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2110 阅读:4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阳极、空穴传输层、光活性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中的给体或受体的材料为采用带有可聚合基团的有机材料,在紫外光引发可聚合基团的光聚合时,受体的浓度由阴极一侧向阳极递减,并且给体的浓度由阳极一侧向阴极递减,实现了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既有利于形成双连续通道,保证载流子的传输,同时也可产生具有方向的内建电场,有利于电子空穴对奋力,并增大短路电流,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 OSC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又称为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根据是否形成激子可分为非激子型(如无机硅基太阳能电池等)与激子型(如有机太阳能电池)两种。其中激子型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简单、制备过程温度低、造价低廉、可以制作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Kodak研究室的Tang报道了第一个光伏(photovoltaic) PV 异质结激子型太阳能电池(C. ff. Tang, ^Two-layer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Appl. Phys. Lett. 1986,48,183)。激子型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阳极、光活性层(photoactive layer)、和阴极,光活性层进一步包括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良好的pn结界面接触对于pn结器件非常重要,比如二极管、光伏电池、电致发光器件等。当P型半导体与η型半导体接触不好时,界面处可能存在大量界面态,形成界面垫垒,晶体的能带结构及电荷传输都会受到影响。由于导电机制的不同,有机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与电子传输性能均没有无机半导体理想,甚至没有完整的能带。光照时,电子给体材料的最高已占轨道Η0Μ0能级的电子跃迁到最低未占轨道LUMO能级,形成电子空穴对(激子),有机分子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比较小,范德华力、激子的束缚能比较大,一般为0. I - leV,激子只有在较大电场中才能克服束缚能形成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子给体分子D和电子受体分子A的界面提供了这个电场,只有通过迁移到达A — D界面的激子才能分离,产生光电流。激子会以共振能量转移方式(Forster能量转移)或电子交换(Dexter能量转移)方式进行扩散传输。有机半导体中分子的排列杂乱无章,非长程有序,激子的扩散长度一般仅有10-20nm,一旦超过激子的传输距离,激子便发生复合。因此,在双层有机光伏器件中,薄的P、η半导体厚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太阳能不能被充分利用。对于吸光系数为105/cm的有机材料,需要IOOnm的厚度才可吸收绝大部分光能。激子的扩散长度小与吸收太阳能所需的厚度大之间形成矛盾,为了解决该矛盾,Yu等提出体相异质结(G. Yu, K. Pakbaz, A. J. Heeger, “Semiconducting polymer diodes: Large size,lowcost photodetectors with excellent visible-ultravio let sensitivity,,,Appl.Phys. Lett. 1994, 64, 3422-3424)的概念,即把两种有机半导体混合起来作为活性层,这样两种物质可以充分地接触,使光生激子在较短的距离内就可以传输到Pn结界面,同时总的厚度不会对器件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结构中,为了使电子及空穴顺利地传输到两极,两种材料需要形成双连续通道,这对材料特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包括材料的相容性等。后来Gunes等人提出了手指交叉状太阳能电池结构(S. Gunes, H.Neugebauer, N. S. Sariciftci, “Conjugated polymer-based organic solar cells,,, Chem.Rev. 2007,107,1324-1338),这种结构更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然而,实现这种结构只能通过实验室级别的微纳加工方法获得,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是不现实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材料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运用紫外光引发光聚合产生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的浓度的梯度分布,实现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垂直相分离,得到比相应的不含光可聚合基团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阳极、空穴传输层、光活性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其中,光活性层中的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的·材料为带有丙烯酸酯基团、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环氧基团、烯丙基醚基团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可聚合基团的有机材料。基板的材料采用有玻璃、柔性塑料等透明材料。阳极的材料采用金、银、铜、钼、铁和镍等具有高功函数的金属及锡氧化物ITO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光活性层中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主体为有机小分子或者聚合物,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的主体通过化学反应引入丙烯酸酯基团、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环氧基团、烯丙基醚基团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可聚合基团。电子传输层的材料采用金属氟化物、氧化物型的强关联体系化合物和有机强关联体系化合物中的一种。阴极的材料可以是铝、镁银合金、锂铝合金、钙铝合金等具有低功函数的金属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各层结构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溶液旋涂、印刷(包括喷墨打印、丝网印刷)等中的一种方法或者多种方法混合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活性层的材料采用带有可聚合基团的有机材料,在紫外光引发可聚合基团的光聚合时,由于有机材料具有天然的紫外吸收特性,在沿紫外光传播方向上,紫外光被有机材料所吸收,且随着紫外光传播方向上强度不断减弱,可聚合基团的聚合速度也相应地不断减弱,在光强较强的一侧,可聚合基团更快地消耗并聚合成为聚合物,而在紫外光强度弱的一侧聚合速度较慢,可聚合基团消耗的速度也较慢,导致可聚合基团存在垂直方向上的梯度,可聚合基团将由紫外光强度更弱的一侧向光强的一侧迁移,光聚合的结果形成聚合物的垂直方向上的沿紫外光传播方向的浓度递减。若电子给体的材料采用带有可聚合基团的有机材料,则紫外光从阳极一侧照射,引起电子给体有机材料的光聚合,使得电子给体的浓度由阳极一侧向阴极递减,同时使得电子受体的浓度由阴极一侧向阳极递减;若电子受体的材料采用带有可聚合基团的有机材料,则紫外光照射阴极,引起电子受体的有机材料的光聚合,使得电子受体的浓度由阴极一侧向阳极递减,同时使得电子给体的浓度由阳极一侧向阴极递减。从而,实现了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垂直相分离,既有利于形成双连续通道,保证载流子的传输,同时也可产生具有方向的内建电场,有利于电子空穴对奋力,并增大短路电流,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根据所带有的可聚合基团的不同,聚合机理可以是紫外光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或阳下·琢-Av闲丁水口。根据聚合机理的不同,可选择添加或者不添加相应的光引发剂。若采用自由及聚合机理,可选择添加的光引发剂为艳加固(Irgacure)184或艳加固651 ;若采用阳离子聚合机理,可选择添加的光引发剂为三苯基氧膦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基板和阳极;2)形成空穴传输层;3)形成具有可聚合基团的光活性层,并进行紫外光照射引发光聚合,以实现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垂直相分离;4)在光活性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5)在电子传输层上形成阴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210370704.html" title="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给体与受体垂直相分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板(1)、阳极(2)、空穴传输层(3)、光活性层(4)、电子传输层(5)和阴极(6);其中,光活性层(4)中的电子给体或电子受体的材料为带有丙烯酸酯基团、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环氧基团、烯丙基醚基团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可聚合基团的有机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培陈志坚肖立新龚旗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