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不用排出密封容器内的绝缘气体就能够进行光纤的配置作业,并且容易增减光纤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在填充绝缘气体的密封容器(10)内至少配置一个通电导体,在密封容器(10)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11)并利用封闭板(12)封闭,且配置包围密封容器(10)内的通电导体(13)而形成闭环的光纤(14)。光纤(14)从封闭板(12)向密封容器(10)外气密地引出,并且在引出端侧至少设置光源部和光信号处理部。在密封容器(10)内的通电导体(13)上设置与其隔开规定距离而环绕配置的气密性中空管(30),其端部通过密封结合机构(31)气密地固接于封闭板(12),在该气密性中空管(30)的内部能够穿过光纤(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尤其涉及能够容易进行包围通电导体而形成闭环的光纤的配置作业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
技术介绍
在气体绝缘式开闭装置或气体绝缘主母线等气体绝缘设备中,在密封容器内至少配置一个通电导体,并填充绝缘特性良好的绝缘气体而进行使用。并且,为了计测在密封容器内的通电导体中流过的电流,而使用绕线式变流器或光变流器。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成10-142265号(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中,在密封容器内配置的三根通电导体的周围分别将作为电流传感器而使用 的光纤卷绕成环状,并将各光纤的两端从密封容器导出。并且,上述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为如下这样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利用计测部检测从发光部入射到光纤内的直线偏振光因光纤的法拉第效应而发生偏振后的出射光的偏振角,来对通电电流进行计测。在这样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中,在将光纤向密封容器外导出时,需要确保导出部分的气密性,来防止绝缘气体的泄漏。因此,提供出一种使光纤向密封容器外引出的部分形成为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成8-211232号(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气密性接合部的方案。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称为气密性适配器的气密性接合部为如下这样的结构在密封容器的外表面突出而形成中空圆筒状的凸缘,并将盖板装拆自如地固定于该凸缘时,在盖板的中心穿设的贯通孔由形成有光纤的插通孔的圆板状凸缘部封闭,并且光纤在一部分形成有金属覆膜并穿过插通孔,金属覆膜与插通孔之间通过焊料等密封固接。在使用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气密性接合部来构成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情况下,当因时效劣化等而需要更换光纤时,从密封容器的中空圆筒状的凸缘取下盖板而进行更换作业。这种情况下,存在必须首先进行密封容器内的绝缘气体的气体处理作业,然后进行光纤的更换作业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使用专利文献2的气密性适配器作为气密性接合部的情况下,仅能够固定一根光纤,因此在将使用了光变流器的保护系统从单系统向双系统更换的情况、或为了增加光变流器而使光纤的数目变化时,需要对照气密性适配器的数目而进行变更。并且,因形成有插通孔的圆板状凸缘部的大小不同,在密封容器的外表面突出而形成的中空圆筒状凸缘及盖板的尺寸改变,因此极端时存在为了更换密封容器,必须拆卸气体绝缘设备的主回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不用排出密封容器内的绝缘气体就能够进行光纤的配置作业,并且容易增减光纤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特征在于,在填充绝缘气体的密封容器内至少配置一个通电导体,在所述密封容器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并利用封闭板封闭,且配置包围所述密封容器内的通电导体而形成闭环的光纤,所述光纤从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封闭板向所述密封容器外气密地引出,并且在引出端侧至少设有光源部和光信号处理部,此时,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通电导体上设置与其隔开规定距离而环绕配置的气密性中空管,所述气密性中空管的端部通过密封结合机构气密地固接于所述封闭板,在所述气密性中空管的内部能够穿过所述光纤。优选所述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中空管的内径形成为所述光纤的外径的2倍以上,在所述气密性中空管内至少穿过两根所述光纤。优选所述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中空管使用金属中空管,所述金属中空管的两端利用密封结合机构安装而构成,该密封结合机构由具有插通孔的安装板和将所述安装板与金属中空管气密地固接的固接构件构成。更优选所述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中空管使用绝缘中空管,所述绝缘中空管的两端利用密封结合机构安装而构成,该密封结合机构由具有插通·孔的安装板、气密地固接于所述安装板的接头部、将所述绝缘中空管端装拆自如地气密地固定于所述接头部的结合构件构成。更优选所述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特征在于,各相的所述气密性中空管分别独立地埋入树脂成型体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特征在于,在填充绝缘气体的密封容器内配置三相量的通电导体,在所述密封容器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并利用封闭板封闭,且配置包围所述密封容器内的通电导体而形成闭环的光纤,所述光纤从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封闭的封闭板向所述密封容器外气密地引出,并且在引出端侧至少设有光源部和光信号处理部,此时,所述开口部仅形成在密封容器的外周面的一个部位,在所述密封容器内的各通电导体上设置与其隔开规定距离而环绕配置的气密性中空管,并且所述各气密性中空管的端部向所述开口部侧拉回并通过密封结合机构气密地固接于所述封闭板,在所述气密性中空管的内部能够穿过所述光纤。优选所述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特征在于,各相的所述气密性中空管一体地埋入树脂成型体内。专利技术效果若如本专利技术那样构成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则在密封容器内的通电导体上设置与其隔开规定距离而环绕配置的气密性中空管,气密性中空管的端部通过密封结合机构气密地固接于所述封闭板,且光纤能够穿过气密性中空管的内部,因此能够通过使用了气密性中空管和密封结合机构的简单的结构气密地构成。因此,能够不用排出密封容器内的绝缘气体而容易进行穿过气密性中空管内的光纤的更换作业或光纤的增减作业。另外,若预先仅在密封容器的外周面的一个部位形成开口部,且在密封容器内的各通电导体上设置与其隔开规定距离而环绕配置的气密性中空管,并且使各气密性中空管的端部向一个部位的开口部侧拉回集中,并分别通过密封结合机构气密地固接于封闭板,则能够通过一个部位将各气密性中空管配置而固定在密封容器内,并且,光纤向各气密性中空管的穿过作业也能够容易进行,且光变流器的维修检查也变得极其容易。并且,若将气密性中空管一体埋入树脂成型体内,则能够气密地固接于封闭板并容易地固定于密封容器内,因此具有能够更加简单地进行气密性中空管的安装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简要纵向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I中使用的气密性中空管和密封结合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例子的放大简要纵向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I中使用的气密性中空管和密封结合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另一例的放大简要纵向剖面图。图4是表示图I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变形例的简要纵向剖面图。图5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简要纵向剖 面图。图6是表示图5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的变形例的简要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中,在填充绝缘气体的密封容器内至少配置一个通电导体,在该密封容器的一部分设置开口部并利用封闭板进行封闭,且配置包围密封容器内的通电导体而形成闭环的光纤。光纤从在开口部设置的封闭板向密封容器外气密地引出,并且在引出端侧至少设置光源部和光信号处理部。并且,在密封容器内的通电导体上设置与其隔开规定距离而环绕配置的气密性中空管,该气密性中空管的端部通过密封结合机构气密地固接于封闭板,在气密性中空管的内部能够穿过光纤。实施例I以下,利用图I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设备用光变流器进行详细地说明。在适用于气体绝缘式开闭装置或气体绝缘主母线等气体绝缘设备的密封容器10的内部配置三相量的通电导体13而形成为三相一体(三相一括)型,在密封容器10内填充绝缘气体来保持所需的压力。密封容器10在图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川又雅史,中道裕之,山口达史,盐泽大五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