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77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内导电端子、外导电端子、内绝缘子、外绝缘子、金属铆接件及向后延伸出插座本体的线缆;所述内绝缘子介于内导电端子与外导电端子之间,所述外绝缘子套接于外导电端子外侧,所述线缆包括导体、绝缘体、金属编织层及绝缘外皮,所述绝缘体包裹导体,所述编织层介于绝缘体与绝缘外皮之间。所述外导电端子为抽引成型工艺制成的管状结构且设有位于前端的外接触臂及位于后端的外连接部,所述铆接件铆接在外连接部上,且所述编织层的前端被夹持固定在外连接部与铆接件之间,所述外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为凹凸不平状,增加了外连接部和编织层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异常拖拽导致线缆脱落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线缆稳定结合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1、自din72594-1标准制定多年来,smba(fakra)连接器一直用于汽车通信领域,最初是收音机,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fakra连接器广泛用于汽车摄像头领域。现有线缆连接器的外导体采用冲压包圆方式,铆线的铆接件和外导体是一个整体,铆接件与线缆铆接完后,在合缝线间会有金属丝挤出(翘起),分布在铆接件处的金属丝分布不均匀,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减弱线缆与连接器的保持力,在整机实际组装过程中,工人异常拖拽会有连接器和线缆脱落发生。

2、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止异常拖拽导致线缆脱落的线缆连接器。

2、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位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内导电端子、外导电端子、内绝缘子与外绝缘子、与所述外导电端子分体设置的金属铆接件及向后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的线缆,所述内导电端子设有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位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内导电端子、外导电端子、内绝缘子与外绝缘子、与所述外导电端子分体设置的金属铆接件及向后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的线缆,所述内导电端子设有位于前端的内接触臂及位于后端的内连接部,所述内绝缘子介于所述内导电端子与所述外导电端子之间,所述外绝缘子套接于所述外导电端子外侧,所述铆接件铆接于所述外导电端子和所述线缆上,所述线缆包括导体、绝缘体、金属编织层及绝缘外皮,所述导体与所述内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绝缘体包裹所述导体,所述编织层介于所述绝缘体与所述绝缘外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电端子为抽引成型工艺制成的管状结构且设有位于前端的外接触臂及位于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位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内导电端子、外导电端子、内绝缘子与外绝缘子、与所述外导电端子分体设置的金属铆接件及向后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的线缆,所述内导电端子设有位于前端的内接触臂及位于后端的内连接部,所述内绝缘子介于所述内导电端子与所述外导电端子之间,所述外绝缘子套接于所述外导电端子外侧,所述铆接件铆接于所述外导电端子和所述线缆上,所述线缆包括导体、绝缘体、金属编织层及绝缘外皮,所述导体与所述内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绝缘体包裹所述导体,所述编织层介于所述绝缘体与所述绝缘外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电端子为抽引成型工艺制成的管状结构且设有位于前端的外接触臂及位于后端的外连接部,所述铆接件铆接在所述外连接部上,且所述编织层的前端被夹持固定在所述外连接部与所述铆接件之间,所述外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为凹凸不平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部的外表面经过激光镭射或者电镀、蚀刻等工艺处理为凹凸不平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设有前后连接的前铆接部及后铆接部,所述前铆接部铆接在所述外导电端子的所述外连接部上,所述后铆接部铆接于所述线缆的所述绝缘外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铆接部设有前铆接主体及从所述前铆接主体左右两侧向上延伸的数个前夹爪,所述前夹爪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占龙戴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