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建永专利>正文

粉尘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763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尘过滤装置,包括滤仓、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滤仓包括相互隔离的上仓和下仓,且下仓下部连通有集尘斗,同时,排风口连通上仓、进风口连通下仓;该粉尘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抽风扇,该抽风扇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该出气口位于上仓内,该吸气口密闭连通有滤筒,滤筒位于下仓内。优化后,滤筒内腔中设有脉冲式吹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需人工频繁清洗过滤部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粉尘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材加工等场所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污染环境且影响工人健康。为此,在此工作环境中需要使用粉尘过滤装置。但是,所用粉尘过滤装置大多结构复杂,且需要人工频繁清洗该粉尘过滤装置的过滤部件。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尘过滤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进一步,它具有过滤部件无需人工频繁清洗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粉尘过滤装置,包括滤仓、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滤仓包括相互隔离的上仓和下仓,且下仓下部连通有集尘斗,同时,排风口连通上仓、进风口连通下仓;该粉尘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抽风扇,该抽风扇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该出气口位于上仓内,该吸气口密闭连通有滤筒,滤筒位于下仓内。所述滤筒内腔中设有脉冲式吹气管。所述滤筒通过螺栓组件固定于下仓内。所述集尘斗为抽屉式结构。所述粉尘过滤装置包括进风筒,该进风筒设有出风口和第一集尘盒,且进风口位于该进风筒上部,第一集尘盒位于进风口下部,出风口位于下仓内。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的粉尘过滤装置通过滤筒对粉尘进行过滤,所用部件较少,较为简单。使用时,操作者仅需开动抽风扇即可,操作容易。同时,粉尘颗粒留在滤筒之外,且能够自行掉落在集尘斗内,利于操作者进行维护。2、无需人工频繁清洗过滤部件。本专利技术的脉冲式吹气管能够将滤筒(本专利技术的过滤部件)外部粘附的粉尘吹落,从而对滤筒进行了自行清洁,无需人工清洗。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I所示粉尘过滤装置,包括滤仓10、进风口 21和排风口 111。其中,滤仓10包括相互隔离的上仓11和下仓12,且下仓12下部连通有集尘斗13。同时,排风口 111连通上仓11、进风口 21连通下仓12。该粉尘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抽风扇30,该抽风扇30包括吸气口 31和出气口 32。其中,该出气口 32位于上仓11内,该吸气口 31密闭连通有滤筒40,滤筒40位于下仓12内。这样,具有粉尘的空气经进风口 21进入下仓12中。接着在抽风扇30的作用下,滤筒40筒壁将具有粉尘的空气被过滤为洁净的空气,且洁净的空气进入滤筒40内部。最终,洁净的空气经抽风扇30的吸气口 31、抽风扇30的出气口 32进入上仓11,并经由排气口 111排至大气中。同时,具有粉尘的空气中的粉尘被阻挡在滤筒40的外部,且体积较大的粉尘落至集尘斗13中、体积较小的粉尘粘附于滤筒40的外壁上。优化的,滤筒40内腔中设有脉冲式吹气管50。所谓脉冲式吹气管50指的是该吹气管能够间隙性的进行吹气。当然,实现间隙性吹气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当滤筒40外部粘附粉尘较多时,只需启动脉冲式吹气管50,即可将滤筒40外壁上的粉尘吹落,进而掉至集尘斗13内。滤筒40可以采取卡接等多种常见方式固定于下仓12内。优化的,滤筒40通过螺栓组件41固定于下仓12内。具体的,滤筒40内部设有螺杆,螺杆的上端连接于下仓12的上壁,则螺杆上的螺母旋紧后,将滤筒40固定于下仓12的上壁。这样,利于滤筒40的维修和更换。集尘斗13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优化的,该集尘斗13为抽屉式结构。显然,这样的方式利于集尘斗13内粉尘的清理。为了减小滤筒40的工作负担,以及进一步净化具有粉尘的空气,该粉尘过滤装置包括进风筒20。该进风筒20设有出风口 22和第一集尘盒23。此时,进风口 21位于该进风筒20上部,第一集尘盒23位于进风口 21下部,出风口 22位于下仓12内。这样,具有粉尘的空气经由该进风筒20进入下仓12内,且具有较大体积的粉尘先行掉落至第一集尘盒23内,相当于对具有粉尘的空气进行了初步净化。权利要求1.粉尘过滤装置,包括滤仓(10)、进风口(21)和排风口(111 ),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仓(10)包括相互隔离的上仓(11)和下仓(12),且下仓(12)下部连通有集尘斗(13),同时,排风口( 111)连通上仓(11)、进风口( 21)连通下仓(12 );该粉尘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抽风扇(30),该抽风扇(30)包括吸气口(31)和出气口(32),其中,该出气口(32)位于上仓(11)内,该吸气口( 31)密闭连通有滤筒(40 ),滤筒(40 )位于下仓(12 )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40)内腔中设有脉冲式吹气管(5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40)通过螺栓组件(41)固定于下仓(12)内。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斗(13)为抽屉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粉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过滤装置包括进风筒(20),该进风筒(20)设有出风口(22)和第一集尘盒(23),且进风口(21)位于该进风筒(20)上部,第一集尘盒(23)位于进风口(21)下部,出风口(22)位于下仓(12)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粉尘过滤装置,包括滤仓、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滤仓包括相互隔离的上仓和下仓,且下仓下部连通有集尘斗,同时,排风口连通上仓、进风口连通下仓;该粉尘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抽风扇,该抽风扇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该出气口位于上仓内,该吸气口密闭连通有滤筒,滤筒位于下仓内。优化后,滤筒内腔中设有脉冲式吹气管。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需人工频繁清洗过滤部件。文档编号B01D46/24GK202682973SQ201220375658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沈建永 申请人:沈建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粉尘过滤装置,包括滤仓(10)、进风口(21)和排风口(11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仓(10)包括相互隔离的上仓(11)和下仓(12),且下仓(12)下部连通有集尘斗(13),同时,排风口(111)连通上仓(11)、进风口(21)连通下仓(12);该粉尘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抽风扇(30),该抽风扇(30)包括吸气口(31)和出气口(32),其中,该出气口(32)位于上仓(11)内,该吸气口(31)密闭连通有滤筒(40),滤筒(40)位于下仓(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沈建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