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18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具有贯穿前表面的收容腔,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体上的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末端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将若干导电端子的末端部相互连接的绝缘联动件。在导电端子上设置绝缘联动件,当不匹配的对接连接器插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时,对接连接器的绝缘体向下按压所述电连接器的其中一个导电端子时,绝缘联动件带动其它导电端子向下运动,致使两连接器的所有导电端子不能够连通,避免不匹配的两连接器能够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子行业中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不能匹配的两个电连接器连接,常常会将其中一个电连接器设置防误插装置。一种常见的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绝缘本体前表面上开设有可供插头插入的收容空间,端子模组包括基体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若干端子,其中每个端子均包括有一斜向弯折与基体上表面呈一预定角度并延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在端子模组的基体上表面且位于端子接触部下方位置处呈设有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上对应于每两个相邻端子接触部之间的间隙处设有若干槽道。虽然,这种连接器具有防误插的功效,但当不匹配的插头插入收容空间时,其中插头的端子的接触部可能与插座端子的接触部相接触,实现电性导通,造成产品或者设备的损坏。`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靠的防误插功能的电连接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具有贯穿前表面的收容腔,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体上的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末端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将若干导电端子的末端部相互连接的绝缘联动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末端部形成直线状。所述绝缘联动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绝缘体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端子座,所述固持部固持于所述端子座。所述每一导电端子还自所述固持部后端向后延伸的η形尾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固持部如〗而向后弯折延伸。所述绝缘联动部位于所述固持部的上方。所述端子座与所述本体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本体前端设有顶墙及贯穿其内外表面的开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绝缘体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具有与开槽相对的凹槽及相对凸伸在凹槽内的锁扣凸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导电端子上设置绝缘联动件,当不匹配的对接连接器插入本技术电连接器时,对接连接器的绝缘体向下压住所述电连接器的其中一个导电端子时,绝缘联动件带动其它导电端子向下运动,致使两连接器的所有导电端子不能够连通,避免不匹配的两连接器能够电性连接,防误插的功能更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I电连接器的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I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I电连接器的端子座与导电端子的立体组装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非匹配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示意 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I至图6,本技术揭示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体I、固持于绝缘体I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连接若干导电端子2的绝缘联动件3及包覆绝缘体I的金属壳体4。如图I至图5所示,绝缘体I包括本体11及安装于本体11上的端子座12。本实施例中,本体11和端子座12是分离式结构。端子座12包括平板部121及与平板部121相垂直的竖直部122。绝缘体I具有一前壁112及贯穿前壁112且向后凹陷形成的收容腔113。收容腔113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收容腔113具有位于其两侧的侧墙1131、位于其底部的底墙1132、位于其后部的后墙1133及与所述底墙1132相对的顶墙1134。后墙1133与前壁112相对。侧墙1131具有自其表面相外凹陷形成的狭槽1136,狭槽1136连通绝缘体11的前壁112。底墙1132具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通槽1137,通槽1137用于安放平板部121。后墙1133设置一收容槽1138,收容槽1138收容竖直部122。顶墙1134设置贯穿其内外表面的开槽1135,开槽1135向前连通前壁112。自通槽1137前端向前凹陷设置若干卡槽11370,卡槽11370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绝缘体I的外表面还设置用于卡扣金属壳体的凸台110。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绝缘体I的固持部22、自固持部22后端向后延伸的η形尾部23、自固持部22前端向后弯折延伸的接触部21及末端部24。本实施例,末端部24位于接触部21的后方,接触部21与末端部24呈直线状。接触部2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对接。绝缘联动件3将导电端子的末端部24相互连接在一起。η形尾部23延伸出绝缘体I的后方,η形尾部2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各种形状的结构,本实施例中,η形尾部23为自固持部22向上弯折的第一段231、自第一段231相后水平延伸的第二段232及自第二段232向下延伸的第三段233。金属壳体4用于安装于绝缘体I的外表面,其设置一遮蔽绝缘体I前壁112的第一表面401及自第一表面401向后垂直延伸的第二表面402,第一表面401设置与收容腔113的插入口(未标号)大致相同的框口 41,自框口 41向后延伸的一对弹片42,弹片42收容于狭槽1136内。第二表面402设置与开槽1135相对的凹槽43,凹槽43形成“凸”字形状,凹槽43前方具有一对锁扣凸柱44用于卡接对接连接器。第二表面402还设置若干卡扣槽45,卡扣槽45与绝缘体I的凸台110相卡扣而固定金属壳体4。当若干导电端子2与端子座12、绝缘联动部3连接后,将导电端子2安装自本体11内,导电端子2的最前端分别收容于卡槽11370,通槽113收容平板部121,收容槽1138收容竖直部122。端子座12与本体11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113,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位于绝缘体I的收容腔113内。绝缘联动部3位于收容腔113内,绝缘联动部3位于所述固持部22的上方。当一个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受到向下的压力时,绝缘联动部3可以在收容腔113内上下移动,绝缘联动部3带动所有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向下运动。当其中一个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受到向下的压力时,绝缘联动部3也可以带动所有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向下运动。如图6,当与本技术电连接器100不匹配的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时,如本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为8根时,而不匹配的对接连接器为6根时,对接连接器200插入收容腔113内,此时,对接连接器200的6根导电端子外端的绝缘体2001与其中一个导电端子2相接触,绝缘体2001向后插入收容腔113,会将向下按压该接触的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而绝缘联动部3接触部21会带动其他导电端子2的导电端子向下运动,且由于对接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未图示)的最低位置高于绝缘体2001的最低位置,从而使对接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未图示)不能与电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相接触,避免了不匹配的两连接器能够电性连接。·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具有贯穿前表面的收容腔,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体上的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末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将若干导电端子的末端部相互连接的绝缘联动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末端部形成直线状。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联动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端子座,所述固持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固持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具有贯穿前表面的收容腔,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体上的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末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将若干导电端子的末端部相互连接的绝缘联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驰朱永光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