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伏幕墙,其由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拼装而成,相邻两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光伏幕墙分散成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实现模块化结构,先将柔性薄膜电池组件等组件一体制成光伏发电单元模块,然后将光伏发电单元模块一块一块安装到墙面的骨架上进行拼装,安装和维护方便,加工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幕墙。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也称作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由于具有无环境污染、无枯竭危险、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以及能源质量高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满足建筑物对电力的要求即为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建筑将成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只能将光伏 发电组件组成的方阵覆盖在墙面上形成光伏幕墙,这种光伏幕墙是整体式结构,安装和维护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模块化、安装和维护方便的光伏幕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伏幕墙,它由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拼装而成,相邻两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模块包括有模块框架、设置在模块框架上的至少一组光伏电池装置,光伏电池装置包括薄膜电池边框、柔性薄膜电池组件、接线盒,柔性薄膜电池组件通过薄膜电池边框压嵌在模块框架上,光伏电池装置之间的接线盒通过电池线缆连接。所述柔性薄膜电池组件的后方设有电池背板,电池背板固定在薄膜电池边框的后端上,柔性薄膜电池组件粘接在电池背板上。所述电池背板与薄膜电池边框之间通过橡胶防水胶条密封。所述薄膜电池边框与模块框架之间通过硅胶密封条密封。所述模块框架前端面上开设与光伏电池装置对应的开口,每组光伏电池装置分别压嵌在相应的开口中。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模块包括有两组光伏电池装置。所述模块框架周缘的后端向外凸设有连接部,相邻两个模块框架的连接部之间通过汇流槽底板连接,汇流槽底板与连接部之间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汇流槽底板为凹槽状结构,汇流槽底板内穿设有汇流线缆,光伏电池装置的电池线缆与汇流线缆连接。所述汇流槽底板前端盖设有汇流槽盖板。所述连接部为朝向前方的勾状结构,汇流槽底板后端开设有卡槽,连接部的尾部插设在卡槽中。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由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拼装而成,相邻两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将光伏幕墙分散成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实现模块化结构,先将柔性薄膜电池组件等组件一体制成光伏发电单元模块,然后将光伏发电单元模块一块一块安装到墙面的骨架上进行拼装,安装和维护方便,加工容易。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Γ4所示,光伏幕墙,它由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拼装而成,相邻两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包括有模块框架11、设置在模块框架11上的两组光伏电池装置,模块框架11前端面上开设与光伏电池装置对应的开口 111,每组光伏电池装置分别压嵌在相应的开口 111中。光伏电池装置包括薄膜电池边框12、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接线盒14,光伏电池装置之间的接线盒14通过电池线缆15连接,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通过薄膜电池边框12压嵌在模块框架11上,薄膜电池边框12使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与模块框架11成为可靠、牢固的一体,组装方便,连接可靠,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为整体式结构形成模块化结构,便于安装。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的后方设有电池背板16,电池背板16固定在薄膜电池边框12的后端上,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采用双面胶粘接在电池背板16上,保证光伏幕墙能够满足风压等力学参数。电池背板16与薄膜电池边框12之间通过橡胶防水胶条17密封,对光伏幕墙进行结构密封,防水,防尘。薄膜电池边框12与模块框架11之间通过硅胶密封条18密封,对光伏幕墙进行结构密封,防水,防尘。模块框架11周缘的后端向外凸设有连接部112,相邻两个模块框架11的连接部112之间通过汇流槽底板2连接,汇流槽底板2与连接部112之间通过固定螺丝3固定连接,汇流槽底板2为凹槽状结构,汇流槽底板2与汇流盖板形成汇流槽,汇流槽底板2内穿设有汇流线缆4,光伏电池装置的电池线缆15与汇流线缆4连接,汇流槽底板2方便电缆连接,方便屋面施工。连接部112为朝向前方的勾状结构,汇流槽底板2后端开设有卡槽21,连接部112的尾部插设在卡槽21中,起到定位作用。汇流槽底板2前端盖设有汇流槽盖板5,汇流槽盖板5采用可开启结构,便于检修和更换。本专利技术既是光伏发电组件,又是屋面构件,实现光伏光电与建筑一体化,增加建筑美感,且可以降低建筑成本。安装时,将光伏幕墙以单元模块形式进行安装,利用汇流槽底板2进行压边并固定,同时将各种电缆在汇流槽内连接并压盖上汇流槽盖板5。本专利技术将光伏幕墙分散成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实现模块化结构,先将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等组件一体制成光伏发电单元模块1,然后将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 一块一块安装到墙面的骨架上进行拼装,安装和维护方便,加工容易。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 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它由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拼装而成,相邻两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包括有模块框架(11 )、设置在模块框架(11)上的至少一组光伏电池装置,光伏电池装置包括薄膜电池边框(12)、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接线盒(14),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通过薄膜电池边框(12)压嵌在模块框架(11)上,光伏电池装置之间的接线盒(14)通过电池线缆(1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的后方设有电池背板(16),电池背板(16)固定在薄膜电池边框(12)的后端上,柔性薄膜电池组件(13)粘接在电池背板(1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背板(16)与薄膜电池边框(12)之间通过橡胶防水胶条(17)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池边框(12)与模块框架(11)之间通过硅胶密封条(18 )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框架(11)前端面上开设与光伏电池装置对应的开口( 111 ),每组光伏电池装置分别压嵌在相应的开口( 111)中。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模块(I)包括有两组光伏电池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2 7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框架(11)周缘的后端向外凸设有连接部(112),相邻两个模块框架(11)的连接部(112)之间通过汇流槽底板(2)连接,汇流槽底板(2)与连接部(112)之间通过固定螺丝(3)固定连接,汇流槽底板(2)为凹槽状结构,汇流槽底板(2)内穿设有汇流线缆(4),光伏电池装置的电池线缆(15)与汇流线缆(4)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槽底板(2)前端盖设有汇流槽盖板(5)。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它由多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1)拼装而成,相邻两个光伏发电单元模块(1)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轩幕墙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