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照明灯电路,包括主控芯片IC2、LED+端、LED-端,在LED+端和LED-端之间连接有灯LED1和灯LED2,所述的主控芯片型号为PIC16F676;所述的主控芯片IC2:其Vdd端通过充电指示灯LEDG1和1K欧姆的电阻R8连接其RA5端、其Vdd端还通过充满指示灯LEDG2和1K欧姆的电阻R7连接其RA4端;这种太阳能照明灯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过充过放保护,从而使整个电路安全性更高,可靠性也更高,使用寿命更长;2、LED指示充电、放电、过放及负载工作状态;3、具有自动光控功能,一方面可以使照明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又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的电路结构,尤其是一种太阳能照明灯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照明设备层出不穷,且其控制电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21世纪,太阳能照明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对其控制电路的研究也更为深入,人们一直寻求一种结构简单的控制电路,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太阳能照明灯,而且能够具备更多的功能,使太阳能照明灯在使用过程中性价比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可靠性更高、指示更为直观、带自动光控功能的太阳能照明灯电路。本技术所设计的太阳能照明灯电路,包括主控芯片IC2、LED+端、LED-端,在LED+端和LED-端之间连接有灯LEDl和灯LED2,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控芯片型号为PIC16F676 ;所述的主控芯片IC2 其Vdd端通过充电指示灯LEDGl和IK欧姆的的电阻R8连接其RA5端、其Vdd端还通过充满指示灯LEDG2和IK欧姆的的电阻R7连接其RA4端,其Vdd端再通过放电指示灯LEDRl和IK欧姆的的电阻R6连接其RC5端,并且其Vdd端直接连接型号为HT7150的芯片ICl的Vout端同时还通过104型电容C4接地;其RA3端通过IOK欧姆的电阻R13和IOuF的电解电容C8接地;其RC3端通过15K欧姆的电阻R19接地、并通过15K欧姆的热敏电阻RTl接+5V端;电阻R19上并联有103型电容C7,所述+5V端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103型电容C6 ;其Vss端接地;其RAO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ll接地并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4连接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在电阻RlI上并联有104型电容C5,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I引脚接地,TVS型二极管D5和放电管EDT并联在太阳能充电板SOLAR上;其RAl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14连接2SC945或9013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其RA2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5接地并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2连接12V的电池BTl的正极,电阻R5上并联有104型电容C3,电池BTl的负极连接型号为IRF8113的场效应管VT2的D极,场效应管VT2的S极接地,场效应管VT2的G极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l2接地并通过30欧姆的电阻R9连接电池BTl的正极,IOV的稳压二极管ZD2并联在电阻R12上;电池BTl的正极还连接型号为SI4405的场效应管VTl的D极,场效应管VTl的S极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3和2K欧姆的电阻RlO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场效应管VTl的G极连接在电阻R3与电阻RlO之间,电阻R3上并联有IOV的稳压二极管ZDl ;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通过SB560型二极管D3连接电池BTl的正极;其RCl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17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210K欧姆的电阻R15连接LED+端并通过2K的欧姆的电阻R16连接型号为IRF8113的场效应管VT3的G极;场效应管VT3的G极通过IOV的稳压二极管ZD3接地;场效应管VT3的S极通过O. IK欧姆的电阻R18接地,所述的LED-端通过自恢复丝保险丝R20连接场效应管VT3的D极;其RC2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25连接场效应管VT3的S极;所述芯片ICl,其Vout端通过22uF的电容Cl接地;其Vin端通过22uF的电容C2接地、其GND端也接地;所述电池BTl的正极连接开关K,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ED+端同时通过IN5819型二极管D2连接芯片ICl的Vin端; 所述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连接B772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100K欧姆的电阻R141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IN5819型二极管Dl连接ICl的Vin端;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2K欧姆的电阻R142连接9013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基极通过15K欧姆的电阻Rl接地同时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143和稳压二极管ZD4连接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本技术所设计的太阳能照明灯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过充过放保护,从而使整个电路安全性更高,可靠性也更高,使用寿命更长;2、LED指示充电、放电、过放及负载工作状态;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显示更为直观,操作更为方便;3、可以扩展手机充电模块,使之具有手机充电功能;4、具有自动光控功能,一方面可以使照明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又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5、温度补尝功能,从而使控制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I的电路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太阳能照明灯电路,包括主控芯片IC2、LED+端、LED-端,在LED+端和LED-端之间连接有灯LEDl和灯LED2,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控芯片型号为 PIC16F676 ;所述的主控芯片IC2 其Vdd端通过充电指示灯LEDGl和IK欧姆的的电阻R8连接其RA5端、其Vdd端还通过充满指示灯LEDG2和IK欧姆的的电阻R7连接其RA4端,其Vdd端再通过放电指示灯LEDRl和IK欧姆的的电阻R6连接其RC5端,并且其Vdd端直接连接型号为HT7150的芯片ICl的Vout端同时还通过104型电容C4接地;其RA3端通过IOK欧姆的电阻R13和IOuF的电解电容C8接地;其RC3端通过15K欧姆的电阻R19接地、并通过15K欧姆的热敏电阻RTl接+5V端;电阻R19上并联有103型电容C7,所述+5V端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103型电容C6 ;其Vss端接地;其RAO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ll接地并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4连接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在电阻RlI上并联有104型电容C5,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I引脚接地,TVS型二极管D5和放电管EDT并联在太阳能充电板SOLAR上;其RAl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14连接2SC945或9013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其RA2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5接地并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2连接12V的电池 BTl的正极,电阻R5上并联有104型电容C3,电池BTl的负极连接型号为IRF8113的场效应管VT2的D极,场效应管VT2的S极接地,场效应管VT2的G极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l2接地并通过30欧姆的电阻R9连接电池BTl的正极,IOV的稳压二极管ZD2并联在电阻R12上;电池BTl的正极还连接型号为SI4405的场效应管VTl的D极,场效应管VTl的S极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3和2K欧姆的电阻RlO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场效应管VTl的G极连接在电阻R3与电阻RlO之间,电阻R3上并联有IOV的稳压二极管ZDl ;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通过SB560型二极管D3连接电池BTl的正极;其RCl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17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210K欧姆的电阻R15连接LED+端并通过2K的欧姆的电阻R16连接型号为IRF8113的场效应管VT3的G极;场效应管VT3的G极通过IOV的稳压二极管ZD3接地;场效应管VT3的S极通过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照明灯电路,包括主控芯片IC2、LED+端、LED?端,在LED+端和LED?端之间连接有灯LED1和灯LED2,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控芯片型号为PIC16F676;所述的主控芯片IC2:其Vdd端通过充电指示灯LEDG1和1K欧姆的的电阻R8连接其RA5端、其Vdd端还通过充满指示灯LEDG2和1K欧姆的的电阻R7连接其RA4端,其Vdd端再通过放电指示灯LEDR1和1K欧姆的的电阻R6连接其RC5端,并且其Vdd端直接连接型号为HT7150的芯片IC1的Vout端同时还通过104型电容C4接地;其RA3端通过10K欧姆的电阻R13和10uF的电解电容C8接地;其RC3端通过15K欧姆的电阻R19接地、并通过15K欧姆的热敏电阻RT1接+5V端;电阻R19上并联有103型电容C7,所述+5V端和接地端之间连接有103型电容C6;其Vss端接地;其RA0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11接地并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4连接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在电阻R11上并联有104型电容C5,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1引脚接地,TVS型二极管D5和放电管EDT并联在太阳能充电板SOLAR上;其RA1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14连接2SC945或9013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RA2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5接地并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2连接12V的电池BT1的正极,电阻R5上并联有104型电容C3,电池BT1的负极连接型号为IRF8113的场效应管VT2的D极,场效应管VT2的S极接地,场效应管VT2的G极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12接地并通过30欧姆的电阻R9连接电池BT1的正极,10V的稳压二极管ZD2并联在电阻R12上;电池BT1的正极还连接型号为SI4405的场效应管VT1的D极,场效应管VT1的S极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3和2K欧姆的电阻R10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场效应管VT1的G极连接在电阻R3与电阻R10之间,电阻R3上并联有10V的稳压二极管ZD1;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通过SB560型二极管D3连接电池BT1的正极;其RC1端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17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210K欧姆的电阻R15连接LED+端并通过2K的欧姆的电阻R16连接型号为IRF8113的场效应管VT3的G极;场效应管VT3的G极通过10V的稳压二极管ZD3接地;场效应管VT3的S极通过0.1K欧姆的电阻R18接地,所述的LED?端通过自恢复丝保险丝R20连接场效应管VT3的D极;其RC2通过20K欧姆的电阻R25连接场效应管VT3的S极;所述芯片IC1,其Vout端通过22uF的电容C1接地;其Vin端通过22uF的电容C2接地、其GND端也接地;所述电池BT1的正极连接开关K,开关K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ED+端同时通过IN5819型二极管D2连接芯片IC1的Vin端;所述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连接B772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100K欧姆的电阻R141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IN5819型二极管D1连接IC1的Vin端;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2K欧姆的电阻R142连接9013型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基极通过15K欧姆的电阻R1接地同时通过30K欧姆的电阻R143和稳压二极管ZD4连接太阳能充电板SOLAR的第2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