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206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5:19
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涉及钻井废水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所述初级处理装置由岩屑池和浊水池构成,所述岩屑池与所述浊水池通过连通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钻井废水中泥沙和废水分离困难的技术问题,通过泥沙自然沉淀和拦渣网的设置,极大地改善了钻井废水中泥沙和废水的分离效果,为之后对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先决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能够用于不同钻井区域,简单的装置形状和构造,降低了处理钻井废水的环保投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钻井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钻井的过程中,由于起下钻作业时泥浆的流失、泥浆循环系统的渗漏、冲洗地面设备及钻井工具上的泥浆和油污而形成的废水,称为钻井废水。钻井废水是石油勘探企业的重要污染源,在钻探过程中对钻井废水的处理措施及效果直接关系到钻井工艺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也是避免对周围农牧渔业影响的重大问题的关键。钻井废水具有点多、面广、污染物种类复杂、高稳定性、间歇性排放及排放较难控制等特点,是石油行业较难管理和处置的水污染源之一。钻井废水含有泥浆中的多种组分,组成复杂,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重金属、油、酚、硫化物等。其组成和浓度随泥浆体系(钙处理泥浆、聚合物泥浆、磺化泥浆等体系)的变化而变化;亦随钻井深度不同而差异。钻井废·水总体具有色度高、悬浮物含量高、CODcr值高,其有机质生物可降解性差的特点。现有的钻井废水处理装置通常的功能仅为储存钻井废水,并未进行废水处理并再利用,例如,按照钻井废水每天最大水量20m3,钻井150天计算,将有约3000 m3的废水产生,由于钻井废水稳定性高,难以沉淀,若修建储存池,按平均深度3m计算,加上泥沙储存池,将占用约2亩以上的土地面积,若进行钻井废水处理并且对处理过的水进行重复利用,修建的功能水池总容积少于1000 m3,按平均深度3m计算,仅占用约O. 5亩的土地面积,这将极大减少钻井作业的土地成本。另外,现有技术中实现钻井废水中的泥沙和废水的方法主要为利用泥沙的重力使其在废水池中自然沉淀,泥沙和废水分离的效果不佳,未将泥沙和废水进行有效分离的钻井废水难于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分离泥沙和废水的废水初级处理>J-U ρ α装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解决有待于处理并再利用的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并进行泥沙和废水分离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所述初级处理装置由岩屑池和浊水池构成,所述岩屑池与所述浊水池通过连通部连通。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也可以通俗理解为由高及低的方向。所述岩屑池连接有坡体,所述坡体的坡向方向指向所述岩屑池。所述岩屑池的下底面为坡面,所述坡面的第二坡向方向指向所述浊水池。所述浊水池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连接通部为至少两个自上而下排列的开口,位于下侧的开口设置有拦渣网,位于上侧的开口可以不设置拦渣网。所述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的平均深度为3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岩屑池和浊水池独立设置,钻井废水通过岩屑池,将其中比重较大的泥沙沉淀下来,而废水自流到浊水池,可以有效的将钻井废水和已经经过泥沙沉淀的待后续处理的废水分离,便于直接抽取待处理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前得处理。连接岩屑池的坡体将自然地引导钻井废水由该坡体流入岩屑池,由于坡体的坡向方向指向所述岩屑池,钻井废水的流动不需要人为引导,钻井废水将带动包含的泥沙流入岩屑池。由于岩屑池的下底面为坡面,该坡面的第二坡向方向指向浊水池,将引导钻井废水沿着该第二坡向向浊水池方向流动,同时钻井废水中比重较大的泥沙通过自然沉淀的作用在岩屑池中沉淀。·由于岩屑池和浊水池之间具有连通部,该连通部为自上而下设置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开口,钻井废水将会通过该连通部由岩屑池流入浊水池以待后续处理。同时,下侧的开口设置有拦渣网,在钻井废水中,由于泥沙和液渣较废水密度大,质量大,则处于钻井废水的下部,在连通部得下侧开口设置拦渣网,可有效防止钻井废水中的泥沙和液渣进入浊水池,影响钻井废液的后续才处理;上侧的开口可以不设置拦渣网,同上所述,由于钻井废液中的泥沙和液渣主要处于钻井废液的下部,上部废液的泥沙和液渣含量较低,所以不设置拦渣网也不会引起泥沙和液渣随钻井废液流入浊水池。浊水池底部为锥形结构,由于浊水池中的废水将通过污水泵抽至处理装置进行再利用处理,污水泵的管道可伸至锥形结构的浊水池底部,可以保证将所有的废水抽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I,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所述初级处理装置由岩屑池I和浊水池2构成,所述岩屑池I与所述浊水池2通过连通部3连通。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也可以通俗理解为由高及低的方向。所述岩屑池I连接有坡体4,所述坡体的坡向方向8指向所述岩屑池I。所述岩屑池I的下底面为坡面5,所述坡面5的第二坡向方向9指向所述浊水池20所述浊水池2的底部为锥形结构6。所述连接通3部为至少两个自上而下排列的开口,位于下侧的开口设置有拦渣网7,位于上侧的开口可以不设置拦渣网。所述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的平均深度为3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岩屑池I和浊水池2独立设置,钻井废水通过岩屑池1,将其中比重较大的泥沙沉淀下来,而废水自流到浊水池2,可以有效的将钻井废水和已经经过泥沙沉淀的待后续处理的废水分离,便于直接抽取待处理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前得处理。连接岩屑池I的坡体4将自然地引导钻井废水由该坡体4流入岩屑池1,由于坡体4的坡向方向8指向所述岩屑池1,钻井废水的流动不需要人为引导,钻井废水将带动包含的泥沙流入岩屑池I。由于岩屑池I的下底面为坡面5,该坡面的第二坡向方向9指向浊水池2,将引导钻井废水沿着该第二坡向向浊水池2方向流动,同时钻井废水中比重较大的泥沙通过自然沉淀的作用在岩屑池I中沉淀。由于岩屑池I和浊水池2之间具有连通部3,该连通部3为自上而下设置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开口,钻井废水将会通过该连通部3由岩屑池I流入浊水池2以待后续处理。同时,下侧的开口设置有拦渣网7,在钻井废水中,由于泥沙和液渣较废水密度大,质量大,则处于钻井废水的下部,在连通部3得下侧开口设置拦渣网7,可有效防止钻井废水中的泥沙和液渣进入浊水池2,影响钻井废液的后续才处理;上侧的开口可以不设置拦渣网,同上所述,由于钻井废液中的泥沙和液渣主要处于钻井废液的下部,上部废液的泥沙和液渣含量较低,所以不设置拦渣网7也不会引起泥沙和液渣随钻井废液流入浊水池2。浊水池2底部为锥形结构6,由于浊水池2中的废水将通过污水泵抽至处理装置进行再利用处理,污水泵的管道可伸至锥形结构的浊水池底部,可以保证将所有的废水抽出。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井废水初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处理装置由岩屑池和浊水池构成,所述岩屑池与所述浊水池通过连通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幸锐杨斌中陈亚平黎鹏钟润之许贵华田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