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农作物追肥微灌喷药套播多功能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249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走式农作物追肥微灌喷药套播多功能一体机,属于现代农业装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有自走式动力底盘部分、施肥部分、微灌部分、喷药部分和套播部分构成,各部分通过有机结合实现了机械机构的综合利用,可根据农事管理需要使用单种或多种功能组合作业,降低了农业机械投入和作业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变行距变高度作业,特别适用于高杆作物的中期作业,可减少机械操作导致的产量损失。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稻麦中期管理作业,对于减轻农民田间作业强度、降低农业种植管理成本,促进稻麦生产轻简化、提升稻麦生产水平,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田间生长期间完成追肥与微量灌水、喷药、套播等作业的多功能机具,具体是一种自走式农作物追肥微灌喷药套播多功能一体机。该机具自带动力,轮距可调,以借用田间排水沟或畦背等无作物种植的位置行走,因而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机具行走对作物的碾压面积,减少机具操作导致的产量损失。还可以根据田间作业需求,方便地选择一种或多种作业工序进行组合,一次性完成作物生长期间所需的主要农事管理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该机具适于大部分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区。
技术介绍
追肥和喷药是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除整地、播栽和收获外最为主要的农事操作环节,目前这些环节的机械化仅在大中型农场得以完全实现,即可以分别通过所谓的田 间施肥机和喷药机械完成。但是,目前已有的施肥机和喷药机大多为牵引型机具,因牵引机具(大中型四轮拖拉机)的四个行走轮、以及施肥机或喷药机的载重支撑轮碾压作物(形成操作行),被碾压的区域无法形成产量,特别是在水稻和小麦等作物抽穗后运用传统机具喷药时,受碾压的作物很快死亡,不能形成产量;另因拖拉机底盘较低,在田间行走作业过程中,会对处于底盘下方生长的作物造成挤压损伤。因此,这种由于机械操作导致的产量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此外,目前有部分用于小农户(几亩田)或小规模(不足千余亩的种粮大户)种植条件下的小型撒肥机和喷药机,但这些三轮或四轮牵引或自带动力的机械,仍然直接在作物植株上面行走,存在对作物碾压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在作物长高后,如水稻和小麦抽穗后,因机身过低,无法再进行喷药、套播等田间作业。另外,就追肥而言,目前小农户或小规模经营农户经营条件下,稻麦等作物田间施肥多为人工操作,不仅负荷重,而且人工撒肥很难控制施肥量,均匀度更难保证。氮肥后移是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很多作物最为关键的高产栽培技术之一,如高产小麦、玉米等作物追施的拔节肥、孕穗肥等。但很多地区在追施拔节肥、孕穗肥时一般无降雨发生,追肥的肥效不能发挥。如,江苏和安徽的沿淮沿江等区域,农民在追肥时无灌水习惯,加上田间灌溉设施缺乏,导致很多农民多趁雨追肥,不仅肥效差,更因追肥过早或时期不当,导致作物旺长,增大后期倒伏风险。就田间植保机械而言,农户或小规模经营农户所用田间喷药机械多为人工背负式喷雾器,不仅喷药手负载重,而且药水携带量很少,喷药效率很低。此外,稻套麦和麦套稻已成为稻麦两熟区重要的栽培技术,但目前套种均多为人工操作,播量难以控制,播种均匀度更差。因此,能完成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田间生长期间上述作业的机具需求很大,相关机具应能满足如下条件(I)尽可能以田间排水沟或畦背等不种植作物的区域做为机具田间行走道路,以减少或基本无操作行,或利用玉米等行距较大作物种植行的行间行走。(2)因现阶段农田地形、农户地块大小等的差异,各地块间田间排水沟或畦背间的距离明显不同,要求机具轮距可调。目前旱地小麦、稻茬小麦和水稻田间可利用的排水沟或畦背一般间距为2-4米。(2)在追肥(特别是追拔节肥和孕穗肥)时能携带足量的水,与肥料同时施用,以溶解化肥,促进肥效释放。(3)喷药时,药水携带量大,喷雾均匀,喷雾作业范围大(翼展宽),在严重干热风发生年份,还可用该机具喷水防干热风。(4)集成联动播种机具,能将小麦或水稻种子分别准确均匀播撒于稻颗或麦株间。(5)该机具应有一定的操作高度,对小麦或水稻损伤小。(6)应具有多级行走速度,以满足不同生产工序的要求。这种农作物追肥喷药套播多功能一体机可实现除整地、播栽和收获以外几乎所有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从而贯穿农作物从播种至收获期间田间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对于减轻农民田间作业强度、降低农业种植管理成本,促进稻麦生产轻简化、提升稻麦生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田间中期综合管理的自走式农作物追肥微灌喷药套播多功能一体机。能够一次性完成追肥、微灌、喷药、套播等一种或多种组合工序,特别适用于作物茎杆高度较高条件下的作业,并以田间排水沟或畦背为行走道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机具行走和承重轮对农作物的碾压损伤,降低由于机具操作导致的产量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走式农作物追肥微灌喷药套播多功能一体机,包括发动机I、药箱4、种肥箱5、排种轴6、发动机输出轴7、喷药支架8、行走轮11、车架12、万向传动轴14、中央传动装置15、传动链条16、驱动轮17、喷头18、输种管19和排种器21,所述发动机I设置在车架12上,发动机I的发动机输出轴7连接万向传动轴14,万向传动轴14连接中央传动装置15,中央传动装置15通过传动链条16连接驱动轮17,车架12上还设有行走轮11,中央传动装置15上方架设有药箱4,驱动轮17上方架设有种肥箱5,种肥箱5内部有排种轴6,排种轴6下方设有输种管19,车架12尾部设有喷药支架8,喷药支架8下方设有喷头18。所述行走轮11通过悬挂支架10连接在车架12上。所述车架12上还设有转向器2,转向器2通过转向轴9连接悬挂支架10。所述一体机还包括与排种器21联动的后桥传动半轴23。所述发动机I上连接有三缸柱塞泵32和传动延长轴33。所述一体机还包括压力传动装置,所述压力传动装置包括油泵41、单向阀42、溢流阀43、耐震压力表44、压力表开关45、油标46、空气滤清器47、手动比例复合溢流阀3、液压马达13和吸油虑410,所述液压马达13连接在万向传动轴14上,液压马达13与设置在车架12前方的手动比例复合溢流阀3油路连接,手动比例复合溢流阀3与油泵41、单向阀42、溢流阀43、耐震压力表44、压力表开关45、油标46、空气滤清器47和吸油虑410连接。整套机具有以下部分构成动力部分;传动、转向、行走、制动部分;排种施肥装置;微灌装置;喷药装置;开沟套播装置、底盘、监控装置等。动力部分采用双缸柴油内燃机作为整个机具的机械动力来源;为简化传动机构降低成本,采用液压传动方式,在内燃机的飞轮上安装高压齿轮泵产生液压动力。传动部分采用高压油路、手动比例液压阀、中央传动装置差速器、后桥和链条完成动力的传递、控制和分配。对机车的行走速度可以实现无级调整。转向部分采用前轮转向方式,通过减速器、纵向和横向拉杆完成两前轮的转向轴节偏转。行走部分采用后轮驱动方式,为适应作业行间距变化的要求,其前后轮轮距均可独立调整。制动部分采用盘式制动方式,实施后轮制动。排种施肥装置采用外槽轮式排种器和排肥器,采用塑料软管作为排种肥管。排肥时直接施与作物根部地表,结合排水装置完成肥料的溶解入土。排种时结合套播开沟装置完成种植的开沟、入土和覆盖。微灌装置由650 1500升体积的圆柱形塑料桶或自制容器、高压喷射泵和水管构成,水管安装在排肥管出口处,可方便的实现水肥共施作业效果。也可通过喷头完成雾状喷水作业。喷药装置和微灌装置共用药液桶和药泵,配备专用的药液喷洒喷头和喷头支撑架,另外喷头支撑架可左右水平上可折叠,高度可上下调整,以满足作物喷洒高度的需要。 开沟套播装置安装在后桥底盘上,通过输种管和排种器连接,安装有圆盘式开沟器和覆土部件。底盘采用可升降车架方式,通过调整车架高度来满足不同高度作物作业的需要,使得不管是底盘还是车轮都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走式农作物追肥微灌喷药套播多功能一体机,其特征是包括发动机(1)、药箱(4)、种肥箱(5)、排种轴(6)、发动机输出轴(7)、喷药支架(8)、行走轮(11)、车架(12)、万向传动轴(14)、中央传动装置(15)、传动链条(16)、驱动轮(17)、喷头(18)、输种管(19)和排种器(21),所述发动机(1)设置在车架(12)上,发动机(1)的发动机输出轴(7)连接万向传动轴(14),万向传动轴(14)连接中央传动装置(15),中央传动装置(15)通过传动链条(16)连接驱动轮(17),车架(12)上还设有行走轮(11),中央传动装置(15)上方架设有药箱(4),驱动轮(17)上方架设有种肥箱(5),种肥箱(5)内部有排种轴(6),排种轴(6)下方设有输种管(19),车架(12)尾部设有喷药支架(8),喷药支架(8)下方设有喷头(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焦学磊詹国祥徐志刚周立昶蔡剑杨四军戴廷波曹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