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装置,包括主立柱及副立柱,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基座上,其上端支撑光伏支架,主立柱与副立柱间隔设置,在主立柱上设有齿轮传动机构,人力转动齿轮传动机构,可使得光伏支架转动,光伏支架转动的角度还可从设置在副立柱上的角度指示板上直观地揭示出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和拆卸简单,维护方便,制作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的安装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固定方式大部分采用固定在屋顶或固定在特制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上,屋顶和特制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大部分都不能调节安装角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辐照的角度变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角度固定化而致使太阳能组件发电效率达不到最佳。目前研究的一些能够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支架结构复杂、成本昂贵,而且安装复杂费时,有进一步改进简化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角度可调的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装置,其包括主立柱及副立柱,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基座上,其上端支撑所述光伏支架,主立柱与副立柱间隔设置,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上端活动地套接有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装置及第二转动装置可在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上端转动,靠近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的两端上固定有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光伏支架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上,在所述主立柱上还设有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横杆可随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转动。进一步地,在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上端分别凹设有第一开槽及第二开槽,在所述第一开槽及第二开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开槽及第二开槽的开口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及第二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的上端,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可分别沿着所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大齿轮及与其相啮合的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及小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开槽内,所述大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下侧部。进一步地,所述小齿轮两端固定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立板的开孔中,并可在所述开孔中转动。进一步地,在所述小齿轮的中部设有方孔,在所述方孔中设置有方轴,所述方轴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支撑部的外部。进一步地,沿所述方轴轴线的垂直方向设置有力臂杆,所述力臂杆可套接在所述方轴的端部。进一步地,在所述主立柱上还设置有止动插销,所述止动插销穿过所述第一立板并可卡设在所述小齿轮的齿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立板的外侧设置有角度指示板,所述角度指示板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靠近所述角度指示板的外边缘按照一定角度规律均匀设置有若干圆孔。进一步地,在所述圆孔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螺栓结构,一个螺栓结构与所述副立柱固定,另一个螺栓结构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装置,通过人力转动设置在主立柱上的齿轮传动机构可以调整光伏支架的安装角度,使得固定在其上的光伏组件能够跟踪太阳光照射偏角的变化,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光伏组件上,提高太阳光能的转换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且安装和拆卸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I中主立柱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I中副立柱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同参照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装置,其包括主立柱I、副立柱2及基座3,主立柱I及副立柱2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基座3上,其上端支撑光伏支架A。主立柱I与副立柱2间隔设置,主立柱I设置在光伏支架A的中部,副立柱2设置在主立柱I的两侧。主立柱I及副立柱2的上端活动地套接有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21,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21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装置12及第二转动装置22可在主立柱I及副立柱2上端转动,靠近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21的两端上固定有第一直杆4及第二直杆5,光伏支架A通过紧固装置6固定在第一直杆4及第二直杆5上。请再一同参照图3及图4所示,在主立柱I及副立柱2的上端分别凹设有第一开槽13及第二开槽23,在第一开槽13及第二开槽2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立板14及第二立板24,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21分别安装在第一开槽13及第二开槽23的开口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装置12及第二转动装置22包括第一转轴121及第二转轴221,所述第一转轴121及第二转轴221分别穿设在第一立板14及第二立板24的上端,第一横杆11及第二横杆21可分别沿着第一转轴121及第二转轴221转动。为防止第一转轴121及第二转轴221脱落,在第一转轴121及第二转轴221的尾端分别插有开口销122及222,开口销122及222设置在第一立板14及第二立板24的外侧,即简单又实用。在主立柱I上设有齿轮传动机构7,第一横杆11可随齿轮传动机构转动7。第一横杆11转动又带动第一直杆4、第二直杆5及整个光伏支架A同时转动。齿轮传动机构7包括大齿轮71及与其相啮合的小齿轮72。大齿轮71及小齿轮72设置在第一开槽13内,大齿轮71固定在第一横杆11的下侧部。小齿轮72两端固定设有支撑部73,支撑部73分别套接在第一立板14的开孔15中,并可在开孔15中转动。在小齿轮72的中部设有方孔74,在方孔74中设置有方轴75,方轴75的端部延伸到支撑部73的外部。该处采用方轴结构,可以提高转动的可靠性。沿方轴75轴线的垂直方向设置有力臂杆76,力臂杆76的一端可套接在方轴75的端部。设置力臂杆76的目的是延长小齿轮72的转动力臂,减少转动小齿轮72的转动力,可以实现单人转动光伏支架A的作业。在主立柱I上还设置有止动插销16,止动插销16穿过第一立板14并可卡设在小齿轮72的齿间。当小齿轮72在力臂杆76的作用下转动并带动光伏支架A转动到适合的角度时,插入止动插销16可以防止小齿轮72的回转。在本实施例中,大齿轮71及小齿轮72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可节省制造成本。同时,为减少第一横杆11的转动阻力,提高第一横杆11的转动灵活性,还可在开孔15中设置与小齿轮72的支撑部73相配合的滚动轴承(图中未示出)。为防止方轴75松脱,在方轴75上还设置有开口销77,开口销77设置在支撑部73及力臂杆76的套接处之间。在第二立板24的外侧设置有角度指示板25,角度指示板25套接在第二转轴221上,靠近角度指示板25的外边缘按照一定角度规律均匀设置有若干圆孔26。在圆孔26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螺栓结构27和28,一个螺栓结构27与副立柱2固定,可把角度指示板25固定在副立柱2上,另一个螺栓结构28与第二横杆21固定,可把第二横杆21与角度指示板25固定在一起。在实际使用时,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调整光伏支架A的角度前,首先要松开螺栓结构28,使得第二横杆21可沿第二转动轴221自由转动。调整时,使用力臂杆76转动方轴75,方轴75带动主立柱I上的小齿轮72转动。小齿轮72转动带动大齿轮71转动,因为大齿轮71固定在第一横杆11上,所以,大齿轮71转动必然带动第一直杆4及第二直杆5转动,使得固定其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支架齿轮单轴调整装置,其包括主立柱及副立柱,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基座上,其上端支撑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与副立柱间隔设置,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上端活动地套接有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装置及第二转动装置可在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上端转动,靠近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的两端上固定有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光伏支架通过紧固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上,在所述主立柱上还设有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横杆可随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静,黄鹤,吴克明,方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帷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