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海翔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无甲醛固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884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无醛固色剂,由二乙烯三胺(AE)、环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配制而成,其单体摩尔比为2∶2∶1,并以水为溶剂,得到反应物固含量10%。制备的固色剂在生产和使用中不产生甲醛类物质,固色处理后的被染织物也不会释放甲醛,能有效提高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湿摩擦牢度,得到高品质的固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色剂,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无甲醛固色剂。
技术介绍
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也是关系到国民生活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染整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由于国际纺织贸易的扩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环保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纺织品出口配额的逐步取消,出口纺织品不仅需要更高档次和高附加值,而且还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和生态指标,这样才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纺织印染加工中所使用的助剂必须不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和游离甲醛,这就要求开发应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棉纺织品由于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和舒适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泛。棉纺织品进行染色时所用的染料主要有活性、直接、还原、硫化等几种类型。在这些染料中,活性染料因具有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适宜,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已成为棉织物染色时使用最多的染料。由于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亲水性集团,染深色时往往会发生因浓度过高而其固着的染料量有限,使被染织物上存在大量的未固着染料,导致染色牢度不合格,湿处理牢度差。为了解决活性染料染棉织物后湿摩擦牢度较差的问题,使用固色剂来提高棉织物的色牢度就成为一种有效途径。传统的固色剂Y虽然能够有效地提高棉织物的色牢度,但由于甲醛的含量偏高,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现正逐渐被禁止使用。当前无醛固色剂已在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甲醛固色剂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也时有报道,如申请号为01119412、名称为环保型固色剂的专利申请,该环保型固色剂由甲壳素、高效渗透剂0P-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水组成;专利号为03114001.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二乙烯三胺和环氧氯丙烷制成的无甲醛固色剂;申请号为200610096042. 5的专利申请又公开了一种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焦亚硫酸钠和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制成的无甲醛固色剂等等,但固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湿摩擦牢度的无醛固色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的该固色剂由二乙烯三胺(AE)、环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配制而成,其配制工艺步骤如下a)取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应器中,搅拌;b)滴加环氧氯丙烷(EP),控制温度在40 50°C ;c)反应1-2小时后,测试反应溶液的PH值,若为碱性,则用冰醋酸调节为弱酸性;d)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控制温度在60 80°C ; e)反应2 4小时后测试反应溶液的PH值并用试剂将体系溶液调节为中性或者弱碱性,合格后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得成品。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摩尔比为2:2:1。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固色剂,以水为溶剂,固含量10%。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固色剂,能得到高品质的固色效果。该专利技术制备的固色剂在生产和使用中不产生甲醛类物质,固色处理后的被染织物也不会释放甲醛。本专利技术的无甲醛固色剂属于交联反应型固色剂,其分子中有一定数量的季铵盐或叔铵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高纯度、聚合级、季胺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单体,结构中含有烯基双键,可以通过各种聚合反应,形成线性均聚物和各种共聚物,在纺织染整助剂中可作为优越的无醛固色剂,且对皮肤刺激性小、低毒,而而本专利技术中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引入能加强固色剂的阳荷性,提高固色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应容器中,边搅拌边升温至50°C,滴加环氧氯丙烷(EP),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2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8,用冰醋酸调节为6后继续加热升温至7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滴加完毕后反应4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7. 5,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得成品。反应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进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摩尔比为2 2 1,制备的固色剂的固含量为10%。实施例2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应容器中,边搅拌边升温至40°C,滴加环氧氯丙烷(EP),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2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6. 5,继续加热升温至8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滴加完毕后反应2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7.0,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得成品。反应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进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摩尔比为2 2 1,制备的固色剂的固含量为10%。实施例3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应容器中,边搅拌边升温至45°C,滴加环氧氯丙烷(EP),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I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8,用冰醋酸调节为6后继续加热升温至6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滴加完毕后反应4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7. 5,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得成品。反应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进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摩尔比为2 2 1,制备的固色剂的固含量为10%。实施例4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应容器中,边搅拌边升温至50°C,滴加环氧氯丙烷(EP),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I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6. 5,继续加热升温至8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滴加完毕后反应4小时,得到反应溶液的PH值为6. 5,用稀碱液调节为7. 5后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得成品。反应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进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摩尔比为2:2: 1,制备的固色剂的固含量为10%。采用上述制造工艺的固色剂按GB3920-83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进行应用测试,测试中使用的活性染料为大红3BS,结果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无醛固色剂,其特征在于由二乙烯三胺(AE)、环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配制而成,其配制工艺步骤如下 a)取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应器中,搅拌; b)滴加环氧氯丙烷(EP),控制温度在40 50°C; c)反应1-2小时后,测试反应溶液的PH值,若为碱性,则用冰醋酸调节为弱酸性; d)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控制温度在60 80°C; e)反应2 4小时后测试反应溶液的PH值并用试剂将体系溶液调节为中性或者弱碱性,合格后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其特征在于采用的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单体摩尔比为2 : 2 : I。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其特征在于制备的固色剂,以水为溶剂,固含量1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无醛固色剂,由二乙烯三胺(AE)、环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配制而成,其单体摩尔比为2∶2∶1,并以水为溶剂,得到反应物固含量10%。制备的固色剂在生产和使用中不产生甲醛类物质,固色处理后的被染织物也不会释放甲醛,能有效提高棉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无醛固色剂,其特征在于:由二乙烯三胺(AE)、环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配制而成,其配制工艺步骤如下:a)取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应器中,搅拌;b)滴加环氧氯丙烷(EP),控制温度在40~50℃;c)反应1?2小时后,测试反应溶液的PH值,若为碱性,则用冰醋酸调节为弱酸性;d)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控制温度在60~80℃;e)反应2~4小时后测试反应溶液的PH值并用试剂将体系溶液调节为中性或者弱碱性,合格后冷却至室温,出料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杨海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