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胜专利>正文

影像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690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影像测量仪,包括有机座、工作平台、显微镜、控制器和鼠标,通过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和显微镜,并由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分别对应带动纵向丝杆、横向丝杆及竖向丝杆,以此改变显微镜相对工作平台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动移动显微镜(5到150倍或更多)在以被物件为中心的纵向、横向及竖向的位置,并实时记录移动的距离,精度可达0.001mm,从而取代了传统通过手动轮人工控制调整显微镜相对工作平台之位置的方式,使得测量精度大大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测量效率的提高,为操作者带来便利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测量仪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影像测量仪
技术介绍
影像测量仪又名精密影像式测绘仪,它克服了传统投影仪的不足,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图像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精度、高科技测量仪器。由光学显微镜对待测物体进行高倍率光学放大成像,经过CCD摄像系统将放大后的物体影像送入计算机后,能高效地检测各种复杂工件的轮廓和表面形状尺寸、角度及位置,特别是精密零部件的微观检测与质量控制。可将测量数据直接输入到AUTOCAD中,成为完整的工程图,图形可生成DXF文档,也可输入到WORD、EXCEL中,进行统计分析,可划出简单的Xbar-S管制图,求出Ca,等各种参数。·现有之影像测量仪的主要结构包括有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工作平台以及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方的显微镜,在对物件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为了测量的需要,需经常改变显微镜相对工作平台的位置,然而,目前显微镜相对工作平台之位置的调整均通过手动轮人工控制调整,该种方式不但使得测量精度低,并且不利于测量效率的提高,为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影像测量仪,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影像测量仪通过手动轮人工控制调整显微镜相对工作平台之位置的方式存在精度低、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影像测量仪,包括有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工作平台及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方的显微镜,该工作平台通过一纵向丝杆可纵向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机座上,该纵向丝杆由一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该机座上设置有横向丝杆,该横向丝杆位于工作平台的上方,横向丝杆上设置有可沿横向丝杆横向左右来回移动的活动座,该横向丝杆由一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该显微镜通过一竖向丝杆可竖向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上,该竖向丝杆由一第三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以及,进一步包括有控制前述显微镜、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三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器和鼠标,该鼠标连接该控制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座包括有底座以及竖向设置于底座左右两侧缘上的支撑件,该横向丝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支撑件的顶部,该第二驱动机构固定于其中一支撑件上并带动横向丝杆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置有两用于导引活动座横向左右来回移动的第一导杆,该两第一导杆分别位于横向丝杆的上下两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两用于导引显微镜竖向上下来回移动的第二导杆,该两第二导杆分别位于竖向丝杆的左右两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均为伺服电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均为步进电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液晶屏,该液晶屏与前述控制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和显微镜,并由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分别对应带动纵向丝杆、横向丝杆及竖向丝杆,以此改变显微镜相对工作平台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动移动显微镜(5到150倍或更多)在以被物件为中心的纵向、横向及竖向的位置,并实时记录移动的距离,精度可达O. OOlmm,从而取代了传统通过手动轮人工控制调整显微镜相对工作平台之位置的方式,使得测量精度大大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测量效率的提高,为操作者带来便利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简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座11、底座12、支撑件101、纵向丝杆102、第一驱动机构103、横向丝杆104、活动座105、第二驱动机构106、第一导杆107、竖向丝杆108、第三驱动机构109、第二导杆20、工作平台30、显微镜40、控制器50、鼠标60、液晶屏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座10、设置于机座10上的工作平台20及设置于工作平台20上方的显微镜30。其中,该工作平台20通过一纵向丝杆101可纵向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机座10上,该纵向丝杆101由一第一驱动机构102带动转动;该机座10上设置有横向丝杆103,该横向丝杆103位于工作平台20的上方,横向丝杆103上设置有可沿横向丝杆103横向左右来回移动的活动座104,该横向丝杆103由一第二驱动机构105带动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机座10包括有底座11以及竖向设置于底座11左右两侧缘上的支撑件12,该横向丝杆103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支撑件12的顶部,该第二驱动机构105固定于其中一支撑件12上并带动横向丝杆103转动,并且,该支撑件12的顶部设置有两用于导引活动座104横向左右来回移动的第一导杆106,该两第一导杆106分别位于横向丝杆103的上下两侧。该显微镜30通过一竖向丝杆107可竖向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104上,该竖向丝杆107由一第三驱动机构108带动转动,该活动座104上设置有两用于导引显微镜30竖向上下来回移动的第二导杆109,该两第二导杆109分别位于竖向丝杆107的左右两侧。以及,进一步包括有控制器40、鼠标50和液晶屏60 ;该控制器40用于控制前述显微镜30、第一驱动机构102、第二驱动机构105及第三驱动机构108的工作,该鼠标50连接该控制器40,该液晶屏60连接控制器40。另外,该第一驱动机构102、第二驱动机构105和第三驱动机构108均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不以为限。详述本实施例使用方法如下 一、当用于测试物件边框距离(二点)时,具体的步骤如下I)将被测对象放置在工作平台20上;2)按下控制器40上的“距离”按钮;3)滚动鼠标50中间的轮子,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108带动竖向丝杆107转动,以此控制显微镜30的高度,直到影像清晰;4)鼠标5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2和第二驱动机构105转动,以使得纵向丝杆101和横向丝杆103转动,从而使得显微镜30中心到被测对象第一点,通过液晶屏60的十字线对准;5)按鼠标50左按钮两下,使得数值清零;6)鼠标50再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2和第二驱动机构105转动,以使得纵向丝杆101和横向丝杆103转动,从而使得显微镜30中心到被测对象第二点,通过液晶屏60的十字线对准;7)通过控制器40在液晶屏60上显示两点距离,测量完毕。二、当用于测试物件高度距离时,具体的步骤如下I)将被测对象放置在工作平台20上;2)按下控制器40上的“高度”按钮;3)滚动鼠标50中间的轮子,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108带动竖向丝杆107转动,以此控制显微镜30的高度,直到影像清晰;4)鼠标5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2和第二驱动机构105转动,以使得纵向丝杆101和横向丝杆103转动,从而使得显微镜30中心到被测对象第一点,通过液晶屏60的十字线对准;5)按鼠标50左按钮两下,使得数值清零;6)鼠标50再次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2和第二驱动机构105转动,以使得纵向丝杆101和横向丝杆103转动,从而使得显微镜30中心到被测对象第二点,通过液晶屏60的十字线对准;7)滚动鼠标50中间的轮子,控制显微镜30的高度,直到影像清晰;8)通过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测量仪,包括有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工作平台及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方的显微镜,其特征在于:该工作平台通过一纵向丝杆可纵向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机座上,该纵向丝杆由一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该机座上设置有横向丝杆,该横向丝杆位于工作平台的上方,横向丝杆上设置有可沿横向丝杆横向左右来回移动的活动座,该横向丝杆由一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该显微镜通过一竖向丝杆可竖向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上,该竖向丝杆由一第三驱动机构带动转动;以及,进一步包括有控制前述显微镜、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三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器和鼠标,该鼠标连接该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