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上盖、第一支撑元件以及第二支撑元件。第一支撑元件及第二支撑元件分别相对于底座旋转而处于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的支撑位置或处于分别被收纳于底座内的二容置空间内的收纳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提供了保护支撑元件及方便携带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脑与可携式通讯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可携式电脑,例如平板电脑,由于本体轻薄短小可让使用者随身携带,又兼具与一般电脑相近的运算能力,因此广受使用者喜爱而常见于市面上。一般而言,平板电脑只能平放在桌面上,若需要调整其倾斜角度,则需要将平板电脑倚靠在其它物体上而达到支撑的效果,这将导致使用者必须花费时间寻找适合的支撑物。此外,平板电脑并无配置键盘,只能藉由触控屏幕上的虚拟键盘、手写或者语音等方式输入文字,但碍于平板电脑的尺寸,虚拟键盘通常不大且排列方式与一般键盘不同,使用上并不方便,而以手写或语音输入时,平板电脑的文字辨识率亦非完全准确,使用者尚需自行修改,甚至必须重新输入。因此,适用于平板电脑的支撑装置以及外接式键盘便开始出现在市面上。请同时参照图IA至图1C,图IA为一种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的分解图,图IB为一种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位于支撑位置的立体图,图IC为一种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位于收纳位置的立体图。图IA至图IC由美国第7059576号专利所揭露。如图IA所示,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I包括基座11、支撑臂12、无段转轴13、支撑块14、支撑片15以及键盘16。其中基座11包括第一枢转结构11a、第二枢转结构Ilb以及容置槽11c,支撑臂12包括第一枢接端12a、固定部12b以及卡合槽12c,支撑片15包括第一卡合部15a以及第二卡合部15b。请同时参照至图1B,支撑臂12藉由第一枢接端12a枢设于基座11的第一枢转结构11a。无段转轴13设置于支撑臂12的固定部12b。支撑块14设置于无段转轴13上。支撑片15上端的第—^合部15a卡入支撑臂12的卡合槽12c。支撑片15的下端的第二卡合部15b枢设于基座11的第二枢转结构lib。键盘16则设置于基座11的容置槽11c。当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I位于支撑位置时,如图IB所示,使用者可将电子装置置放于支撑块14,并藉由无段转轴13调整支撑块14的角度,以改变电子装置的显示角度。当使用者不再使用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I时,则需先将支撑片15上端的第一卡合部15a沿着支撑臂12的卡合槽12c向下滑动,再下压支撑臂12,至支撑片15与支撑臂12皆平贴于底座11为止。而后再转动支撑块14使其平贴于支撑片15上方,如图IC所示,此时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I即位于收纳位置。综合以上所述可知,现有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I藉由支撑臂12、支撑块14以及支撑片15支撑外接的电子装置,并藉由无段转轴13调整电子装置的显示角度。现有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如前所述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的支撑臂、无段转轴、支撑块、支撑片以及键盘皆暴露在外,若需携带移动时,支撑臂、无段转轴、支撑块、支撑片或者键盘很可能会被其它物品卡住而未被使用者发现,则当使用者取出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时,即可能伤害其它物品,甚而造成支撑臂、无段转轴、支撑块或者支撑片变形断裂,或者键盘的按键脱落等情形发生。此外,键盘的按键表面的字样亦可能因此而磨损至难以辨识。这将会减少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携带的方便性。因此需要一种改良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以克服现有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兼具键盘及支撑装置保护功能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其包 括底座、上盖、第一支撑元件以及第二支撑元件,其中,该底座包括第一容置空间以及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位于该底座的一第一边缘与一第二边缘所形成的角落,该第二容置空间位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与一第三边缘所形成的角落,其中该第二边缘与该第三边缘分别垂直于该第一边缘的两端;该上盖包括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其中该第一盖体设置于该底座并可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第二盖体枢接于该第一盖体,且该第二盖体可相对于该第一盖体旋转;该第一支撑元件,包括第一侧、第二侧以及至少一第一凹部,其中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呈第一角度,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一侧,而该第一支撑元件枢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使该第一支撑元件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一收纳位置;以及该第二支撑元件,包括第三侧、第四侧以及至少一第二凹部,其中该第三侧与该第四侧呈第二角度,该第二凹部形成于该第三侧,而该第二支撑元件枢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支撑元件相对于该底座转动至第二支撑位置或第二收纳位置。较佳地,该第一角度与该第二角度皆为90度。较佳地,该第一容置空间包括第一突轴,该第二容置空间包括第二突轴,其中该第一突轴位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的交界处,该第二突轴位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三边缘的交界处。较佳地,该第一支撑元件还包括第一枢接孔,该第一枢接孔穿过该第一突轴,该第二支撑元件还包括第二枢接孔,该第二枢接孔穿过该第二突轴。较佳地,当该第一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一支撑位置时,该第一支撑元件的该第一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二边缘平行,该第一支撑元件的该第二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平行;当该第一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一收纳位置时,该第一支撑元件的该第一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平行,该第一支撑元件的该第二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二边缘平行。较佳地,当该第二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二支撑位置时,该第二支撑元件的该第三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三边缘平行,该第二支撑元件的该第四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平行;当该第二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二收纳位置时,该第二支撑元件的该第三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平行,该第二支撑元件的该第四侧与该底座的该第三边缘平行。较佳地,该第一支撑元件还包括第一吸附元件以及第二吸附元件,该第二支撑元件还包括第三吸附元件以及第四吸附元件,其中该第一吸附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支撑元件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吸附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支撑元件的该第二侧,该第三吸附元件设置于该第二支撑元件的该第三侧,该第四吸附元件设置于该第二支撑元件的该第四侧。较佳地,该第一吸附元件、该第二吸附元件、该第三吸附元件以及该第四吸附元件皆为铁件。较佳地,该第一容置空间还包括第五吸附元件,该第二容置空间还包括第六吸附元件。较佳地,该第五吸附元件以及该第六吸附元件皆为磁性体。较佳地,当该第一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一支撑位置时,该第二吸附元件吸附于该第五吸附元件;当该第一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一收纳位置时,该第一吸附元件吸附于该第五吸附元件。 较佳地,当该第二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二支撑位置时,该第四吸附元件吸附于该第六吸附元件;当该第二支撑元件位于该第二收纳位置时,该第三吸附元件吸附于该第六吸附元件。较佳地,该底座还包括用于置放一电子装置的凹槽。较佳地,该底座还包括键盘。本专利技术藉由底座、上盖、第一支撑元件以及第二支撑元件的设置使得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得以支撑电子装置,并可调整支撑角度;而且,第一支撑元件与第二支撑元件分别设置于底座的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体积小,结构简单,所需的转动空间亦不大,不会大幅增加底座的体积;此外,无需使用时以及携带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撑元件与第二支撑元件可分别收合于底座的第一容置空间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包括第一容置空间以及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位于该底座的一第一边缘与一第二边缘所形成的角落,该第二容置空间位于该底座的该第一边缘与一第三边缘所形成的角落,其中该第二边缘与该第三边缘分别垂直于该第一边缘的两端;上盖,包括第一盖体以及第二盖体,其中该第一盖体设置于该底座并可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该第二盖体枢接于该第一盖体,且该第二盖体可相对于该第一盖体旋转;第一支撑元件,包括第一侧、第二侧以及至少一第一凹部,其中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呈第一角度,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第一侧,而该第一支撑元件枢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使该第一支撑元件相对于该底座旋转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一收纳位置;以及第二支撑元件,包括第三侧、第四侧以及至少一第二凹部,其中该第三侧与该第四侧呈第二角度,该第二凹部形成于该第三侧,而该第二支撑元件枢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支撑元件相对于该底座转动至第二支撑位置或第二收纳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哲,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