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交错的电源线;多个交错的信号线;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是被这些电源线或信号线包围,其中至少一数据线或电源线是与对应发光单元重叠,且设置于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可在增加开口率时,线路仍保持一定间距,不容易产生线路短路,避免良率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splay,简称0LED)已经被大量应用在各式各样产品的显示元件上,其具有自发光(self-emissive)、视角广达170°以上、反应时间快、无一般液晶显示器(IXD)残影现象等优点。图IA显示一传统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电路结构,其中扫描线Scan及数据线Data分别电性连接N型薄膜晶体管Tl的栅极与源极,N型薄膜晶体管Tl的漏极电性连 接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与一储存电容CS的一侧电极,储存电容CS的另一侧电极电性连接直流高电压电位电源线Vdd及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P型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与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 (发光单兀)的一侧电极电性连接,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单元)另一侧电极则与直流低电压电位电源线Vss电性连接,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 (发光单元)两电极之间具有有机材质构成的电激发光层。当一高电压电位扫描信号经由扫描线Scan开启(switch on)N型薄膜晶体管Tl的通道(channel),数据线Data的数据信号会经由该通道将数据写入储存电容CS,若数据信号为低电压值,则会开启P型薄膜晶体管T2的通道,高电压电位电源线Vdd的电压信号与低电压电位电源线Vss的电压信号形成电压差,激发有机电激发光层材料而放出光线,此时低电压电位电源线Vss的电压通常为共用电压(common voltage)电位;当一低电压电位扫描信号经由扫描线Scan关闭(switch off)N型薄膜晶体管Tl的通道,数据信号将留存于储存电容CS中,并维持P型薄膜晶体管T2及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 (发光单元)的状态,待下一周期的数据更新程序。图IB显示一传统向下发光型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平面图,图IC显示图IB沿1-1’剖面线的剖面图。如图IB和图IC所示,此传统向下发光型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包括多个条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线102和扫描线106,以及多个条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源线104和数据线108,第一电源线102和扫描线106与第二电源线104和数据线108包围发光单元100,其中,第一电源线102及第二电源线104是利用接触孔(contact via)电性连结呈网状(未绘示)避免断线。如图IC所示,第二电源线104和数据线108设置于一基板112、栅极绝缘层114和层间绝缘层116上方,共平面并排且位于发光单元100下方的侧边,不与发光单元100重叠以避免影响发光效率。其中,发光单元100的第一电极层111位于平坦层113上,电激发光层110宽度(亦表示发光单元100宽度)则由发光区定义层115定义,第二电极层117则位于电激发光层110及发光区定义层115上方。此电路与发光单元100不重叠的设计,若要提高开口率,则必须将线路之间距缩小(亦即,将第一电源线102与扫描线106,和第二电源线104与数据线108之间距缩小),然而,当第一电源线102与扫描线106,和第二电源线104与数据线108之间距缩小时,若制程过程中有黄光(lithography)误差或微粒(particle)污染等问题发生时,会造成线路短路,使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可在增加开口率时,线路仍保持一定间距,不容易产生线路短路,避免良率损失。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交错的电源线;多个交错的信号线;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是被上述电源线或信号线包围,其中至少一数据线或电源线是与对应发光单元重叠,且设置于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IA显不一传统的有机电激发光显不器的电路图。图IB显示一传统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平面图。 图IC显示图IA沿1-1,剖面线的剖面图。图2A显示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平面图。图2B显示图2A沿11-11’剖面线的剖面图。图2C显示图2A沿1-1’剖面线的剖面图。图3A显示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平面图。图3B显示图2A沿11-11’剖面线的剖面图。图3C显示图2A沿1-1’剖面线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发光单元;102 第一电源线; 104 第二电源线;106 扫描线; 108 数据线;110 电激发光层; 111 第一■电极层;112~基板; 113~平坦层;114 棚极绝缘层; 115 发光区定义层;116 层间绝缘层; 117 第二电极层;200 发光单元; 202 基板;204 栅极绝缘层;206~层间绝缘层;208~保护层;210 平坦化层;212 发光区定义层; 214~第一电源线;216 第二电源线; 217 第二电极层218 数据线; 220 扫描线;222 电激发光层; 224 第一电极层;300 发光单元 302 第一电源线;304 第二电源线; 306~扫描线;308 数据线; 310 基板;312 栅极绝缘层; 314 层间绝缘层;316 保护层; 317 第二电极层318 平坦化层; 320 发光区定义层;322 电激发光层;324~第一电极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讨论揭示实施例的实施。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提供许多可应用的专利技术概念,其可以较广的变化实施。所讨论的特定实施例仅用来揭示使用实施例的特定方法,而不用来限定揭示的范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将部分信号线(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及/或电源线与发光单元重叠,可大幅降低同层线路发生短路的风险,避免因此造成的良率损失。图2A显示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的平面图,图2B显示图2A沿11-11,剖面线的剖面图,图2C显示图2A沿1-1’剖面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2A、图2B和图2C所示,首先,提供一基板202,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基板202可以为玻璃、塑胶或硅晶片。接着,形成第一金属层于基板202上,在本专利技术下栅极(bottom gate)薄膜晶体管的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未绘示)、第一电源线214和扫描线220。然而,本专利技术不特别限定于下栅极薄膜晶体管,本专利技术也可使用上栅极薄膜晶体管,或其它形式的晶体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线214和扫描线220是沿水平方向延伸(亦即X方向),且为降低同层线路发生短路的风险,避免因此造成的良率损失,本实施例是将第一电源线214与发光单元200重叠(俯视),其原因在于若将扫描线220形成的薄膜晶体管置于发光单元200下方,则其开口率(aperture ratio)较小。相邻扫描线220与第一电源线214可等间距排列,即距离Y相等,或是第一电源线214位于发光单元200的等分面上,即第一电源线214与发光单元200的两边界等距离。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为高导电效率的金属组成,例如Al-Nd/MoN、Mo等。接着,形成一栅极绝缘层204和一层间绝缘层206,覆盖第一金属层和基板202。栅极绝缘层204和层间绝缘层206可以为氧化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交错的电源线;多个交错的信号线;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是被所述多个电源线和信号线包围,其中至少一所述多个信号线或所述多个电源线是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重叠,且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品,蔡旻翰,黄浩榕,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