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目标对象的显示方法和装置。(a)根据生命周期,对操作活跃度以及衰减周期时间T进行初始赋值;(b)判断是否到达衰减周期时间,如果未到达,执行步骤(c),如果到达,更新操作活跃度为H=λH,记录更新时间;(c)判断是否监测到操作行为,如果未监测到,执行步骤(b),否则,更新操作活跃度为H=H+Wo;(d)读取操作活跃度,对操作活跃度进行排序,根据操作活跃度的排序与界面显示位置的对应关系,将与操作活跃度对应的目标对象显示到界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操作活跃度高的应用的图标或链接放置在显著位置,或在应用内将活跃度高的信息显示在显著位置,方便用户查阅,快速定位到目标对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目标对象的显示方法和装置,特别适用于存储空间小并因电池容量有限而对CPU资源消耗敏感的手持终端的系统、应用或服务开发。
技术介绍
手持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ID)、车载设备和平板电脑等,其屏幕尺寸通常为2寸到10寸。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界面要做到简洁便捷,尽可能使用户通过较少的操作次数就可以快速定位目标。传统方法是对用户的操作习惯,即用户的历史操作行为进行存储,基于一定的计 算原则计算用户操作的活跃度,并根据该活跃度为用户生成界面,将活跃度高即最近最频繁也即最可能操作的相关应用图标/链接或信息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减少用户翻页操作次数,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这种方法需要占用设备的存储空间,并且根据时间推移,数据越多占用空间越多。此外每次需要获取活跃度数值时都基于用户操作进行计算,会消耗CPU资源,从而消耗手持设备电池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本专利技术提出目标对象的显示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目标对象的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生命周期,对操作活跃度以及衰减周期时间T进行初始赋值;(b)判断是否到达衰减周期时间,如果未到达,执行步骤(C),如果到达衰减周期时间,更新操作活跃度为H= λΗ,记录更新时间,其中λ为衰减率,λ < I ;(c)判断是否监测到操作行为,如果未监测到,执行步骤(b),否则,更新操作活跃度为H = H+W。,其中W。为该操作行为的每次操作权重,H为操作活跃度;(d)读取操作活跃度,对操作活跃度进行排序,根据操作活跃度的排序与界面显示位置的对应关系,将与操作活跃度对应的目标对象显示到界面上。本专利技术提出目标对象的显示装置,包括赋值模块,根据生命周期,对操作活跃度以及衰减周期时间进行初始赋值;判断模块,耦合于赋值模块,判断是否到达衰减周期时间,以及判断是否监测到操作行为;更新模块,耦合于赋值模块以及判断模块,当到达衰减周期时间,将操作活跃度更新为H= λΗ,其中λ < 1,记录更新时间;当监测到操作行为,将操作活跃度更新为H =H+W。,其中W。为该操作的每次操作权重,H为操作活跃度;排序模块,耦合于更新模块,读取操作活跃度,对操作活跃度进行排序;显示模块,耦合于排序模块,根据操作活跃度的排序与界面显示位置的对应关系,将与操作活跃度对应的目标对象显示到界面上。本专利技术涉及零历史记录存储的最近最频繁(最活跃)操作行为排序以及显示方法。对于操作行为,越近操作具有更高的权重,越频繁的操作具有更高的权重。由于操作行为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即最近最频繁操作概率最大,操作活跃度最大,本专利技术提供简洁有效的实现方法来获取操作活跃度,将操作活跃度高的应用的图标或链接放置在显著位置,或在应用内将操作活跃度高的信息显示在显著位置,方便用户查阅和进行下一步操作,由此可以快速定位到目标对象。本专利技术无需记录用户历史操作行为以及每次操作行为对应的时间,节省存储空间,尤其是解决了手持设备存储空间有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可实时获取操作活跃度,无需每次获取时计算操作活跃度,避免因大量计算消耗电池电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目标对象的显示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操作活跃度的生命周期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显示电话本的示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目标对象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基于四元组参数计算操作活跃度,该四元组参数为操作初始活跃度Htl、每次操作权重W。、衰减周期时间T以及衰减率λ。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扩展,例如加入位置信息参数等。其中操作初始活跃度Htl是预设的初始值,Htl大于等于O。开发商可根据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历史经验或者定制需求进行设置,为不同的操作行为预置不同的初始活跃度,避免由于历史采样点太少引起的误差,也允许定制手机引导用户使用某项应用或者应用中的某些功能。随着使用时间不断增加,操作初始活跃度逐步修订为反映真实操作行为的活跃度数值。每次操作权重W。,允许为不同操作设置不同权重,便于使定制手机或者定制应用中某些功能在排序上具有更高优先级,例如运营商定制手机要求突出无线通信功能(语音通信和短信业务),将语音通信和短信业务的每次操作权重W。加大,提高这两个功能优先级,将相关的图标放置在电话本最显著的位置以方便用户操作。衰减周期时间T是定期更新各操作活跃度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所需考察对象的操作特点进行灵活设置,例如设置为5分钟、I小时、4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衰减率λ小于等于1,用于保证历史操作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当前活跃度贡献值越来越小。图I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目标对象的显示方法,该方法基于以上四元组参数计算操作活跃度,在需要根据活跃度排序时,比如根据联系人的活跃度排序,只要读取活跃度,按照活跃度大小排序并进行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中,步骤102到步骤105是循环步骤,每隔衰减周期时间T循环一次。下面结合图1,对该方法流程进行说明。在步骤101,根据生命周期,对操作活跃度以及衰减周期时间进行初始赋值;具体如何根据生命周期进行初始赋值将结合图2进行说明;手持设备存在关机和待机的情况,进程存在挂起和激活的情况。在手机关机时,无法对操作活跃度进行衰减计算,在待机时如果进行计算,需要将系统从休眠状态中唤醒,会消耗大量的电池电能,也是不可取的,且在关机和待机时,用户和手机无交互,不会请求读取操作活跃度,因此在手机启动后或者从待机中恢复后再对操作活跃度进行更新。对于应用同样存在关闭和挂起,以及启动和激活的情况。 因此,当重新启动或者激活后,修正操作活跃度。在步骤102,判断是否到达衰减周期时间,如果未到达,执行步骤103,如果到达,则执行步骤105 ;在步骤103,判断是否监测到操作行为,如果监测到,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 102 ;操作行为可以是用户对系统、应用或者服务所执行的操作,比如,用户在面板上选择所使用的应用,属于系统级别,用户在具体应用/服务内的操作,属于应用/服务级别,例如在号码本应用中选择具体的联系人,属于应用级别。在监测操作行为时,如果是应用/服务级别,应用/服务自己就可以实现,如果针对系统级别,需要通过IPC或者读取history命令等监控方式。例如Linux系统通过history命令获取;或者由进程间通信机制(IPC)实时获取操作行为,将所需统计的操作行为向服务登记,并在发生操作行为时通过进程间通信机制,例如D-Bus向服务报告。上述所列举的监测操作行为的方式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还可以通过其他现有方式监测操作行为。在步骤104,更新操作活跃度为H = H+W。,其中W。为该操作行为的每次操作权重,H为操作活跃度;H = H+W。是赋值语句,即监测到操作行为时,用当前已维护的操作活跃度加上该操作行为的权重,得到该操作行为更新的操作活跃度。比如,操作活跃度初始值是Htl,那么,第一次操作活跃度为HfW。。 操作行为在当前的衰减周期时间中,对活跃度的贡献值为W。,在下个衰减周期时间中,贡献值修订为XW。,再下一次,贡献值为λ\,以此类推,在第η个衰减周期时间,贡献值为λ (η—1、。,其中λ ( I为衰减率。当λ < 1,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操作行为对当前权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目标对象的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生命周期,对操作活跃度以及衰减周期时间T进行初始赋值;(b)判断是否到达衰减周期时间,如果未到达,执行步骤(c),如果到达衰减周期时间,更新操作活跃度为H=λH,记录更新时间,其中λ为衰减率,λ≤1;(c)判断是否监测到操作行为,如果未监测到,执行步骤(b),否则,更新操作活跃度为H=H+Wo,其中Wo为该操作行为的每次操作权重,H为操作活跃度;(d)读取操作活跃度,对操作活跃度进行排序,根据操作活跃度的排序与界面显示位置的对应关系,将与操作活跃度对应的目标对象显示到界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颖琪,黄粤,潘军彪,杨少龙,林克,李颖,罗喧,陈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