一种氩封长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349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氩封长水口,涉及炼钢中钢包出口处的长水口,属钢包设施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长水口使用中钢包注流易于二次氧化及钢水返溅之难题。技术方案构成中有长水口本体、密封圈、气套、出气口及进气口,改进为,气套的内圈口与密封圈之间留有环行空隙,出气口呈倾斜仰射状设置在气套的内圈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时,由倾斜仰射状出气口喷射出来的氩气,可在密封圈与长水口本体之间的缝隙处、密封圈与钢包下水口之间的缝隙处均形成理想的氩气气幕,故可显著提高氩封效果,并进而解决钢包注流二次氧化及钢水返溅的难题,适宜作为钢包浇铸中的氩封长水口使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钢生产中的钢包,尤其是钢包出口处的长水口,属钢包设施

技术介绍
连铸生产中,为减少钢水的二次氧化,钢包长水口氩封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氩封技术如图3所示,保护气体由密封圈2的外圆周吹入,不能对密封圈2与钢包下水口6之间的缝隙形成很好的正压保护,故氩封效果不理想,钢包注流易于二次氧化,迫使氮、氧供应量增大;此外,钢包开浇时,由密封圈2与长水口本体10之间的缝隙落至中间包的引流砂引起钢水返溅,使钢包滑板机构7粘钢,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干扰钢包开包浇铸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氩封长水口,解决现有长水口使用中钢包注流易于二次氧化及钢水返溅之难题。本技术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氩封长水口,构成中有长水口本体1、入口处的密封圈2、密封圈外围的气套3,气套内圈口上的出气口5及外套壁上的进气口4,改进在于,所述气套3的内圈口与密封圈2之间留有环行空隙8,所述出气口5呈倾斜仰射状设置在气套3的内圈口上。上述氩封长水口,所述气套3的内圈口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圈口,所述出气口5设置在锥形圈壁上。上述氩封长水口,所述出气口5的倾斜仰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氩封长水口,构成中有长水口本体[1]、入口处的密封圈[2]、密封圈外围的气套[3],气套内圈口上的出气口[5]及外套壁上的进气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套[3]的内圈口与密封圈[2]之间留有环行空隙[8],所述出气口[5]呈倾斜仰射状设置在气套[3]的内圈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太新徐志荣何东颖陆晓旭郝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