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477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9:05
一种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骨架、线圈壳和线圈盖,线圈骨架内设有沿该线圈骨架的轴向运动的磁力轴,磁力轴的一端与推杆连接,沿线圈骨架的轴线方向并排、独立设置有第一、第二电磁线圈,磁力轴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电磁工作气隙,线圈壳为一带有台阶孔的敞口筒状构件,小孔直径小于线圈骨架内孔的直径,该小孔伸入骨架内孔的部分为舌部,舌部与磁力轴的左侧面构成一对磁极,线圈盖与磁力轴的右侧面构成另一对磁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电磁力替代弹簧实现往复运动,克服了弹簧设置困难场合的应用难题,消除了弹簧力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影响的不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阀、电磁泵等的电磁驱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双向电磁驱动>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电磁阀电磁泵等的电磁驱动装置一般都是弹簧力和电磁力并用的,但是有些场合存在着弹簧设置困难,或者弹簧力会随温度而变化从而使得行程控制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双向电磁驱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骨架、线圈壳和设于该线圈壳一端的线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骨架内设有沿该线圈骨架的轴向运动的磁力轴,磁力轴的一端与用于传递推动力的推杆连接,沿线圈骨架的轴线方向并排、独立设置有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磁力轴的两端分别有第一电磁工作气隙和第二电磁工作气隙;所述的线圈壳为一带有台阶孔的敞口筒状构件,该台阶孔的小孔直径小于线圈骨架内孔的内径,该小孔伸入骨架内孔的部分为舌部;舌部与磁力轴的左侧面构成一对磁极,线圈盖与磁力轴的右侧面构成另一对磁极;所述的线圈骨架、线圈壳、线圈盖和磁力轴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推杆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述推杆的半径方向设有旁通槽。所述第一电磁工作气隙和/或第二电磁工作气隙内设有柔性缓冲材料。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交替地通断电,磁力轴两端的工作气隙交替地产生电磁力,在交替电磁力的作用下磁力轴在线圈骨架内沿线圈骨架的轴线方向作往复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电磁力替代弹簧实现往复运动,通过电磁力实现往复运动,克服了弹簧设置困难场合的应用难题,消除弹簧力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影响的缺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双向电磁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线圈骨架,2···线圈壳,3···线圈盖,4…磁力轴,5…推杆,6-1…第一电磁线圈,6-2…第二电磁线圈,7…舌部,8-1…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2…第二电磁工作气隙,9…旁通槽,10…柔性缓冲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介绍,但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I是本技术双向电磁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骨架I、线圈壳2和设于该线圈壳2敞口一端的线圈盖3,所述的线圈骨架I内设有可以沿该线圈骨架的轴向运动的磁力轴4,磁力轴4的一端与推杆5连接,沿线圈骨架的轴线方向并排、独立地设置有第一电磁线圈6-1和第二电磁线圈6-2 ;磁力轴4的两端分别有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1和第二电磁工作气隙8-2 ;所述的线圈壳2为一带有台阶孔的敞口筒状构件,该台阶孔的小孔直径小于线圈骨架I的内孔直径,该小孔伸入骨架I内孔的部分为舌部7 ;舌部7与磁力轴4的左侧面构成一对磁极,线圈盖3与磁力轴4的右侧面构成另一对磁极; 所述的线圈骨架I、线圈壳2、线圈盖3和磁力轴4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推杆5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第一电磁线圈6-1和第二电磁线圈6-2交替地通电,当第二电磁线圈6-2通电、第一电磁线圈6-1断电时,第二电磁工作气隙8-2中产生电磁力,在电磁力作用下磁力轴4被吸向右侧,而当第一电磁线圈6-1通电、第二电磁线圈6-2断电时,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1中产生电磁力,在电磁力作用下磁力轴4将被吸向左侧。为防止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1成为密闭的空间,影响磁力轴4的运动,推杆5的半径方向上开有旁通槽9。为减小磁力轴4运动时对驱动装置的冲击力,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1和第二电磁工作气隙8-2中设置柔性缓冲材料10。经试用表明,本技术通过电磁力实现往复运动,克服了弹簧设置困难场合的应用难题,消除了弹簧力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影响的缺点。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骨架(I)、线圈壳(2)和设于该线圈壳(2) —端的线圈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骨架(I)内设有沿该线圈骨架的轴向运动的磁力轴(4),磁力轴(4)的一端与推杆(5)连接,沿线圈骨架的轴线方向并排、独立设置有第一电磁线圈(6-1)和第一电磁线圈(6-2);磁力轴(4)的两端分别有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1)和第二电磁工作气隙(8-2); 所述的线圈壳(2)为一带有台阶孔的敞口筒状构件,该台阶孔的小孔直径小于线圈骨架内孔直径,该小孔伸入骨架(I)内孔的部分为舌部(7); 舌部(7)与磁力轴(4)的左侧面构成一对磁极,线圈盖(3)与磁力轴(4)的右侧面构成另一对磁极; 所述的线圈骨架(I)、线圈壳(2)、线圈盖(3)和磁力轴(4)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推杆(5)由非磁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5)的半径方向设有旁通槽(9)。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1)和/或第二电磁工作气隙(8-2)内设有柔性缓冲材料(10)。专利摘要一种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骨架、线圈壳和线圈盖,线圈骨架内设有沿该线圈骨架的轴向运动的磁力轴,磁力轴的一端与推杆连接,沿线圈骨架的轴线方向并排、独立设置有第一、第二电磁线圈,磁力轴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电磁工作气隙,线圈壳为一带有台阶孔的敞口筒状构件,小孔直径小于线圈骨架内孔的直径,该小孔伸入骨架内孔的部分为舌部,舌部与磁力轴的左侧面构成一对磁极,线圈盖与磁力轴的右侧面构成另一对磁极。本技术用电磁力替代弹簧实现往复运动,克服了弹簧设置困难场合的应用难题,消除了弹簧力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影响的不足。文档编号H02K33/12GK202679210SQ201220308728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诚忠元 申请人:上海顺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线圈骨架(1)、线圈壳(2)和设于该线圈壳(2)一端的线圈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骨架(1)内设有沿该线圈骨架的轴向运动的磁力轴(4),磁力轴(4)的一端与推杆(5)连接,沿线圈骨架的轴线方向并排、独立设置有第一电磁线圈(6?1)和第一电磁线圈(6?2);磁力轴(4)的两端分别有第一电磁工作气隙(8?1)和第二电磁工作气隙(8?2);所述的线圈壳(2)为一带有台阶孔的敞口筒状构件,该台阶孔的小孔直径小于线圈骨架内孔直径,该小孔伸入骨架(1)内孔的部分为舌部(7);舌部(7)与磁力轴(4)的左侧面构成一对磁极,线圈盖(3)与磁力轴(4)的右侧面构成另一对磁极;所述的线圈骨架(1)、线圈壳(2)、线圈盖(3)和磁力轴(4)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推杆(5)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诚忠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顺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