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偶躯体的连结装置,其在人偶躯体的关节中保持良好的咔嗒感,组装、分解时避免连结部分的角部的破损,可简单地获得良好的组装精度,此外,设计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连结构成人偶躯体的一部分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连结装置,其包含:具有轴部的轴部主体;及旋转构件,其具有供轴部插入的孔部,当相对于所述轴部而在周方向上旋转时对操作者赋予特定的操作感而进行旋转;且使所述轴部主体的轴部的硬度与所述旋转构件的硬度形成为不同的硬度。尤其使所述轴部主体的轴部的硬度形成得比所述旋转构件的硬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人偶躯体的连结装置。
技术介绍
以前,在人偶躯体中,在其腿部等处,多采用将具有轴部的轴部主体及与该轴部嵌合的旋转构件加以结合而构成的连结装置。另外,连结装置中,存在多个使用了咔嗒(clicking)连结部的装置,该咔嗒连结部是在操作者使轴部主体与旋转构件以轴部为中心而相对地旋转时,对每特定的旋转量而产生感觉到少许阻力的操作感、也就是所谓「咔嗒感」。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咔嗒连结部,该咔嗒连结部将轴部设为多角轴,且将该多角轴插入至由可挠性合成树脂材料成型的大致矩形框状的构件中。在该咔嗒连结部·中,大致矩形框状的构件的一对长板压接于多角轴的边,当多角轴相对于大致矩形框状的构件旋转时,通过一边使一对长板弯曲一边进行旋转而产生咔嗒感。这样一来,采用即便使轴部旋转也只有大致矩形框状的构件的一部分向外侧弯曲因而难以损坏且容易成形的结构,且旨在实现该结构方面的优点。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1-740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现有的人偶躯体的连结装置中,轴部主体与旋转构件是以同一硬度而形成,但如果以此方式构成,则会产生如下的问题。也就是,(I)在轴部主体与旋转构件为同一硬度的情况下,如果嵌合变得过硬而于连结部没有余量,则会有旋转时的阻力变得过大的可能性。另外,在连结部中持续使用的过程中,用来产生咔嗒感的部位会发生磨损,从而有咔嗒感不足的可能性。(2)在轴部主体与旋转构件为同一硬度的情况下,当进行组装、分解时而存在整体的倾斜等的成形时的误差时,因组装变得困难所以组装精度降低,另外,连结部分的角部容易破损。(3)因此,为了产生特定的咔嗒感并且使其继续,而且为了在组装时不会有困难也不容易破损、组装精度也不会降低,则必然需要适当地考虑连结部分的尺寸、形状,从而设计成本变高。对此,本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偶躯体的连结装置,其在人偶躯体中,保持良好的咔嗒感,于组装、分解时避免连结部分的角部的破损,可简单地获得良好的组装精度,此外,设计成本低廉。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是一种连结构成人偶躯体的一部分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连结装置,且包含轴部主体,其具有轴部;及旋转构件,其具有供轴部插入的孔部,且相对于所述轴部而在周方向上旋转时对操作者赋予特定的操作感而进行旋转;且使所述轴部主体的轴部的硬度与所述旋转构件的硬度形成为不同的硬度。尤其使所述轴部主体的轴部的硬度形成得比所述旋转构件的硬度大。根据本技术,通过使轴部的硬度与连结于该轴部的旋转构件的硬度为不同的硬度,而与硬度较高的构件(例如轴部主体)相比,硬度较低的构件(例如旋转构件)具有柔软性,因而能够沿着硬度较高的构件一侧变形。因此,在组装连结装置时,或使旋转构件相对于轴部旋转时,由于低硬度的构件的变形而在连结部产生余量。由此,能够使旋转时的阻力不会变得过大。另外,在组装时,硬度较低的一侧具有柔软性而能够变形,连结部分的嵌合变得柔软。因此,在组装、分解时,可提高组装精度,并且也可避免连结部分的角部的破损。也就是说,即便未怎么考虑连结部分的尺寸、形状也较好,因此能够降低设计成本。另外,在本技术在所述构成中,包含突起部,其形成在所述轴部的周方向上,且与所述旋转构件嵌合;及凹部,其形成在所述孔部,且与所述轴部的突起部嵌合;所述孔部沿轴方向设置着形成有所述凹部的第一区域及未形成有所述凹部的第二区域。·根据本技术,通过将轴部主体的轴部的硬度与旋转构件的硬度形成为不同的硬度,而在硬度较高的一侧与硬度较低的一侧之间的连结部分,在旋转时或组装时由硬度较低的一侧的变形而产生余量。通过该余量可使旋转时的阻力不会变得过大。另外,在组装时,硬度较低的一侧具有柔软性而能够变形,连结部分的嵌合变得柔软。因此,在组装、分解时,可提高组装精度,并且也可避免连结部分的角部的破损。此外,也就是说,即便未怎么考虑连结部分的尺寸、形状也较好,因此可降低设计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包含本技术的连结装置的人偶躯体的前视图。图2(A)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轴部的轴部主体与具有孔部的旋转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表示连结装置的嵌合状态的图。图3(A)是图2的A-A剖面图,图3(B)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A)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人偶躯体的连结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表示连结装置的嵌合状态的图。I头部2右臂部3左臂部4躯干部5右腿部6左腿部A K 连结部10轴部主体11、12 轴部13、14 旋转构件14a孔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式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包含本技术的连结装置的人偶躯体的前视图。于图I中,人偶躯体包含头部I、躯干部4、右臂部2、左臂部3、腰部7、右腿部5及左腿部6等。另外,本技术的连结装置在图I中,在双肩及左右臂部连结着A、B、C、D各部,在左右腰·部连结着E、F、G各部,在左右腿部连结着H、I、J、K各部。以下所示的人偶躯体的连结装置连结构成人偶躯体的一部分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应用在图中A K的所有部位。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连结部A K中的人偶躯体的腿部5与腰部7的连结部G为例进行说明。图2(A)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轴部的轴部主体与具有孔部的旋转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表示连结装置的嵌合状态图。于图2(A)及(B)中,人偶躯体的连结装置包含轴部主体10与旋转构件13、14。轴部主体10为箱状体,从其侧面突出形成着轴部11、12。在旋转构件13设置着用来将转构件13固定于腿部5的扣合部13d。另外,在旋转构件14设置着用来将旋转构件14固定于腰部7的扣合部14d。旋转构件13具有供轴部11插入的孔部13a,当操作者使旋转构件13在轴部11的周方向上旋转时,对操作者赋予特定的操作感(咔嗒感)并进行旋转。旋转构件14具有供轴部12插入的孔部14a,当操作者使旋转构件14在轴部12的周方向上旋转时,对操作者赋予特定的操作感并进行旋转。在轴部12形成着沿周方向延伸的凹部12a。另外,凹部12a以在轴部12的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多个。在轴部11也同样地形成着沿周方向延伸的凹部。另外,凹部以在轴部11的轴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多个。在轴部12的周面,以从该周面突出的方式在4个部位形成突起部12b。在轴部11的周面也以从该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突起部lib。在旋转构件14的孔部14a的内周,多个与轴部12的突起部12b嵌合的凹部14b在孔部14a的内周的圆周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孔部14a中,形成有凹部14b的第一区域与未形成有凹部14b的第二区域14c在孔部14a的长度方向(插入轴部12的情况下的轴方向)上排列设置。在插入轴部12的情况下,其前端部分位于该未形成凹部14b的第二区域。另外,同样地,在孔部13a的内周,多个与轴部11的突起部嵌合的凹部13b在孔部13a的内周的圆周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孔部13a中,形成有凹部13b的第一区域与未形成有凹部13b的第二区域13c在孔部13a的长度方向(插入轴部11的情况下的轴方向)上排列而设置。此处,使轴部主体10的轴部11、12的硬度与旋转构件13、14的硬度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尾典弘,
申请(专利权)人:万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