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420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可与对接插头配合,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舌板内,其设有曝露于空气中并用以连接对接插头的接触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接地端子以及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相邻两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相邻两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交错排列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对的焊接部。这样排列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可以有效降低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USB 3.0 (通用串行总线)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传输高频信号的接口技术。该接口具有高达4. 8Gpbs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可以向下兼容USB2. O版本。现有连接器用于高频信号传输时,相邻导电端子之间极易感应电干扰从而出现串扰现象,进而破坏信号的完整性。随着使用高频信号的电通信变得更加普遍,该信号串扰的减小日益成为电连接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熟知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改善高频信号传输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可与对接插头配合,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舌板内,其设有曝露于空气中并用以连接对接插头的接触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接地端子以及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相邻两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舌板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呈凸起状并具有弹性,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平板状且相较于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更加远离所述主体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末端延伸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埋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用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槽及用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彼此间隔开排列,并沿所述绝缘本体高度方向呈上下两排排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的连接部所在平面与第一端子的连接部所在平面沿电连接器厚度方向上下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舌板开设有若干沿所述舌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舌板的第一通孔以及若干沿所述舌板长度方向开设的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包括内置槽以及靠近所述前端面并自所述底端面向内凹陷的外置槽。进一步地,所述外置槽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顶端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同一排交错排列,且该排列方式中,最外侧的两个焊接部为接地端子的焊接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相邻两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交错排列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对的焊接部。这样排列的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和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可以有效降低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立体图。图3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4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固持元件、定位元件互相配合立体图。图5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固持元件以及定位元件装配好后的立体图。图6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立体图。图7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电场线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图I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固持元件30、定位元件40 (请参图4)以及用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50。请参图2并结合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主体部11以及自主体部11向前一体延伸的舌板12。所述主体部11大致为长方体状,包括连接所述舌板12的前表面111、与所述前表面111相对的后表面112、位于所述前表面111与后表面112之间的侧表面113、位于所述主体部11底端的底表面114以及与所述底表面114相对的顶表面115。所述主体部11后部凹陷有收容腔13,所述收容腔13具有两内侧表面131及自内表面131向收容腔13内凸伸的支撑部132。所述底表面114的两侧靠近所述侧表面113处向下凸伸有第一固定部133。所述两侧表面113靠近所述顶表面115处向外凸伸有第二固定部134。所述第一固定部133、所述第二固定部134大致呈长方体状,然而该形状可依需求而设,并不拘泥。所述后表面112上凹陷有凹槽135,所述凹槽135贯穿所述侧表面113以及所述内侧表面131。所述前表面111靠近所述底表面114处向前凸伸有两个呈长方体状的安装臂136。所述舌板12具有顶端面121、与所述顶端面121相对的底端面122以及位于所述顶端面121、底端面122之间的前端面123。所述底端面122凹设有四个纵长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4,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贯穿所述前表面111并与收容腔13相连通。所述舌板12设有五个第二端子收容槽15,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5包括内置槽(未图示)以及靠近所述前端面123并自所述底端面122向内凹陷的外置槽151。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5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彼此间隔开排列,并沿所述绝缘本体10高度方向呈上下两排排列。所述底端面122开设有若干沿所述舌板12高度方向并贯穿所述舌板12的第一通孔152,用以增强与外部空间的热对流。所述顶端面121具有若干沿所述舌板12长度方向开设的通风槽154,所述通风槽154与所述第一通孔152连通,用以进一步增强与外部空间的热对流。所述外置槽151开设有第二通孔153,所述第二通孔153贯穿所述顶端面121,从而增强所述外置槽151与外部空间的热对流。请参图4、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4内的第一端子21以及收容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5内的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曝露于空气中,包括接触部211、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焊接部213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211与所述焊接部213之间的连接部212。所述接触部211凸伸出所述底端面122并具有弹性,所述连接部212与所述焊接部213大致呈“L”形。所述第一端子21的连接部212彼此之间共面并平行于所述舌板12的顶端面121、底端面123。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两个接地端子214以及位于所述两个接地端子214之间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15。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曝露于空气中并收容于所述外置槽151内的接触部221、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焊接部223 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221与所述焊接部223之间并收容于所述内置槽内的连接部222。所述接触部221呈平板状,其位置介于所述顶端面121与所述底端面122之间,其前端弯折延伸有埋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固定部224,所述固定部224与所述外置槽151配合以便将所述接触部221固定在所述外置槽151内。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1相较于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1更加远离所述主体部11,即沿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方向上,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触部221早于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1而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端子达成连接。所述焊接部223大致呈“L”形。所述第二端子22的连接部222彼此之间共面并平行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可与对接插头配合,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舌板内,其设有曝露于空气中并用以连接对接插头的接触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以及位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接地端子以及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宏骐张勇刚葛飞波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