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主要包括复式割台、机架、驾驶室、发动机、果穗升运器、行走轮,扒皮装置和集穗箱,复式割台安装在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前端,复式割台后上方安装驾驶室,包括上割台和下割台,上割台采用板式摘穗,下割台包括往复式切割器、链耙式升运器、秸秆收集绞龙、立式喂入辊和盘刀式切碎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复式割台,能实现穗茎兼收,且上下割台可以独立调节收获高度;该机在秸秆落地之前将秸秆收获,秸秆含杂率低,采用链耙式升运器和立式喂入辊,秸秆不易发生堵塞,且采用盘刀式切碎器使秸秆切碎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玉米收获多采用玉米收获机加装秸杆还田机,收获玉米果穗后将秸杆粉碎还田的收获方式,随着玉米秸杆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将玉米秸杆分类处理,中上部适宜畜牧饲料进行收获,下部营养低,直接进行秸杆还田。传统的玉米秸杆收获是在玉米收获机上加装玉米秸杆收获装置,通过秸杆捡拾装置将摘穗后的玉米秸杆从地里捡拾起来,粉碎抛送,这种收获方式含土率高,收获的秸杆不适合用作畜牧业饲料和工业原料。本技术可一次完成玉米果穗、茎杆的收获,适应农民传统收获玉米的习惯。采用复式割台,可以根据结穗高度调节上割台的工作高度,根据收获后秸杆的不同用途调节下割台的高度,从而人为调节果穗和秸杆的收获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含杂率低、秸杆输送通畅、收获效果好的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主要包括复式割台、机架、驾驶室、发动机、果穗升运器、行走轮、扒皮装置和集穗箱,复式割台安装在穗茎兼收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前端,安装在复式割台后方机架上的装置包括果穗升运器、发动机、扒皮装置和集穗箱等,复式割台的后上方安装驾驶室,果穗升运器的入口与果穗收集绞龙的输出口相对,出口与扒皮装置上方的分流装置相对,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室的后方,其后依次安装扒皮装置和集穗箱。复式割台包括上割台和下割台两部分,上割台位于下割台的上方,上割台与下割台之间安装油缸。上割台主要由分禾器、板式摘穗装置、果穗收集绞龙、果穗输送装置和盘刀式切碎器等组成,其中分禾器位于上割台的前端,板式摘穗装置安装在分禾器和果穗收集绞龙之间,包括摘穗板和安装在摘穗板下方的拉茎辊,果穗收集绞龙安装在板式摘穗装置的后方,在果穗收集绞龙后方、与果穗收集绞龙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果穗输送装置;下割台安装在上割台的下方,主要由往复式切割器、链耙式升运器、秸杆收集绞龙、立式喂入辊和秸杆切碎抛送装置组成,其中往复式切割器位于下割台的前端,在往复式切割器的一侧安装摆环箱,链耙式升运器安装在往复式切割器和秸杆收集绞龙之间,分为两段,主要由链子和链耙组成,立式喂入辊安装在秸杆收集绞龙之后,秸杆切碎抛送装置安装在立式喂入辊的后方。所述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其复式割台包括上割台和下割台两部分,上割台位于下割台的上方,上割台与下割台之间、下割台与机架之间都安装油缸,借助油缸的支撑作用,上、下割台可以绕着其各自的旋转轴独立运动,根据工作需要调节上下割台的收获高度。所述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其上割台主要由分禾器、板式摘穗装置、果穗收集绞龙和果穗输送装置等组成,其中分禾器位于上割台的前端,板式摘穗装置安装在分禾器和果穗收集绞龙之间,包括摘穗板和安装在摘穗板下方的拉茎辊,果穗收集绞龙安装在板式摘穗装置的后方,在果穗收集绞龙后方、与果穗收集绞龙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果穗输送>J-U ρ α装直。所述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其下割台主要由往复式切割器、链耙式升运器、秸杆收集绞龙、立式喂入辊和秸杆切碎抛送装置组成,其中往复式切割器位于下割台的前端,在往复式切割器的一侧安装摆环箱,将前后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链耙式升运器安装在往复式切割器和秸杆收集绞龙之间,分为两段,主要由链子和链耙组成,立式喂入辊安装在秸杆收集绞龙之后,包括前后两对喂入辊,喂入辊设计成棘齿式辊型,每个辊子上焊接有六排棘齿,棘齿形状为等腰梯形,秸杆切碎抛送装置安装在喂入辊的后方,采用圆盘式切碎器,包括刀盘、动刀、定刀和切碎器壳体。动刀共六把分别安装在刀盘上,由螺栓固定,均匀分布,抛送器采用直抛式。优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复式割台,上下割台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独立调节收获高度,收获效果好,往复式切割器在秸杆落地之前将秸杆切断,使秸杆进入后面的链耙式升运器,秸杆含杂率低,适宜作畜牧业饲料;在往复式切割装置与秸杆收集绞龙之间安装链耙式升运器,使秸杆运输更加通畅。采用两对立辊喂入,使秸杆喂入在高度上适应性强,不易因秸杆喂入高度变化而发生堵塞;另外,本技术采用盘刀式切碎器,切碎效果较好,切碎后的秸杆通过刀盘上安装的拨齿抛送出去,盘刀式切碎器既起切碎作用又起抛送作用。工作原理机器工作时,动力由发动机传递给驾驶室下的动力分配轴;在机器前进方向的左侦牝动力由动力分配轴分别传递给上割台和下割台;在右侧,动力由动力分配轴经变速箱传递给盘刀式切碎器,完成秸杆的切碎和抛送。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机器正常工作时,上割台的板式摘穗装置将果穗摘下,之后拨禾链将果穗拨送到果穗收集绞龙,由果穗收集绞龙集中输送到割台中部,掉落至果穗升运器,果穗升运器将果穗输送到扒皮装置,扒皮后落入集穗箱,完成整个果穗收获过程。在摘穗的同时,下割台的往复式切断刀将秸杆切断,切断后的秸杆掉落在链耙式升运器上,经链耙式升运器和秸杆收集绞龙收集输送到立式喂入辊,由棘齿式喂入辊夹持喂入盘刀式切碎器的定刀处,高速旋转的切碎动刀将秸杆切成10 30mm,切碎后的秸杆经由刀盘上的拨齿将秸杆抛送到集草车,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秸杆的处理过程。附图说明图I是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主视图。图2是上割台俯视图。图3是下割台俯视图。图4是秸杆切碎抛送装置主视图,图5是秸杆切碎抛送装置左视图。I、上割台2、往复式切割器3、链耙式升运器4、百环箱5、下割台6、秸杆收集绞龙7、油缸8、行走轮9、盘刀式切碎器10、发动机11、机架12、扒皮装置13、行走轮14、集穗箱15、果穗升运器16、下割台旋转轴17、驾驶室18、上割台旋转轴19、抛送装置20、果穗收集绞龙21、油缸22、分禾器23、拉茎辊24、摘穗板25、果穗输送装置26、链27、刮板28、定刀29、动刀30、动刀盘31、切碎器壳体32、立式喂入辊33、分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主要包括复式割台,机架11、驾驶室17、发动机10、果穗升运器15、行走轮8、13,扒皮装置12和集穗箱14,复式割台安装在穗茎兼收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前端,安装在复式割台后方机架11上的装置包括果穗升运器15、发动机10、扒皮装置12和集穗箱14等,复式割台的后上方安装驾驶室17,果穗升运器15的入口与果穗收集绞龙20的输出口相对,出口与扒皮装置12上方的分流装置33相对,发动机10安装在驾驶室17的后方,其后依次安装扒皮装置12和集穗箱14。复式割台包括上割台I和下割台5两部分,上割台I位于下割台5的上方,上割台I与下割台5之间安装油缸21。上割台I主要由分禾器22、板式摘穗装置、果穗收集绞龙20和果穗输 送装置25等组成,其中分禾器22位于上割台I的前端,板式摘穗装置安装在分禾器22和果穗收集绞龙20之间,包括摘穗板24和安装在摘穗板24下方的拉茎辊23,果穗收集绞龙 20安装在板式摘穗装置的后方,在果穗收集绞龙20后方、与果穗收集绞龙20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果穗输送装置25 ;下割台5安装在上割台I的下方,主要由往复式切割器2、链耙式升运器3、秸杆收集绞龙6、立式喂入辊32和秸杆切碎抛送装置9、19组成,其中往复式切割器2位于下割台的前端,链耙式升运器3安装在往复式切割器2和秸杆收集绞龙6之间,分为两段,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主要包括复式割台、机架(11)、驾驶室(17)、发动机(10)、果穗升运器(15)、行走轮(8)、(13),扒皮装置(12)和集穗箱(14),其特征在于:复式割台安装在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前端,安装在复式割台后方机架(11)上的装置包括果穗升运器(15)、发动机(10)、驾驶室(17)、扒皮装置(12)和集穗箱(14),驾驶室(17)安装在复式割台的后上方,果穗升运器(15)的入口与果穗收集绞龙(20)的输出口相对,出口与扒皮装置(12)上方的分流装置(33)相对,发动机(10)安装在驾驶室(17)的后方,其后依次安装扒皮装置(12)和集穗箱(14);复式割台包括上割台(1)和下割台(5)两部分,上割台(1)位于下割台(5)的上方,上割台(1)与下割台(5)之间安装油缸(21);上割台(1)主要由分禾器22、板式摘穗装置、果穗收集绞龙(20)和果穗输送装置(25)等组成,其中分禾器(22)位于上割台(1)的前端,板式摘穗装置安装在分禾器(22)和果穗收集绞龙(20)之间,包括摘穗板(24)和安装在摘穗板(24)下方的拉茎辊(23),果穗收集绞龙(20)安装在板式摘穗装置的后方,在果穗收集绞龙(20)后方、与果穗收集绞龙(20)出口相接的位置安装果穗输送装置(25);下割台(5)安装在上割台(1)的下方,主要由往复式切割器(2)、链耙式升运器(3)、秸秆收集绞龙(6)、立式喂入辊(32)和秸秆切碎抛送装置(9)、(19)组成,其中往复式切割器(2)位于下割台的前端,链耙式升运器(3)安装在往复式切割器(2)和秸秆收集绞龙(6)之间,分为两段,主要由链子(26)和链耙(27)组成,秸秆喂入装置由两对立式喂入辊(32)组成,两对立式喂入辊(32)并排安装在秸秆收集绞龙(6)之后,秸秆切碎抛送装置(9)和(19)安装在立式喂入辊(32)的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培松,李盼,李树兵,张银平,李复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