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424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接器,其包括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转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的塑胶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分别沿三个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转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电子产品通常可与多种不同电子装置进行连接以实现不同应用需求,这些电子产品亦因使用方便而深受大众的喜爱。但现有电子产品本身并未设置较多插接口,当使用上述电子产品与不同电子装置连接时,使用者经常需要进行重复的插拔动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制造一种设置有多个插接口,以同时供多个对接插头插接的转接器显得很有必要。然而,现有的转接器通常只能沿单方向转接,同时现有转接器的体积较大,因而不能应用在体积较小的薄型对接电子装置上。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转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器,该转接器不仅可插接薄型对接电子装置,同时还能够实现多方向转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接器,包括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其中所述转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的塑胶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分别沿三个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三连接器包括第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三导电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24根第一信号端子,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12根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12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连接,以将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连接器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12根第三信号端子,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与剩下的12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连接,以将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连接器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电路板、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的收容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的厚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壳体具有顶表面,自所述顶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以使得包覆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外表面的塑胶壳体厚度分别小于包覆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外表面的塑胶壳体厚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分别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第一对接端口、第二对接端口、第三对接端口,且所述第一对接端口大致呈扁平状,所述第二对接端口大致呈矩形状,所述第三对接端口大致呈梯形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扁形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为RJ45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为VGA连接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壳体大致呈凸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转接器通过设有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分别沿三个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本技术的转接器能够实现多方向转接;同·时,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的厚度,从而使得本技术的转接器可插接薄型对接电子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转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转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转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是图2所示转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7是图2所示转接器的第三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第三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转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转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与图2所示,为本技术转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转接器100包括电路板10、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10的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和第三连接器40。所述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和第三连接器40分别沿三个方向与所述电路板10电性连接。所述转接器100还包括包覆所述电路板10、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及第三连接器40的塑胶壳体50。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2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1、收容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1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2及遮盖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1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2的金属外壳2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1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槽24用以收容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2,且所述端子槽24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2的插入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2包括24根第一信号端子221,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21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上。所述24根第一信号端子221包括12根第一组第一信号端子2210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组第一信号端子2210之间的12根第二组第一信号端子2211。所述第一组第一信号端子2210与所述第二组第一信号端子2211均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24内并暴露在空气中的接触部2212、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21外的焊接部2214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212与所述焊接部2214的连接部2213。所述第一组第一信号端子2210与所述第二组第一信号端子221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组第一信号端子2210的焊接部2214自所述连接部2213的末端沿大体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213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而所述第二组第一信号端子2211的焊接部2214自所述连接部2213的一侧、距所述连接部2213末端一定距离处,沿大体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213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请参阅图5与图6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3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31及·收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1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3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包括12根第二信号端子33,且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3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1的后缘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2的插入反方向向后突伸形成有凸块311,所述凸块311呈凹字形。所述12根第二信号端子33的引脚34分别自所述凸块311的后缘延伸而出,以与所述电路板10焊接。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3与所述第一组第一信号端子2210相连接,以将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连接器20中。请参阅图7与图8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三连接器40包括第三绝缘本体41及收容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41内的若干第三导电端子4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42包括12根第三信号端子43,且所述第三信号端子43焊接在所述电路板10上。所述第三信号端子43与所述第二组第一信号端子2211相连接,以将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连接器20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6及图8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20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器30与所述第三连接器40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第三连接器40还分别包括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的第一对接端口 25、第二对接端口 35、第三对接端口 44。所述第一对接端口 25大致呈扁平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接器,包括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的塑胶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分别沿三个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戴宏骐洪永炽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