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此装置包括:第一及第二基板、至少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以及至少一光变色膜。第一及第二基板平行相对设置。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至少设置于其中一基板上且介于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光变色膜至少设置于第一及/或第二基板上,使得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光源行经光变色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面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用以提供光穿透率(光利用率)的同时,仍能维持其对比。
技术介绍
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OELD),为一种使用有机材料的自发光型元件。相较于传统的无机发光二极管(LED)需严格的长晶要求,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可轻易制作于大面积的基板上,形成非晶质(amorphous)薄膜。另一方面,有机发光二极管也异于液晶显示技术,不需要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因此可有效简化工艺。随着技术迅速的发展,未来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将应用在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等小尺寸全彩显示面板上,一旦此技术更趋成熟时,将可扩展至大尺寸的计算机及电视屏幕上,甚至应用于可挠式显示器。典型地,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包括一阳极、一阴极、以及设置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当施加一电位差于阴极与阳极之间时,电子会从阴极注入有机发光层。同时,空穴会从阳极注入有机发光层。之后,电子与空穴会于有机发光层重新结合(recombine)而以发光的形式来释放能量。此种自发光型元件在暗室中具有不错的对比率(contrast Ratio,CR),其定义如下CR=(LON+B×R)/(LOFF+B×R)其中,LON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开启的亮度;LOFF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开启的亮度;B为环境光的亮度;R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的面板反射率。然而,在户外时,外界强光反射(B×R)增强,而使对比率趋近于1。为了改善此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在显示面板外面增设一偏光膜,以降低反射率(R)。虽然偏光膜可降低反射率而提升显示装置于户外时的对比率,然而其穿透率甚低,约40%左右,使得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无论在室内或是户外,皆需以高于原先的亮度来驱动,因而缩短原先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应有的寿命且更为耗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其通过光变色膜/基板取代传统偏光膜来控制背景光源的反射强度,以期在有效增加显示装置在强烈的外界光源之下对比的同时,仍能维持其在室内的高光穿透率。根据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及第二基板、至少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以及至少一光变色膜。第一及第二基板平行相对设置。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至少设置于其一基板上且介于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光变色膜设置于第一及/或第二基板上,使得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光源行经光变色膜。又根据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及第二基板及至少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第一及第二基板平行相对设置。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至少设置于其一基板上且介于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及第二基板至少其中之一为变色基板,使得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光源行经变色基板。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附图以及优选实施例,以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A至1C为绘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使用光变色膜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剖面示意图。图2A至2C为绘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具使用光变色玻璃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剖面示意图。图3为绘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有源对比补偿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的方块示意图。简单符号说明10、11、12、20、21、22、40~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30~驱动电路;32~光检测装置;34~控制单元;100、200~第一基板;36、102、108、202、204~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4、112~变色膜;110、210~第二基板;L~光源。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配合图1A至1C说明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使用光变色膜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首先,请参照图1A,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0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110、至少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以及至少一光变色膜104。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110平行且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110可为透明基底,例如玻璃或石英基板。再者,第一基板100可为一有源式阵列基板,其上可具有多个薄膜晶体管,而第二基板110可为一滤光片基板,其上具有多个滤光片。此处,为简化图式,仅以一平整基板表示之。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至少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及/或第二基板110的上表面上,且介于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第一基板100的上表面上作说明。此处,基板“上表面”指面向另一基板的表面。同样地,基板“下表面”指相对于基板上表面的表面。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可为一顶部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或是底部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举例而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为底部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使得其所发出的光源L自第一基板100的上表面行经其下表面而抵达外界。一般而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包括一阳极、一阴极以及介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可包括一邻近阳极的空穴传输层、一邻近阴极的电子传输层、及设置于空穴传输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的发光层。此处,为简化图式,仅以一平整区块表示之。光变色膜104,例如含反应型光变色螺旋嗪(spirooxazine)的塑料膜、含无机变色材料(如WO3)的塑料膜等,至少设置于第一基板100的下表面,使得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的光源L行经光变色膜104。在其它实施例中,光变色膜104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00的上表面而介于第一基板100与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之间。光变色膜104在室内时,所接收的紫外光量较少而呈现透明状,因此不会像传统所使用的偏光膜般,影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的光源L穿透,故能维持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0的亮度。另一方面,光变色膜104在户外强光环境时,所接收的紫外光量较多而呈现深色状,虽会影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的光源L穿透,但却能有效降低外界强光反射,而呈现优选的对比率(CR)。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0,在室内使用时无需调高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的亮度而具有省电及延长其寿命的优点。而在户外使用时,亦能提供优选的对比率而提供优选的视觉品质。接下来,请参照图1B,其绘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1,其中相同于图1A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相关的说明。不同于图1A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为一顶部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且将光变色膜104设置于第二基板110的下表面,使得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的光源L可行经光变色膜104。在其它实施例中,光变色膜104可设置于第二基板110的上表面而介于第二基板110与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之间。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1亦具备如图1A的实施例所述的优点,在此不予以赘述。接下来,请参照图1C,其绘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双面显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2,其中相同于图1A或1B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相关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双面显示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12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二基板110、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及108以及光变色膜104及112。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及108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110的上表面上,且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2及108介于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110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及第二基板,该第一及该第二基板平行相对设置;一第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介于该第一及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一第一光变色膜,设置于该第一或该第二基板上,使得该第一有机电 激发光装置的光源行经该第一光变色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重君,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