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颡鱼变色的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6538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09:27
一种防治黄颡鱼变色的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它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以每吨饲料的添加量为基准:大黄1200-2500g,丹参300-1600g,万寿菊500-3500g,水飞蓟1000-3000g,三七300-1800g,黄苓600-2200g,黄柏800-1200g,黄芪1000-1500g,益母草1000-3000g,大蒜800-4000g,山楂1000-3000g;所述防治黄颡鱼变色的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在每吨黄颡鱼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重量为10~20kg。该预混料经过几年的大规模生产性实验达到优化,长期使用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同时可显著增强高密度集约条件下养殖黄颡鱼的免疫机能和抗应激能力。经多次实验证明,黄颡鱼摄食添加本添加剂预混料的饲料后可显著提高其血清溶菌酶活性,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血清补体活力。养殖的黄颡鱼成活率高,体色鲜艳自然,抗应激能力强,饲料系数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特别是一种防治黄颡鱼变色的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
技术介绍
黄颡鱼为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俗称黄骨鱼、黄腊丁或昂刺鱼,属底栖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黄颡鱼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适温性广,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一年内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且因其为底栖鱼类,适应与各种鱼类混养,因此人工养殖的规模逐年扩大。现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已成为黄颡鱼的主产地,在两湖(湖南、湖北)和两江(江西、江苏)等地的消费量巨大。 广东地区养殖黄颡鱼已经有10余年历史。规模化池塘养殖从2004年始,2006年已达到I万亩以上,2008年养殖面积扩大到近3万亩,主要集中在广东南海、顺德、清远、新会等地,仅在南海、顺德区域内养殖面积就有近万亩。依目前发展情况估计,未来几年黄颡鱼的养殖区域会不断扩大,由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多种养殖模式共同发展,未来几年内全国范围黄颡鱼的养殖量仍会有较大增长。随着黄颡鱼养殖产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近年来黄颡鱼专用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黄颡鱼变色的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以每吨饲料的添加量为基准:将所有原材料烘干后准确称取上述重量,超微粉碎后过60目筛网,混合均匀,即得该防治黄颡鱼变色的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所述防治黄颡鱼变色的复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在每吨黄颡鱼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重量为10~20kg。FSA000005677964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郑石轩张其华程开敏黎春昶唐毓林康裕财罗专麻红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