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70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电机,包括: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外壳、轴承;所述转子的输出轴位于外壳后端,所述外壳前段连接变频风罩,所述变频风罩内有叶片式风扇与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电连接所述叶片式风扇,从而驱动叶片式风扇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现有技术中与转子同轴转动的风扇独立出来,通过单独的电机来驱动风扇转动,使风扇能够依在电机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高速旋转,降低电机运行的温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依靠需要改变风扇转速的变频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目前电机的结构大致为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外壳、轴承;当电源加载在电刷上,磁极产生磁场,从而使转子转动,转子的转轴一端用来连接负载,另一端连接散热风扇,该风扇用来为转子散热,但所述散热风扇的转动速度与转子转动速度是相同的,而转子的转速必须依靠输入功率大小来决定。 当输出功率较小,转速较慢,而转子又急需散热时,散热风扇就很难起到散热的作用。转子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会大大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甚至烧坏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需要来改变散热风扇转速的变频电机。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变频电机,包括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夕卜壳、轴承;所述转子的输出轴位于外壳后端,在外壳的前端有叶片式风扇与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电连接所述叶片式风扇。所述外壳的前端还有变频风罩,叶片式风扇与风扇电机位于变频风罩内。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现有技术中与转子同轴转动的风扇独立出来,通过单独的电机来驱动风扇转动,使风扇能够在电机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高速旋转,降低电机运行的温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转子;3、轴承;4、磁极;5、变频风罩;6、叶片式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变频电机,包括磁极4、转子2、换向器、电刷、外壳I、轴承3 ;所述转子2的输出轴位于外壳I后端,所述外壳I前端连接变频风罩5,所述变频风罩5内有叶片式风扇6与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电连接所述叶片式风扇6,从而驱动叶片式风扇6转动。将现有技术中与转子2同轴转动的风扇独立出来,通过单独的电机来驱动风扇转动,使风扇能够在电机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高速旋转,降低电机运行的温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指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其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 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权利要求1.变频电机,包括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外壳、轴承;所述转子的输出轴位于外壳后端,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前端有叶片式风扇与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电连接所述叶片式风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端还有变频风罩,叶片式风扇与风扇电机位于变频风罩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电机,包括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外壳、轴承;所述转子的输出轴位于外壳后端,所述外壳前段连接变频风罩,所述变频风罩内有叶片式风扇与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电连接所述叶片式风扇,从而驱动叶片式风扇转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现有技术中与转子同轴转动的风扇独立出来,通过单独的电机来驱动风扇转动,使风扇能够依在电机低转速的情况下,也能高速旋转,降低电机运行的温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文档编号H02K9/04GK202696375SQ2012203346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杨玉英 申请人:深圳市鑫台创电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频电机,包括:磁极、转子、换向器、电刷、外壳、轴承;所述转子的输出轴位于外壳后端,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前端有叶片式风扇与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电连接所述叶片式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台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