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四分列导线除雪斗,包括一集雪斗和将集雪斗悬挂在导线上的悬挂装置,集雪斗与悬挂装置的斗轴转动配合,所述集雪斗为上底开口的盒子,该盒子为等腰梯形台状,四个侧面中有一对侧面为竖直面,另一对侧面为斜面,上底面大于下底面,集雪斗的竖直面上设置有斗轴孔,下底面安装有回位钉,且下底面上还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斗轴孔的孔心位于竖直面的对称线上,且在该对称线的中点偏下;所述回位钉位于斗轴正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四分列导线除雪斗,在没有其他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依靠自身系统设置使履冰自动脱落,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经济损失,为防灾工作作了重要贡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防灾减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除雪斗。
技术介绍
当前,输电导线主要采用架空方式设置于杆或塔之上,部分位于温差变化较大的山区或北方,冬季极易使导线履雪、履冰,造成导线舞动,损坏金具、导线断裂 、杆或塔变形,甚至杆塔倾倒造成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发、输、配、用户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就需要一种能使履冰自动脱落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履冰自动脱落的装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四分列导线除雪斗,包括一集雪斗和将集雪斗悬挂在导线上的悬挂装置,集雪斗与悬挂装置的斗轴转动配合,所述集雪斗为上底开口的盒子,该盒子为等腰梯形台状,四个侧面中有一对侧面为竖直面,另一对侧面为斜面,上底面大于下底面,集雪斗的竖直面上设置有斗轴孔,下底面安装有回位钉,且下底面上还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斗轴孔的孔心位于竖直面的对称线上,且在该对称线的中点偏下;所述回位钉位于斗轴正下方。所述悬挂装置的结构为斗臂下端与斗轴转动连接,斗臂上端与滑扣连接,滑扣与滑板滑动连接,滑板的两侧安装有压盘,滑板与压盘联合固定导线。所述滑板的主体为圆盘,在其圆周上设置有一 L形滑盘拉钩,在该圆盘上设置有一十字形的导线拉槽,在圆盘上还设置有一开口与导线拉槽连通。所述滑板的开口两边分别设置有一联板连接孔,滑板通过螺栓连接联板,联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板连接孔。所述压盘的主体为圆盘,压盘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4个导线支撑口,压盘的中心设置有螺孔,所述导线支撑口与上述导线拉槽重叠形成导线固定孔。滑板与压盘通过紧压螺栓紧固,确保滑板和压盘紧紧悬挂在导线上。所述滑扣下端为斗臂连接板,在斗臂连接板上设置有斗臂连接孔,滑扣上端为弧形滑板连接板,该弧形滑板连接板的弧形边截面为倒L形滑板挂钩,所述滑板挂钩与上述滑盘拉钩滑动配合。所述斗臂呈H形,其竖杆的上端设置有滑扣连接孔,下端设置有斗轴连接孔。所述滑板、压盘与导线之间设置有胶套,所述胶套为设有开口的胶管。胶套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韧性,安装于导线与滑板、压盘之间,有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并有防止损伤导线的作用。所述斗轴两端设置有卡簧槽。所述回位钉的长度大于斗臂两竖杆之间的最小距离。在集雪斗旋转的过程中,回位钉与斗臂能够碰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四分列导线除雪斗,只在地心引力无其他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依靠自身系统设置使履冰自动脱落,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经济损失,为防灾工作作了重要贡献。集雪斗由不易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呈一开口较大能收集雪或冰的盒子,其作用在于,在导线张力范围内的某一数值时,集雪斗突然卸去斗内负重,使导线收缩,并发生震动,从而除去导线上的雪或冰。斗轴孔是为了使集雪斗能通过斗轴与斗臂可靠连接,并能使集雪斗在冰雪重力作用下沿斗轴轴心发生偏转;回位钉是为了使集雪斗在发生偏转时,与斗臂发生碰撞,确保集雪斗内的冰雪完全倒出,随后,因回位钉的重量较大,使集雪斗回位;渗水孔是为了集雪斗在环境温度较低,导线有集雪或冰的情况下起到除雪或冰的作用。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四分列导线除雪斗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积雪斗正视示意图。图4是图3左视图。图5是图3仰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斗轴正视示意图。图7中a为斗臂的正视示意图,b为斗臂的左视示意图。图8中a为滑扣的正视示意图,b为滑扣的左视示意图。图9是滑板的正视示意图。图10是联板的正视示意图。图11是压盘的正视示意图。图12是胶套的正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I至图5。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四分列导线除雪斗,包括一集雪斗I和将集雪斗悬挂在导线9上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的结构为斗臂3下端与斗轴2转动连接,斗臂3上端与滑扣4连接,滑扣4与滑板5滑动连接,滑板5的两侧安装有压盘7,滑板5与压盘7联合固定导线9。集雪斗I与悬挂装置的斗轴2转动配合,斗轴2两端设置有卡簧槽31,如图6所示。集雪斗I为上底开口的盒子,该盒子为等腰梯形台状,四个侧面中有一对侧面为竖直面,另一对侧面为斜面,上底面大于下底面。两竖直面是相互平行的,且与下底面相互垂直,如前所述,这两个竖直面是全等等腰梯形。集雪斗I的竖直面上设置有斗轴孔11,下底面安装有回位钉12,且下底面上还设置有4个渗水孔13。所述斗轴孔11的孔心位于竖直面的对称线上,且在该对称线的中点偏下。这里所说的对称线指是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为竖直面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斗轴孔11的设置位置对集雪斗I的翻转动作至关重要,斗轴孔11若位于对称线中点以上,则集雪斗I集雪后重心位于转斗轴以下,不会发生偏转。回位钉12位于斗轴2正下方,就是就回位钉12的中心线或轴心线位于上述对称线上,图I至图5示出的回位钉12为梯形柱体,与集雪斗I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4个渗水孔13则平均分布在回位钉12的中心线两侧,且以回位钉12的中心线为对称线。滑板5的主体为圆盘,在其圆周上设置有一 L形滑盘拉钩51,在该圆盘上设置有一十字形的导线拉槽52,在圆盘上还设置有一开口与导线拉槽52的十字交叉处连通,如图9所示。导线从开口进入导线拉槽52,导线拉槽52呈十字形设置,有4个盲端,每个盲端放置一根导线。滑板5的开口两边分别设置有一联板连接孔53,滑板5通过螺栓连接联板6,联板6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板连接孔61,如图10所示。压盘7的主体为同样为圆盘,其直径与滑板5的直径相等。压盘7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4个导线支撑口 71,压盘7的中心设置有螺孔72,如图11所示。所述导线支撑口 71与上述导线拉槽52重叠形成导线固定孔,也就是通过紧压螺栓将滑板5和压盘7紧固,但导线拉槽52与导线支撑口 71需部分重叠。滑扣4下端为斗臂连接板,在斗臂连接板上设置有斗臂连接孔41,滑扣4上端为弧 形滑板连接板,该弧形滑板连接板的弧形边截面为倒L形滑板挂钩42,如图8所示。所述滑板挂钩42与上述滑盘拉钩51滑动配合。斗臂3呈H形,其竖杆的上端设置有滑扣连接孔32,下端设置有斗轴连接孔31,如图7所示。回位钉12的长度大于斗臂3两竖杆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滑板5、压盘7与导线9之间设置有胶套8,所述胶套8为设有开口的胶管,如图12所示。降雪过程中,雪花并非是完全是直线下落,也就是不会均匀地落在集雪斗内,当积雪的重量达到在导线张力范围内的某一数值时,集雪斗突然发生偏转,并卸去斗内负重,使导线收缩,并发生震动,从而除去导线上的雪或冰。在输配电线路经过冰雪较多的地区,在架空导线或架空地线的弧垂最低点安装一个除冰斗,根据需要,选定尺寸适合的除雪斗。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四分列导线除雪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集雪斗(I)和将集雪斗悬挂在导线上的悬挂装置,集雪斗(I)与悬挂装置的斗轴(2)转动配合,所述集雪斗(I)为上底开口的盒子,该盒子为等腰 梯形台状,四个侧面中有一对侧面为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分列导线除雪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集雪斗(1)和将集雪斗悬挂在导线上的悬挂装置,集雪斗(1)与悬挂装置的斗轴(2)转动配合,所述集雪斗(1)为上底开口的盒子,该盒子为等腰梯形台状,四个侧面中有一对侧面为竖直面,另一对侧面为斜面,上底面大于下底面,集雪斗(1)的竖直面上设置有斗轴孔(11),下底面安装有回位钉(12),且下底面上还设置有渗水孔(13);所述斗轴孔(11)的孔心位于竖直面的对称线上,且在该对称线的中点偏下;所述回位钉(12)位于斗轴(2)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杨超,胡正,邓炜,王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电力公司西昌电业局,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