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小明专利>正文

一种防渗漏出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607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0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漏出水阀,包括壳体、控制装置和按压杆,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该壳体的上端设有端盖;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由止水片、作用杆以及弹簧构成,其中,作用杆的下端与止水片连接,上端伸出端盖与按压杆连接,弹簧设在作用杆上;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为平面,所述止水片的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该密封环的下端与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形成线接触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渗漏出水阀具有防漏效果好并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底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具体涉及一种出水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出水阀结构如图I所示,该出水阀I主要包括一设有进水通道111及出水通道112的壳体11,该壳体11的上端设有盖体12 ;该壳体11的体内设有控制装置13,该控制装置13由止水片131、作用杆132以及弹簧133构成,其中,作用杆132的一端与止水片131连接,另一端伸出盖体12与按压杆14连接,所述弹簧133设在作用杆132上;所述的止水片131的底面覆盖于出水通道112的入口端面上,两者之间为平面接触。该出水阀通过按下按压杆14从而提升止水片131,使出水通道112打开,阀开启;向上推回按压杆14,在弹簧133作用下止水片131重新覆盖于出水通道112上,阀关闭。该出水阀I可方便地控 制阀的开启和关闭,但是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止水片131与出水通道112入口端面之间为平面接触,因此该接触平面上如果存在杂质颗粒时,两端面之间不能完全贴合,造成漏水。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 119308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 “一种出水阀”,参见图2,该出水阀3基本结构与图I所示出水阀I相同,包括一设有进水通道311及出水通道312的壳体31,该壳体31的上端设有盖体32 ;该壳体31的体内设有控制装置33,该控制装置33由止水片331、作用杆332以及弹簧333构成,其中,作用杆332的一端与止水片331连接,另一端伸出盖体32与按压杆34连接,所述弹簧333设在作用杆132上;其改进之处在于,将出水通道312设置成锥形,所述的止水片331的下端设有与该锥形的出水通道312相匹配的止水塞体4,该止水塞体4上设有至少两层止水环41,该止水环41的外轮廓与锥形出水通道312的内壁之间接触形成密封。该专利方案中,由于出水通道312的内壁为锥形,因此杂质颗粒不容易停留,而且由于止水环与出水通道312内壁之间为线接触,因此,杂质颗粒停留在密封线之间造成渗漏的可能性很低,总体上提高了防渗漏的效果。但是,该出水阀3还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出水通道312的内壁为锥形,因此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造成制造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底的防渗漏出水阀。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渗漏出水阀,包括壳体、控制装置和按压杆,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该壳体的上端设有端盖;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由止水片、作用杆以及弹簧构成,其中,作用杆的下端与止水片连接,上端伸出端盖与按压杆连接,弹簧设在作用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为平面,所述止水片的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该密封环的下端与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形成线接触密封。本技术所述的防渗漏出水阀,其中,所述密封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密封环的下端为与所述三角形的顶点对应的环形边,该环形边与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形成线接触密封。在上述密封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方案中,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为台阶状,包括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之间具有倾斜面;所述止水片的下端面与所述的上台阶面重合,所述密封环的环形边与下台阶端面形成线接触密封。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止水片的下端面与上台阶面之间、密封环与下台阶面之间分别形成密封,提高了防漏的效果;特别地,当所述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密封环的侧面与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之间的倾斜面相重合时,再形成一道密封,更进一步提高了防漏的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防渗漏出水阀,其中,所述密封环的下端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相切形成线接触密封。本技术所述的防渗漏出水阀,其中,所述作用杆的下端具有一沿径向扩大的凸台,所述的止水片通过螺钉固定在该凸台的下端面上。为了防止水从螺钉与止水片之间的间隙中渗漏,所述螺钉的钉帽与止水片之间设有密封垫片。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 径向扩大的凸台与止水片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所述凸台在将止水片压紧在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时,止水片受力均匀,不会出现因局部受力过大造成拱起从而漏水的现象。本技术所述的防渗漏出水阀,其中,所述端盖的中心设有让作用杆伸出的中心孔,外侧设有环形槽,所述壳体的上端插入在该环形槽内并与之螺纹连接,环形槽的底部与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端盖与壳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便于装拆,从而方便清洗。本技术所述的防渗漏出水阀,其中,所述作用杆的中部设有一台阶,所述的弹簧设置在该台阶与端盖之间,弹簧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作用在台阶的上端面和端盖的下端面上。本技术所述的防渗漏出水阀,其中,所述的端盖的中心孔的孔壁与作用杆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设置该密封圈的作用在于防止水从作用杆与端盖的中心孔之间的间隙溢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出水阀的出水通道的入口面为平面,而且止水片下端的密封环与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之间形成线接触密封,因此不但杂质颗粒停留在密封线之间造成渗漏的可能性低,防渗漏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抵,更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出水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出水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出水阀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主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出水阀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防渗漏出水阀主要由壳体2、控制装置和按压杆10构成。所述壳体2内设有横向的进水通道2-1和竖向的出水通道2-2,其中出水通道2-2的入口端面为台阶状,包括上台阶面2-3和下台阶面2-4,上台阶面2-3与下台阶面2-4之间具有倾斜面;壳体2的上端设有端盖7,该端盖7的中心设有让作用杆4伸出的中心孔,端盖7的外侧设有环形槽,壳体2的上端插入在该环形槽内,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环形槽的底部与壳体2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8。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2内,由止水片5、作用杆4以及弹簧6构成,其中,作用杆4由铜制成,其下端具有一沿径向扩大的凸台4-1 ;所述止水片5由硅胶制成,其主体呈圆形,止水片5的下端面上设有两圈同轴的密封环5-1,该密封环5-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下端为与所述三角形的顶点对应的环形边;常态下,止水片5的下端面与所述的上台阶面2-3重合,环形边压紧在下台阶面2-4上形成线接触密封,并且位于外侧的密封环5-1的侧面与上台阶面2-3和下台阶面2-4之间的倾斜面相重合;所述作用杆4的下端设有螺钉孔,止水片5通过一螺钉15固定在所述凸台4-1的下端面上,螺钉15的钉帽与止水片5的下端面之间压紧有密封垫片16。作用杆4的上端穿过端盖7的中心孔伸出壳体2外,该伸出部分的末端通过一销轴9与按压杆10铰接,端盖7的下端具有向下的延伸部7-1,端盖7的中心孔的孔壁与作用杆4的外壁之间设有两个密封圈8。作用杆4的中部设有一圆形台阶4-2,所述的弹簧6设置在该台阶4-2与端盖7之间,弹簧6的下端作用在台阶4-2的上端面上,弹簧6的上部套在端盖7的延伸部7-1上,弹簧6的·上端作用在端盖7的下端面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出水阀的工作原理作详细的描述参见图3和图4,常态下(出水阀关闭状态),在弹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渗漏出水阀,包括壳体、控制装置和按压杆,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该壳体的上端设有端盖;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由止水片、作用杆以及弹簧构成,其中,作用杆的下端与止水片连接,上端伸出端盖与按压杆连接,弹簧设在作用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为平面,所述止水片的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该密封环的下端与出水通道的入口端面形成线接触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徐小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