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4886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装置,所述孵化装置包括缸、充气装置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部设置排苗管,所述排苗管末端向下弯曲,在所述排苗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缸的缸口内设有产卵网袋,邻近所述缸的缸口外部设有溢水管。做到了交配产卵和孵化的一体化生产,操作方便,育出的泥鳅苗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好,成活率高,克服了温室育出的泥鳅苗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的缺点;减少了繁殖生产环节,进一步降低了泥鳅繁殖成本,提高了泥鳅的繁殖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泥鳅繁育的装置,尤其是一种泥鳅的受精卵孵化装置。
技术介绍
泥鳅是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的名优鱼类,它们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能力强、运输方便、饲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市场售价翻了几番,并呈继续上涨之趋势,而且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人工养殖泥鳅的超高效益已经引起广大养殖者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由于泥鳅养殖面积扩大,需求量剧增,野生苗种不能满足养殖需求,各地纷纷开展工厂化人工育苗或土池育苗,为缓解我国泥鳅苗种紧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厂化育苗是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用锅炉加温人为地控制泥鳅的孵化温度,繁·殖产量高,但控温育出的苗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苗种养殖商品泥鳅过程中成活率低,同时产出的泥鳅苗种成本昂贵;而土池育苗对环境的适应性好,成活率高,但需要大量的水面资源,另外,产量相对较低,不能进行批量选择性杂交繁育。为了提高产量,已研制了人工繁育的方法,如公布号为CN102217560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育方法,其步骤如下(I)选择2冬龄以上健康的亲鳅,按下述方法进行强化培育25-35天将雌雄亲鳅分开放在专门的池塘内进行强化培育,强化培育时所采用的饲料为豆柏,或者为蛋白含量大于50%的泥鳅饲料,适量添加酵母粉及维生素,日投喂量为亲鳅体重的5-7% ;(2)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混合注射,其中雌鳅HCG注射剂量为15_20IU/g,DOM注射剂量为O.003-0. 005mg/g ;雄鳅的注射剂量为雌鳅注射剂量的40-60% ;且每尾亲鳅的注射剂量不超过O. 5毫升;雌鳅与雄鳅的数量比例为I : 2-3;(3)受精卵的收集催产后的亲鳅按照先后顺序分配到各个产卵池中,每平方米20-30条,静水待产;催产后10-14个小时后,将产卵池中的水排空,并在出水口处用网箱收集受精卵;(4)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将收集的受精卵转入孵化桶中进行充气孵化,孵化水温为20-25°C,孵化得仔鱼;(5)幼体培育仔鱼经过60-80个小时的培育后,再按下述方法进行强化培育6-10天即得泥鳅鱼苗强化培育时投喂蛋黄与轮虫,日投喂量占其体重的25-35%;幼体培育过程中连续充气,水温为20-25°C。上述的这种繁育方法,亲鳅在强化培育阶段营养不全面,影响泥鳅怀卵量并提高了成本;人工催产时催产受精药物催产药物只有HC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两种,人工催产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导致25%左右的泥鳅不会产卵,同样使得成本较高;雄鳅比雌鳅的尾数多的较多,两者数量的比例使得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泥鳅的受精卵孵化装置,实现产卵和孵化的一体化操作,使用简单。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装置,所述孵化装置包括缸、充气装置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部设置排苗管,所述排苗管末端向下弯曲,在所述排苗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缸的缸口内设有产卵网袋,邻近所述缸的缸口外部设有溢水管。所述产卵网袋上口设置有盖网,所述产卵网袋由聚氯乙烯制成,使得亲泥鳅可以在产卵网袋上交配产卵。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伸入到所述缸底部的充气管、设置在所述充气管上的充气开关以及在所述充气管末端的充气石,可以通过充气开关调节充气量,从而调节孵化缸中的溶氧。所述溢水管为2-4个,包括塑料弯管和筛絹网,调节孵化缸中的水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做到了交配产卵和孵化的一体化生产,操作方便,育出的泥鳅苗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好,成活率高,克服了温室育出的泥鳅苗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的缺点;减少了繁殖生产环节,进一步降低了泥鳅繁殖成本,提高了泥鳅的繁殖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受精卵孵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泥鳅杂交繁育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一、亲泥鳅的选择选择年龄在3-4龄,个体体重雌性15_20g、优选为20g,雄性8_12g、优选为12g的亲泥鳅。如果亲泥鳅的年龄过小,则怀卵量少,而年龄过大,则产出精、卵质量差,受精率低下;此外,要求泥鳅雌雄亲本来源于不同的地区,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近亲繁殖,其子一代可以体现杂交优势,呈现较快的生长速度。雌雄泥鳅的选择,可以根据胸鳍形状及体表性别特征来挑选,其中雄鳅胸鳍较大,第二鳍条最长,前端尖形突出,而雌鳅则胸鳍较小,前端圆钝呈扇形展开。在选择泥鳅亲本的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带水挑选,避免亲本泥鳅受伤;2.健壮活泼、无外伤;3.雌性泥鳅卵巢轮廓明显。将挑选后的雌雄泥鳅,按照雌雄分开,分别放置于亲本培育池塘中,每只池塘放养亲本泥鳅200kg,共放置4只池塘。其中,亲本培育池塘要求为无污染、交通方便、电力充足的池塘。池塘面积300m2-600m2,水深O. 8m-1. 2m。池底为泥质,游泥的厚度为15cm-20cm, —定厚度的游泥,可以让亲泥鳅在其中很好的栖息,符合泥鳅喜欢钻泥的生态习性。池塘四周水线下设置防逃网,池塘设置进排水口各一个,进水口位于池塘上端,排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最低处,池塘底部从进水端向排水口设置O. 5%坡度,利于池水排干,抓捕泥鳅。在亲泥鳅放养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消毒亲本培育池塘,每667m2投放生石灰75kg,杀灭敌害生物。消毒3天后排干池塘内的池水,注入新水,注水口用80目的筛絹布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亲本培育池。二、杂交繁育前的强化培育按下述方法对亲本泥鳅进行强化培育,在前阶段,大概十天左右,每天投喂2次泥鳅饵料,上午8-9时,下午4-5时各一次,投喂的量为池塘中泥鳅总体重的I. 5-2. 3%,以I小时内池塘内的泥鳅饲料台上饵料吃完为宜。在后阶段,在泥鳅饵料中添加鱼糜,鱼糜用淡水小杂鱼整条粉粹加工而成,鱼糜的添加量为饵料总重量的20%-30%、优选的为20%,同时在饵料中添加泥鳅催情激素促黄体素生成激素类似物3号(LRH-A3),添加量为每千克饵料O. 08-0. 12微克、优选的为O. 12微克,LRH-A3在饵料中的添加时间为5-6天,不宜添加太长时间,否则会导致泥鳅性腺发育过熟,甚至会导致早产。在天气晴朗时,每5天向亲本培育池塘冲水一次,每次冲水时间O. 5小时,冲水量为提高池塘水位3-5cm,以促进泥鳅的性腺发育,此过程为半个月左右。三、泥鳅的催产、交配与产卵优选的,当水温达到18°C以上时,可以进行泥鳅的繁育工作,泥鳅的催产注射时间为下午2-5时,可以保证亲泥鳅在当天晚上交配,符合泥鳅的天然产卵习性,提高交配质·量。催产注射的激素由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生成激素类似物3号(LRH-A3)和地欧酮(DOM)配制而成。经过多次实验,优选的,每千克雌性泥鳅为HCG177-190国际单位+LRH-A35. 2-6微克+DOM O. 86-0. 9毫克,更优选的,每千克雌性泥鳅为HCG177国际单位+LRH-A35. 2微克+DOM O. 86毫克,用O. 65%的生理盐水配制,雄性泥鳅则剂量减半,这样配置的催产激素能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泥鳅的催产效果。交配、产卵阶段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鳅受精卵孵化装置,所述孵化装置包括缸(1)、充气装置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缸(1)底部设置排苗管(3),所述排苗管(3)末端向下弯曲,在所述排苗管(3)上设置有控制阀(4),所述缸(1)的缸口内设有产卵网袋(5),邻近所述缸(1)的缸口外部设有溢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张杰吴有先王伟洪龚丽贞钟爱华卢国兴卢建达白晓倩陈永强黄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