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376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框装置,包括一组固定式框架和一对方立,该组固定式框架包括一对框体,该对框体呈上下平行设置,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混凝土板固定连接,该对方立呈竖直并间隔排列设于该对框体之间,且该对方立和该对框体之间共同形成一方框,窗玻璃容置于所述方框中;另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该对框体之间具有间隙,使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能够沿窗的内外方向做微幅移动,且该对方立还能够相对微幅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耐风压强度高,而且在发生地震时,还能够使方立避免因该对框体相对位移所造成的过大负荷,有效地保护了该窗框装置的整体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窗框装置安装
,具体提供一种安装在预制混凝土中的窗框装置。
技术介绍
窗框装置就是由一对呈上下平行设置的框体和竖直间隔排列设于该对框体之间的一对方立组成的一种装置,玻璃镶嵌于该窗框装置中。窗框装置对耐风压强度有做要求。即当窗户玻璃受正风压与负风压作用时,窗框需要支撑来自窗户玻璃的风压力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用螺栓螺帽将该对框体固定在预制混凝土(以下简称PC板)上,并将方立的上下端部连接在PC板上,由该 对框体和方立分担支撑玻璃的力量。而方立的连接构造,是在上下层PC板的窗内侧面固定高硬度的角铝料,并在角铝料上固定挂件,此挂件与该对框体的长边垂直相交形成一个垂直面,用螺栓螺丝将方立的上下端部连接在这个垂直面上;另在上述挂件的起立壁与方立中间还放置弹性材料,然后在该对框体的指定位置处固定挂件,这个挂件在其垂直面的左右两面形成突起的支撑部并连接在上述方立的中空部的左右内侧面。这样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可以消除该对框体的窗内外方向的相对移位,以及能够消除该对框体的长边方向的相对移位。现有技术中的窗框装置虽然能够承受来自窗户玻璃的较大重量,但是其连接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施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窗框装置,该窗框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施工操作;而且还耐风压强度高,满足使用需求。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框装置,包括一组固定式框架和一对方立,该组固定式框架包括一对框体,该对框体呈上下平行设置,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混凝土板固定连接,该对方立呈竖直并间隔排列设于该对框体之间,且该对方立和该对框体之间共同形成一方框,窗玻璃容置于所述方框中;另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该对框体之间具有间隙,使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能够沿窗的内外方向做微幅移动,且该对方立还能够相对微幅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对框体均包括有一呈长条状结构的中空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的竖向截面为中空矩形,其中定义所述第一基部外围并朝向混凝土板的一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基部外围并背向混凝土板的另一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朝向窗内延伸形成有一长条状支持板,并在所述支持板和第一侧面上各设有若干依次间隔排列的预埋件,每一预埋件朝向混凝土板的一端各具有一卡勾部;另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并间隔排列设有一长条状的中空嵌合突条和一长条状的第一支撑壁,且所述第一基部、嵌合突条和第一支撑壁共同形成一嵌合槽,所述窗玻璃竖直方向的两端对应插置于该成对的嵌合槽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合突条的竖向截面为中空矩形,在所述嵌合突条外围并朝向和背向窗外的侧面上各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对方立均由一第二基部和一第三基部相连接组成,所述第二基部和第三基部均呈长条状,且以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二基部的横向截面呈中空矩形,所述第三基部的横向截面呈倒T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基部由连接板和扣板相连接组成,所述连接板定位连接在所述第二基部和扣板之间;且所述连接板沿窗的内外方向划分为中心部和位于该中心部两侧的两个侧边部,其中,所述连接板中心部的厚度大于其两个侧边部的厚度;所述连接板中心部的竖直方向两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介于所述第二基部竖直方向两端 面所在的水平面之间,所述每个侧边部的竖直方向两端面所在的水平面均介于所述连接板中心部的竖直方向两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之间,使所述每个方立的竖直方向两端面处均形成有一嵌合凹部,且该对框体上的两个嵌合突条对应活动嵌置于该对嵌合凹部中,所述连接板中心部的竖直方向两端面对应嵌置于该对嵌合槽中,并止挡于所述窗玻璃沿框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支持板上各设有一挂件,所述挂件由一固定板和一对第二支撑壁组成,所述固定板固设于所述支持板上,该对第二支撑壁间隔排列设于所述固定板上,且该对第二支撑壁还相对形成一对突条,所述第二基部竖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活动置于与其相对应的一对第二支撑壁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挂件上还设有一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能够穿设于所述固定板并置于所述第二基部的中空腔体中,且所述第二基部在所述调节螺栓的旋转带动下能够沿竖直方向做上下微幅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窗框装置包括一组固定式框架和一对方立,该组固定式框架包括一对框体,该对框体呈上下平行设置,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混凝土板固定连接,该对方立依次间隔并竖直排列设于该对框体之间,且该对方立和该对框体之间共同形成一方框,窗玻璃容置于所述方框中;另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该对框体之间具有间隙,使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能够沿窗的内外方向做微幅移动,且该对方立还能够相对微幅移动,本技术不仅耐风压强度高,而且在发生地震时,还能够使方立避免因该对框体相对位移所造成的过大负荷,有效地保护了该窗框装置的整体结构。本技术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施工操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方立与一框体相装配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所述挂件未示出);图2为本技术所述窗框装置沿窗内外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方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挂件与方立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窗框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本技术的一种窗框装置,包括一组固定式框架和一对方立3,该组固定式框架包括一对框体1,该对框体呈上下平行设置,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 混凝土板固定连接,该对方立呈竖直并间隔排列设于该对框体之间,且该对方立和该对框体之间共同形成一方框,窗玻璃2容置于所述方框中;另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该对框体之间具有间隙,使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能够沿窗的内外方向做微幅移动,且该对方立还能够相对微幅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对框体均包括有一呈长条状结构的中空第一基部10,所述第一基部的竖向截面为中空矩形,其中定义所述第一基部外围并朝向混凝土板的一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基部外围并背向混凝土板的另一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朝向窗内延伸形成有一长条状支持板11,并在所述支持板11和第一侧面上各设有若干依次间隔排列的预埋件12,每一预埋件朝向混凝土板的一端各具有一卡勾部;另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并间隔排列设有一长条状的中空嵌合突条13和一长条状的第一支撑壁14,且所述第一基部、嵌合突条和第一支撑壁共同形成一嵌合槽15,所述窗玻璃2竖直方向的两端对应插置于该成对的嵌合槽中。并且所述嵌合突条的竖向截面为中空矩形,在所述嵌合突条13外围并朝向和背向窗外的侧面上各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凸肋13a和第二凸肋13b。在本实施例中,该对方立均由一第二基部30和一第三基部相连接组成,所述第二基部和第三基部均呈长条状,且以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二基部的横向截面呈中空矩形,所述第三基部的横向截面呈倒T形。并且所述第三基部由连接板31和扣板32相连接组成,所述连接板定位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框装置,包括一组固定式框架和一对方立(3),其特征在于:该组固定式框架包括一对框体(1),该对框体呈上下平行设置,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混凝土板固定连接,该对方立呈竖直并间隔排列设于该对框体之间,且该对方立和该对框体之间共同形成一方框,窗玻璃(2)容置于所述方框中;另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该对框体之间具有间隙,使每个方立竖直方向的两端面分别能够沿窗的内外方向做微幅移动,且该对方立还能够相对微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景棠
申请(专利权)人:力福建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