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痰式人工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14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痰式人工鼻,包括一个中空的、具有前部和后部的本体,所述前部对外接出吸氧管,所述后部设有气管套管连接口,吸氧管附近设有位于本体内的过滤装置,所述本体内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横于气管套管连接口的前方,在阻隔板的后方设有位于本体上的吸痰管连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隔板可以阻挡进入到本体内并流向气管套管连接口的痰液,并将之导流到本体后部,届时可以利用负压装置将痰液从吸痰管处吸出,保证痰液不会污染到过滤装置。这样一来,人工鼻的可使用时间也延长了,适用的患者群也更广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切手术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临床气切患者的人工鼻。
技术介绍
临床危重患者为便于气道管理,经常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从而保持气道通畅,缓解气道梗阻,确保肺通气功能正常发挥。人工鼻近年来广泛用于气道管理的患者,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它具有加温、保湿、过滤尘埃和微生物等类似正常鼻腔的功能。同时带有标准接口,十分方便与不同管道配合使用。人工鼻本质上是一种人工制作的用以替代上呼吸道功能的湿热交换器,它能模拟部分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过滤作用,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结构上,它包括一个中空的本体,本体的上部对·外接出吸氧管,本体的下端设有气管套管连接口,而在气管套管连接口附近,设有包括滤纸、内芯海绵在内的加温、加湿、过滤装置。不过目前的人工鼻,具有以下几点缺陷一是不能超时间使用,一般要24小时更换一次人工鼻。人工气道建立后,将人工鼻连接在导管口,人工鼻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在环境较好且肺部感染不严重的病人不宜超过2天,否则应在24小时进行交换,若内芯被痰液污染堵塞后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要轻柔。二是人工鼻不能重复使用,因一旦经过清洁,消毒处理后,其内芯(氧化锂)海绵将失去温化、湿化和过滤作用。三是不适用于呼吸道有大量泡沫分泌的或咳血、咯血的患者及咳嗽反射强烈的患者。因其气道阻力可增加,对于小儿或严重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通路阻力增加者禁用。尤其是痰液较多的患者,痰液进入人工鼻内则堵塞过滤纸使之失效。总之,如果有一种可以保护滤纸,使之使用时不会被痰液污染,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呼吸道有中等量以上分泌物时仍可以使用的可吸痰式人工鼻。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可吸痰式人工鼻,包括一个中空的、具有前部和后部的本体,所述前部对外接出吸氧管,所述后部设有气管套管连接口,吸氧管附近设有位于本体内的过滤装置,所述本体内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横于气管套管连接口的前方,在阻隔板的后方设有位于本体上的吸痰管连接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隔板弯成弧形形状,过滤装置位于弧形所拱起的方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隔板上设有导流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隔板为斥水性塑料构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管套管连接口处设有插管,所述插管伸入至本体内,其管壁与本体后部的内壁构成储痰槽,所述吸痰管连接口与储痰槽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阻隔板可以阻挡进入到本体内并流向气管套管连接口的痰液,并将之导流到本体后部,届时可以利用负压装置将痰液从吸痰管连接口处吸出,保证痰液不会污染到过滤装置。这样一来,人工鼻的可使用时间也延长了,适 用的患者群也更广了。另外,本技术还设置了导流槽与储痰槽,导流槽能方便地痰液引流滴至储痰槽内,再通过工具吸出痰液。本技术适用于临床气管切开、痰液较多而无法使用常规人工鼻的患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其中虚线所示即为人工鼻的内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可吸痰式人工鼻,包括一个中空的、具有前部和后部的本体1,所述前部对外接出吸氧管2,所述后部设有气管套管连接口 6,吸氧管2附近设有位于本体I内的过滤装置3,所述本体I内设有阻隔板4,所述阻隔板4横于气管套管连接口 6的前方,在阻隔板4的后方设有位于本体I上的吸痰管连接口 5。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阻隔板4弯成弧形形状,过滤装置位于弧形所拱起的方向。阻隔板4拱起,可以保证能够最大范围覆盖过滤装置3下方、6上方,同时两侧的进气道大小合适,保证不增加吸气阻力。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阻隔板4上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对喷入、下落的痰液具有导流收集的作用。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阻隔板4为斥水性塑料构件。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管套管连接口 6处设有插管,所述插管伸入至本体I内,其管壁与本体I后部的内壁构成储痰槽,所述吸痰管连接口 5与储痰槽连通。当痰液被截住下落时,即可由储痰槽接住,然后就可以通过吸痰管将痰液吸出。这样,痰液便不能直接接触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纸,避免过滤纸被污染而丧失功能。另外,本技术的气道布局科学合理,减少了呼吸阻力。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 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可吸痰式人工鼻,包括一个中空的、具有前部和后部的本体(1),所述前部对外接出吸氧管(2),所述后部设有气管套管连接口,吸氧管(2)附近设有位于本体(I)内的过滤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内设有阻隔板(4),所述阻隔板(4)横于气管套管连接口的前方,在阻隔板(4)的后方设有位于本体(I)上的吸痰管连接口(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吸痰式人工鼻,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4)弯成弧形形状,过滤装置位于弧形所拱起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吸痰式人工鼻,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4)上设有导流槽。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吸痰式人工鼻,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4)为斥水性塑料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吸痰式人工鼻,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套管连接口处设有插管,所述插管伸入至本体(I)内,其管壁与本体(I)后部的内壁构成储痰槽,所述吸痰管连接口(5)与储痰槽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痰式人工鼻,包括一个中空的、具有前部和后部的本体,所述前部对外接出吸氧管,所述后部设有气管套管连接口,吸氧管附近设有位于本体内的过滤装置,所述本体内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横于气管套管连接口的前方,在阻隔板的后方设有位于本体上的吸痰管连接口。本技术的阻隔板可以阻挡进入到本体内并流向气管套管连接口的痰液,并将之导流到本体后部,届时可以利用负压装置将痰液从吸痰管处吸出,保证痰液不会污染到过滤装置。这样一来,人工鼻的可使用时间也延长了,适用的患者群也更广了。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气切手术中。文档编号A61M16/00GK202682490SQ20122029058公开日2013年1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可吸痰式人工鼻,包括一个中空的、具有前部和后部的本体(1),所述前部对外接出吸氧管(2),所述后部设有气管套管连接口,吸氧管(2)附近设有位于本体(1)内的过滤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设有阻隔板(4),所述阻隔板(4)横于气管套管连接口的前方,在阻隔板(4)的后方设有位于本体(1)上的吸痰管连接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秋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