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热尾水回灌系统,由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1)、固体颗粒过滤装置、氮气保护装置(4)组成,从地热井抽出的地热水经过采热装置采热后用管道泵(5)送入回灌井(6)中,其特征在于,在采热装置与管道泵(5)之间设有地热尾水处理系统,地热井、板式换热器、地热尾水处理系统和回灌井(5)构成封闭循环系统。利用此系统将大大提高地热回灌量和延长地热回灌持续时间,是保证地热资源循环、可持续开发的有力措施,对于地热资源的保护、减少资源浪费、延长生产井寿命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地热回灌工程年回灌地热尾水按43.2万m3计算,1000个地热回灌工程年回灌地热尾水43200万m3,相当于储存86万吨标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热开采利用系统,尤其是一种地热开采利用系统的地热尾水回灌系统。地热尾水是指提取热能后的地热水。地热尾水处理回灌技术是将提取热能后的地热水,通过过滤漂浮物、过滤固体颗粒和剔除气泡后,经过加压装置将地热尾水注入回灌井中,返还到地壳中的一种专用技术。
技术介绍
2010年9月12日,第21届世界能源大会上就能源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源问题等议题展开探讨。本届会议的主题为“立即行动以应对挑战一能源转型创造宜居星球”。2012年I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的讲话题目就是中国坚定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讲话内容之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由此可见发展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刻不容缓。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人类通过开凿地热井,以地热水或水蒸汽的形式将地热能带到地表加以利用。目前,在地热发电、采暖、温室、养殖、康复医疗、提取化工原料、旅游以及瓶装矿泉水等方面已获得广泛利用,开采量日趋加大,而提取热能后的地热水大都排放到地表,造成了热污染和化学污染,同时已引了地热井的静水位逐年下降,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地热水浪费而引起地热水枯竭。众所周知,地热水作为开发深部地热能的唯一媒介,受潜水泵扬程及经济性制约。当水位埋深下降到某一深度以下,开采地热能不再具有经济意义,而此时以利用的热能仅占热储层全部热储量的万分之几。为实现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必须把提取热能后的地热水返回到地壳中。提取热能后的地热水不同程度的被污染,不能直接回灌。《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中明确规定地热回灌采用未受污染的原水回灌,回灌不得对热储造成污染。另外,受污染的地热尾水常常堵塞回灌井的回灌通道,造成回灌量锐减或丧失回灌能力。所以地热尾水的处理十分必要。而地热尾水处理回灌技术是发展清洁能源(地热能),实现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因此研究、推广地热尾水处理回灌技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热开采利用系统的地热尾水回灌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地热尾水回灌系统,由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固体颗粒过滤装置、氮气保护装置组成,从地热井抽出的地热水经过采热装置采热后用管道泵送入回灌井中,在采热装置与管道泵之间设有地热尾水处理系统,地热井、板式换热器、地热尾水处理系统和回灌井构成封闭循环系统。具体的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地热尾水处理系统由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固体颗粒过滤装置和氮气保护装置构成,固体颗粒过滤装置包括能够过滤O. Imm以上固体颗粒的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和能够过滤O. 1—0. 03mm固体颗粒的固体颗粒精细过滤装置,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在固体颗粒精细过滤装置之前,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与固体颗粒精细过滤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在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与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二管道阀门,在固体颗粒精细过滤装置与氮气保护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三管道阀门,在氮气保护装置与管道泵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四管道阀门,在管道泵通向回灌井的管道上设有逆止阀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为内壁经过喷塑处理的储水箱,在储水箱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漂浮物排出口和备用漂浮物排出口,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阀门与采热装置的回水管道连接,漂浮物排出口上设有漂浮物排出阀门,在备用漂浮物排出口上设有备用漂浮物排出阀门,在储水箱的顶壁上设有排气阀,在储水箱内·有半箱粒度为50-100mm的石英砾石,所述的进水口在水位线以下且接近水位线,所述的漂浮物排出口在水位线附近,所述的备用漂浮物排出口在水位线以上。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管道阀门和第二管道阀门为电磁阀门,第二管道阀门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实现间歇式关闭,所述的漂浮物排出阀门和备用漂浮物排出阀门均为压力控制阀,备用漂浮物排出阀门的压力大于漂浮物排出阀门的压力,所述的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与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在储水箱上的连接位置在箱壁的下部靠近箱底处。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漂浮物排出阀门的开启压力为O. 5MPa,备用漂浮物排出阀门的开启压力为O. 8MPa。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为旋流除砂器,所述的固体颗粒精细过滤装置为约翰逊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为并列的I-η个旋流除砂器,所述的固体颗粒精细过滤装置为并列的I-η个约翰逊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氮气保护装置为超声波气泡剔除器。本技术的操作步骤自地热井抽出来的地热水不能直接利用,必须换热利用。其循环模式为地热井——板式换热器——回水管道——地热尾水处理系统——回灌井。也就是说地热水自地热井开采出来被换热后再通过回灌井返还到地下,始终处在一个封闭循环系统中。地热井、板式换热器和供热设备在同一泵房中,而地热井距离回灌井在1000米左右,自板式换热器到地热尾水处理回灌设备之间的1000米管线选用玻璃钢管,减少地热水中的矿物元素与输送管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和结垢现象。玻璃钢管与回灌井之间是地热尾水处理回灌设备。地热尾水首先进入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将水中的所有漂浮物清理出来;再进入固体颗粒粗过滤和精细过滤装置,粗过滤装置可以过滤直径在O. I毫米以上的固体颗粒,精细过滤器可以过滤O. I—O. 03毫米的颗粒;至后再进入氮气保护装置(超声波气泡剔除器);最后由管道泵注入到回灌井中。水处理过程中的流经动力由管道泵产生的负压提供。使用注意事项I.循环系统密封要严密;2.回灌压力不得大于O. 35MP 。技术原理I.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可以将水中的所有漂浮物清理出来,其工作原理是地热尾水经电磁阀门Al流入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的储水箱(内壁喷塑处理),漂浮物自然上浮到水位线处,不含漂浮物的地热尾水经石英砾石过滤后通过阀门A2进入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电磁阀门A2为间歇式关闭(时间续电器控制),阀门BI和B2为压力控制开启,阀门BI开启压力为0.5MPa,阀门B2开启压力为0.8MPa。当阀门A2关闭后,储水箱内压力上升,压力超过O. 5MPa时,阀门BI开启排出有漂浮物的地热尾水,若阀门BI开启不能及时排出有漂浮物的地热尾水,此时储水箱内压力将继续上升,当压力超过O. 8MPa时,阀门B2开启及时排出有漂浮物的地热尾水。待到设置时间时,阀门A2打开,储水箱内压力下降,阀门B2和BI依次关闭,清除漂浮物工作完成。2.固体颗粒过滤装置是利用旋流除砂器和约翰逊过滤器共同来完成的。2.1.固体颗粒粗过滤装置是利用旋流除砂器来完成的。根据需要处理水量的大小,可以把I—η个旋流除砂器并列作业。旋流除砂器的过滤精度为O. Imm以上的固体颗粒。2. 2.固体颗粒精细过滤装置是利用约翰逊过滤器来完成的。根据需要处理水量的大小,可以把I—η个约翰逊过滤器并列安装到储水罐上使用。约翰逊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O. I——O. 03mm的固体颗粒。3.氮气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热尾水回灌系统,由漂浮物处理过滤装置(1)、固体颗粒过滤装置、氮气保护装置(4)组成,从地热井抽出的地热水经过采热装置采热后用管道泵(5)送入回灌井(6)中,其特征在于,在采热装置与管道泵(5)之间设有地热尾水处理系统,地热井、板式换热器、地热尾水处理系统和回灌井(6)构成封闭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红喜,阴文行,冯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伟业地热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