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62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滤筒和过滤层,所述滤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污气进气管和净气出气管,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滤筒内,所述过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孔板和下孔板;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均位于均位于所述下孔板的下方,所述滤筒的轴向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滤筒的底部内壁连接,所述密封隔板的上端与所述上孔板连接,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分别位于所述密封隔板的两侧,所述过滤层包括靠近所述污气进气管的进气侧过滤层和靠近所述净气出气管的出气侧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滤筒中部的过滤层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达到小体积高效过滤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加工厂房的空气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
技术介绍
生物加工工程很多情况都涉及需氧微生物的纯培养,无论是生长是合成代谢产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的需要。这些氧气通常由空气提供,但是空气中夹带有大量的各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如果随空气一起进入培养系统,便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与发酵生产中的生产菌竞争、抢夺营养物,产生各种副产物,从而干扰或破坏纯培养过程的正常进行,使生物产品的得率降低,产量下降,甚至是培养过程彻底失败导致倒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空气除菌是生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对空气进行净化,使空气的洁净度大幅提高,符合工艺要求,已成为生物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用于生物加工厂房的空气过滤器,主要由滤筒和过滤层组成,含菌空气从滤筒下部的污气进气管进入,经过过滤层后从滤筒上部的净气出气管排出。其缺陷在于过滤层一般为单层,其过滤效果不够好,难以满足高度净化要求,如果要提高过滤效果,则需要增加滤筒的体积,不利于设备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滤筒和过滤层,所述滤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污气进气管和净气出气管,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滤筒内,所述过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孔板和下孔板;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均位于所述下孔板的下方,所述滤筒的轴向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滤筒的底部内壁连接,所述密封隔板的上端与所述上孔板连接,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分别位于所述密封隔板的两侧,所述过滤层包括靠近所述污气进气管的进气侧过滤层和靠近所述净气出气管的出气侧过滤层。应用中,污气依次经过污气进气管、进气侧过滤层、滤筒上部空间、出气侧过滤层,最后经过净气出气管排出滤筒。具体地,所述进气侧过滤层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出气侧过滤层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和第六过滤层。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棉花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为玻璃纤维过滤层,所述第四过滤层为烧结塑料过滤层,所述第五过滤层为烧结金属过滤层,所述第六过滤层为烧结陶瓷过滤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滤筒内部空间经过密封隔板隔离后形成进气侧过滤层和出气侧过滤层双重通道,再分别设置上下多层过滤层,将滤筒中部的过滤层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达到小体积高效过滤的目的,满足高度净化要求,并便于安装设备。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滤筒7和过滤层,滤筒7的筒壁上设置有污气进气管6和净气出气管11,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滤筒7内,所述过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孔板I和下孔板5,污气进气管6和净气出气管11均位于下孔板5的下方;滤筒7的轴向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隔板12,密封隔板12的下端与滤筒7的底部内壁连接,密封隔板12的上·端与上孔板I连接,污气进气管6和净气出气管11分别位于密封隔板12的两侧,所述过滤层包括靠近污气进气管6的进气侧过滤层和靠近净气出气管11的出气侧过滤层;所述进气侧过滤层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过滤层4、第二过滤层3和第三过滤层2,所述出气侧过滤层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四过滤层8、第五过滤层9和第六过滤层10 ;第一过滤层4为棉花过滤层,第二过滤层3为活性炭过滤层,第三过滤层2为玻璃纤维过滤层,第四过滤层8为烧结塑料过滤层,第五过滤层9为烧结金属过滤层,第六过滤层10为烧结陶瓷过滤层。如附图所示,应用中,污气依次经过污气进气管6、第一过滤层4、第二过滤层3、第三过滤层2、滤筒上部空间、第四过滤层8、第五过滤层9和第六过滤层10,最后经过净气出气管11排出滤筒7。本技术的滤筒7的内部空间经过密封隔板12隔离后形成进气侧过滤层和出气侧过滤层双重通道,再分别设置上下多层过滤层,将滤筒7中部的过滤层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达到小体积高效过滤的目的,满足高度净化要求,并便于安装设备。权利要求1.一种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滤筒和过滤层,所述滤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污气进气管和净气出气管,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滤筒内,所述过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孔板和下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均位于所述下孔板的下方,所述滤筒的轴向中心位置设置有 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滤筒的底部内壁连接,所述密封隔板的上端与所述上孔板连接,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分别位于所述密封隔板的两侧,所述过滤层包括靠近所述污气进气管的进气侧过滤层和靠近所述净气出气管的出气侧过滤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过滤层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出气侧过滤层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和第六过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棉花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为玻璃纤维过滤层,所述第四过滤层为烧结塑料过滤层,所述第五过滤层为烧结金属过滤层,所述第六过滤层为烧结陶瓷过滤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滤筒和过滤层,所述滤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污气进气管和净气出气管,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滤筒内,所述过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孔板和下孔板;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均位于均位于所述下孔板的下方,所述滤筒的轴向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滤筒的底部内壁连接,所述密封隔板的上端与所述上孔板连接,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分别位于所述密封隔板的两侧,所述过滤层包括靠近所述污气进气管的进气侧过滤层和靠近所述净气出气管的出气侧过滤层。本技术将滤筒中部的过滤层空间进行最大化利用,达到小体积高效过滤的目的。文档编号B01D46/24GK202682968SQ20122022167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专利技术者陈丽坚, 车小莉, 秦欣 申请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体积高效空气过滤器,包括滤筒和过滤层,所述滤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污气进气管和净气出气管,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所述滤筒内,所述过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孔板和下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均位于所述下孔板的下方,所述滤筒的轴向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滤筒的底部内壁连接,所述密封隔板的上端与所述上孔板连接,所述污气进气管和所述净气出气管分别位于所述密封隔板的两侧,所述过滤层包括靠近所述污气进气管的进气侧过滤层和靠近所述净气出气管的出气侧过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坚车小莉秦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