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包含一主机、一本体、二枢轴结构及一显示器。本体用以容置主机。二枢轴结构分别设置于本体同侧的两端。显示器经由枢轴结构枢接本体,显示器包含一面板模块、一前框及一后壳。前框具有一贯穿孔,贯穿孔位于前框连接枢轴结构之间;后壳具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槽孔,前框经由一固定件从贯穿孔锁固于后壳的槽孔,利用显示器枢转至一角度后,贯穿孔即能显露出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特别涉及一种快拆面板式的笔记型计算机。
技术介绍
一般笔记型计算机的结构是为一个显示器、一个主机及一组枢轴结构,显示器通过枢轴结构连接主机。主机能接收并处理各种电子信号,信号再传送至显示器显示可辨识的讯息给使用者。现有在收纳一般笔记型计算机时,显示器的显示屏幕和主机的键盘为相互面对而呈现闭合状态。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将笔记型计算机从闭合状态通过枢轴结构枢转显示器至所期望的角度后,使用者即可开启笔记型计算机使用。一般笔记型计算机的主机机构主要包含前机壳、后机壳及主机板(Motherboard)。主机板由前机壳和后机壳所包覆,同时,主机板也连接许多的电子设备和零件。一般笔记型 计算机的显示器包含前框、后壳和面板模块。面板模块是由前框和后壳所包覆。一般来说,现有笔记型计算机的枢轴结构固定设置于主机的后机壳上,主机除了能通过枢轴结构枢接显示器外,也可以经由枢轴结构电性连接显示器藉以传送显示信号至面板模块。现有一般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器中,固锁和拆卸显示器前框和后壳的方式,是由螺丝穿设于前框并连接后壳,藉此固定前框和后壳,当拆卸螺丝时也可分离前框和后壳。因为现有锁固于显示器前框和后壳的螺孔外露于前框枢接枢轴结构的底侧,所以在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无论翻转显示器至何种角度,螺孔都会被主机所遮蔽。故,在一般正常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使用者接触不到位于前框螺孔上的螺丝。现有拆卸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器的方法,是需先拆开主机的前机壳后,才可使前框上的螺孔显露出来,接着松开主机后机壳上用以锁固枢轴结构的螺丝让显示器脱离于主机,再拆除前框上的螺丝并卸下前框后,方可拆卸并更换位于前框和后壳之间的面板。因此,现有拆卸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器面板时,维修拆装时间过长,且拆换步骤和零件过多,容易造成零件损坏,而产生零件需要更换新品和客户端维修不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维修拆换笔记型计算机显示器的面板,需先拆卸主机的前机壳和枢轴结构后,才可拆卸显示器前框和面板,而产生的时间和维修成本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包含一主机、一本体、二枢轴结构及一显不器。主机包含一本体,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可容置主机。二枢轴结构分别设置于本体同侧的两端。显示器经由枢轴结构枢接本体,同时,显示器包含一面板模块、一前框及一后壳,面板模块具有一显示区域。前框包覆面板模块具有显示区域一面,前框具有一贯穿孔,贯穿孔位于连接枢轴结构之间。后壳包覆面板模块的另一面,后壳具有一与贯穿孔相对应的槽孔,前框经由一固定件从贯穿孔锁固于后壳的槽孔,当显示器枢转至一角度后,贯穿孔能显露出来。综合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将贯穿孔移至显示器旋转至一特定角度时,贯穿孔能显露出来,而螺丝起子即能拆卸贯穿孔上的螺丝,如此能达到本专利技术提高维修便利性的功效。同时,在枢轴结构处增加一铆接件用以增加枢轴结构强度,使得枢轴结构可通过耐用测试。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为说明图I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分解图; 图3为说明图I的枢轴结构的局部详细结构图;图4为说明图I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局部透视结构图;图5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作动分解图;图5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作动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100显示器110前框120后壳130面板模块140显示区域200枢轴结构210轴座212固定件220扭力轴230连接组件232,234 固定件240连接杆242,244 固定件250铆接件252固定件300本体310前盖320主机330后盖500贯穿孔510槽孔600螺丝1000笔记型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照图I及图2,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为说明图I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分解图。在图I所绘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笔记型计算机1000包含一主机330、一本体300、二枢轴结构200及一显示器100。本体300具有一容置空间,而此容置空间可容置主机330。枢轴结构200分别设置于本体300同侧的两端。显示器100经由枢轴结构200枢接本体300,显示器100包含一面板模块130、一前框110及一后壳120。面板模块130具有一显不区域140,此显不区域140可以显不从主机330传送过来的信号。前框110包覆面板模块130中具有显示区域140 —面,前框110具有二贯穿孔500,位于前框110上连接枢轴结构200的框面之间;后壳120包覆面板模块130的另一面,后壳120具有与贯穿孔500相对应的槽孔510,前框110经由固定件600从贯穿孔500锁固于后壳120的槽孔510,当显示器100枢转至一角度后,贯穿孔500及固定件600即能显露出来。 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它的实施例中,固定件600是为螺丝。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它的实施例中,本体300包含一底盖320及一前盖310,底盖320及前盖310分别包覆主机330的两侧,当显示器100枢转至本体时,前盖310会面对显示器100的前框110。请参照图3及图4,图3为说明图I的枢轴结构的局部详细结构图,图4为说明图I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局部透视结构图。在图3及图4所绘示的实施例中,枢轴结构200分别具有一轴座210、一扭力轴220、一连接组件230及一连接杆250。轴座210通过固定件212固定于本体300的底盖320。扭力轴220枢接于轴座210,扭力轴220具有高摩擦力使得枢轴结构200在被施以一低于其最大净摩擦力的外力时不会枢转移动。连接组件230 —端枢接扭力轴220,连接组件230另一端通过固定件234与连接杆250作连接,枢轴结构200分别通过连接组件230连接后壳120,枢轴结构200通过连接杆250的固定件252连接显示器100的面板模块130的一侧边。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它的实施例中,每一枢轴结构200还分别包含一铆接件240,铆接件240 —端通过固定件244铆接于连接组件230,另一端连接后壳120,铆接件240用以增加枢轴结构200的强度。因为当贯穿孔500位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位置时,枢轴结构200的强度容易不符合强度测试标准。因此需要增加铆接件240来加强枢轴结构200的强度。以下将介绍一笔记型计算机更换面板的方法,请同时参照图5A及图5B,图5A及图5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作动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它的实施例中,首先本体300与显示器100为闭合状态,即前框110与前盖310相互面对。再经由枢接结构200旋转显示器100至一角度时,前框110的贯穿孔500和固定件600会显示出来,而可以使一螺丝起子(未绘示)将固定件600脱离于前框110,让面板模块130外露。如此即可拆卸面板模块130并脱离后壳120。综合上述,由于翻转显示器至一角度即可让固定前框的固定件和贯穿孔外露,故不需要拆卸本体的前盖和枢接结构即可拆卸显示器的面板模块的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机;一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置该主机;二枢轴结构,分别设置于该本体同侧的两端;以及一显示器,经由该些枢轴结构枢接该本体,该显示器包含:一面板模块,具有一显示区域;一前框,包覆该面板模块具有该显示区域一面,该前框具有一贯穿孔,位于连接该些枢轴结构之间;以及一后壳,包覆该面板模块的另一面,该后壳具有一与该贯穿孔相对应的槽孔,该前框经由一固定件从该些贯穿孔锁固于该后壳的该槽孔,当该显示器枢转至一角度后,该些贯穿孔能显露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珈桦,罗博熏,刘俊贤,郑秉和,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