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666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深部狭小空间血管结扎时引线的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其特征在于由手柄(1)和弯钩组成,手柄细长,弯钩设于手柄的一端或两端,两端的弯钩为不同长度和弯曲度的弯钩,边角圆钝,弯钩头部内侧面设有第一钩(2)和第二钩(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手术深部或狭小空间血管结扎引线不便的难题,使狭小空间或深部手术结扎时的引线变得容易,提高了引线结扎的效率和成功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适用于其他部位的手术引线结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一种用于深部狭小空间血管结扎时引线的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
技术介绍
结扎血管是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通常用镊子或手术钳将结扎线从血管下面穿过,再行结扎即可。但对腹腔等手术空间狭小或手术部位较深的解剖特殊性部位而言,如第三肝门处的肝短静脉的处理,由于该处腔隙小,且在肝后方第二、第三肝门处的腔隙更小,血管结扎更难。该腔隙直径只有一指左右,但深度达10-15cm,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结扎血管,仅用现有的镊子或止血钳等手术器械引线效果差,引线结扎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引线效果好、适用于手术空间狭小或手术部位较深使用的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本技术由手柄和弯钩组成,手柄细长,弯钩设于手柄的一端或两端,两端的弯钩可为不同长度和弯曲度的弯钩,边角圆钝,弯钩头部内侧面设有2个钩,即第一钩和第二钩,前后两个钩可以分别钩两根结扎线,以便分别用镊子或血管钳将线头夹住并拉出结扎于血管的前后两端。使用时,将弯钩从需要结扎血管的一侧穿到血管另一侧,用镊子或血管钳将两根结扎线分别置入弯钩头部内侧面的第一钩和第二钩,回拉弯钩,用镊子或血管钳将两根结扎线线头拉出,退出引线钩,即可按常规分别用镊子或血管钳将两根结扎线结扎于血管的前后两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手术深部或狭小空间血管结扎引线不便的难题,使狭小空间或深部手术结扎时的引线变得容易,提高了引线结扎的效率和成功率。本技术也适用于其他部位的手术引线结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本技术由手柄I和弯钩组成,手柄细长,弯钩设于手柄的一端或两端,两端的弯钩可为不同长度和弯曲度的弯钩,边角圆钝,弯钩头部内侧面设有2个钩,即第一钩2和第二钩3。根据不同部位手术的需要,本技术可制成不同的规格型号。权利要求1. 一种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其特征在于由手柄(I)和弯钩组成,手柄(I)细长,弯钩设于手柄(I)的一端或两端,两端的弯钩为不同长度和弯曲度的弯钩,边角圆钝,弯钩头部内侧面设有第一钩(2)和第二钩(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一种用于深部狭小空间血管结扎时引线的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其特征在于由手柄(1)和弯钩组成,手柄细长,弯钩设于手柄的一端或两端,两端的弯钩为不同长度和弯曲度的弯钩,边角圆钝,弯钩头部内侧面设有第一钩(2)和第二钩(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手术深部或狭小空间血管结扎引线不便的难题,使狭小空间或深部手术结扎时的引线变得容易,提高了引线结扎的效率和成功率。本技术也适用于其他部位的手术引线结扎。文档编号A61B17/12GK202682004SQ20122030641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爱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术结扎双钩引线钩,其特征在于由手柄(1)和弯钩组成,手柄(1)细长,弯钩设于手柄(1)的一端或两端,两端的弯钩为不同长度和弯曲度的弯钩,边角圆钝,弯钩头部内侧面设有第一钩(2)和第二钩(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