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密封壁、底座和至少一个支撑陶瓷,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内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底部,所述支撑陶瓷设置于内筒与外密封壁之间,所述内筒与外密封壁和底座之间填充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具有高散热效率,并且重量轻,适合于各种设备,有利于市场推广与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波管收集极结构,更具体的说涉及大幅提高行波管散热效率的收集极结构,属于真空电子器件领域。
技术介绍
行波管作为真空微波功率放大器件,具有频带宽、增益大、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等优点,在各类军用微波发射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武器装备的“心脏”。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对行波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雷达为了探测更远的距离,对行波管的输出功率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轻雷达的重量,对行波管的重量也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由于行波管工作原理本身的限制,行波管的收集极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大功率行波管中,收集极将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这些能量不能够及时传出,将会导致收集极烧坏,行波管无法工作,因此能够设计出高散热效率的收集极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效率,并且重量轻的新型行波管收集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密封壁、底座和至少一个支撑陶瓷,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内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底部,所述支撑陶瓷设置于内筒与外密封壁之间,所述内筒与外密封壁和底座之间填充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为所述内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芯、套和波纹陶瓷,所述内芯穿过套与波纹陶瓷连接,所述波纹陶瓷与行波管的慢波系统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芯和套的内表面镀铬,所述内芯的材料为无氧铜。进一步的所述外密封壁包括外筒和套接于外筒的套筒,所述外筒靠近行波管慢波系统一端焊接液冷接头,所述外筒另一端焊接杯形件。进一步的所述外筒的材料为无氧铜。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接线端子、密封筒、液冷接头、异形件和铝板,所述接线端子焊接在密封筒顶端,所述铝板焊接在异形件的侧面,所述密封筒焊接在异形件底部,所述液冷接头与密封筒焊接。为节省支撑陶瓷的使用数量,减轻行波管的重量,并能满足支撑的需求,所述支撑陶瓷的数量为三个,在内筒与外密封壁之间均匀分布。为了增强支撑陶瓷与内芯的连接紧密度,所述内筒外表面设置有与支撑陶瓷紧密配合的凹槽,凹槽数量与支撑陶瓷数量相等。为了提高收集极的散热效率和绝缘性能,所述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为碳氟液。所述支撑陶瓷为氧化铍陶瓷,所述支撑陶瓷与内筒与外密封壁的接触面镀金属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收集极内芯的散热直接跟液冷介质接触,提高了散热能力;同时,采用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内芯与外筒采用无氧铜材料,支撑陶瓷与内芯和外筒的接触面镀金属层,内芯和套的内表面镀铬,提高收集极的电子回收率;并且,本技术的行波管收集极重量轻,适合于各种设备,有利于市场推广与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新型行波管收集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新型行波管收集极的剖面图。附图中主要标记含义如下I、内芯2、套3、波纹陶瓷 4、外筒5、套筒6、杯形件 7、液冷接头 8、密封筒9、液冷接头 10、异形件 11、导电杆 12、桶形件13、陶瓷 14、支撑陶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实施例I图I为本技术的新型行波管收集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新型行波管收集极的剖面图。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主视图如图I所示,剖面图如图2所示,包括内筒、外密封壁、底座和支撑陶瓷14,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内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底部,所述支撑陶瓷14设置于内筒与外密封壁之间。所述内筒与外密封壁和底座之间填充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本实施例中填充的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为碳氟液。收集极内筒分为三段,一段为内芯1,一段为套2,另一段为波纹陶瓷3,三段同轴设置,并且,内芯I设置有三个凹槽。所述内芯I穿过套2与波纹陶瓷3连接,所述波纹陶瓷3与行波管的慢波系统连接。内芯I与套2的内表面采用镀铬处理,波纹陶瓷3与套2焊接面以及要与慢波焊接的面采用金属化处理。内芯I和套2的材料均采用无氧铜,内芯I的内表面镀铬,套2的内表面镀铬,波纹陶瓷的材料采用氧化铍。收集极外密封壁包括外筒4、套筒5、杯形件6和液冷接头7,所述外筒4靠近行波管慢波系统一端焊接液冷接头7,所述外筒4另一端焊接杯形件6,外筒、套筒和杯形件的材料均为无氧铜,液冷接头的材料为不锈钢。收集极底座包括接线端子、密封筒8、液冷接头9、异形件10和铝板15,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导电杆11、桶形件12和陶瓷13。所述接线端子焊接在密封筒8顶端,所述铝板15焊接在异形件10的侧面,所述密封筒8焊接在异形件10底部,所述液冷接头9与密封筒8焊接。所述密封筒8和所述异形件10的材料为无氧铜,所述液冷接头9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桶形件12的材料为无氧铜,所述导电杆11的材料为可伐材料,所述陶瓷13的材料为氧化铍陶瓷。所述支撑陶瓷14至少为一个,设置于内芯I与外筒4之间。本实施例中,支撑陶瓷为氧化铍陶瓷,数量为三个,在内芯I与外筒4之间沿周向均匀分布,并且与内芯I的凹槽紧密配合,所述支撑陶瓷14与内芯I和外筒4的接触面镀金属层。本技术的行波管收集极工作时,收集极内芯的热量直接传递到中间的无氧铜 壁,铜壁的热量通过冷却液带走,减少了陶瓷传递热量的程序,提高了收集极散热的效率。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密封壁、底座和至少一个支撑陶瓷,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内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底部,所述支撑陶瓷设置于内筒与外密封壁之间,所述内筒与外密封壁和底座之间填充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芯、套和波纹陶瓷,所述内芯穿过套与波纹陶瓷连接,所述波纹陶瓷与行波管的慢波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和套的内表面镀铬,所述内芯的材料为无氧铜。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壁包括外筒和套接于外筒的套筒,所述外筒靠近行波管慢波系统一端焊接液冷接头,所述外筒另一端焊接杯形件。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材料为无氧铜。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接线端子、密封筒、液冷接头、异形件和铝板,所述接线端子焊接在异形件顶端,所述铝板焊接在异形件的侧面,所述密封筒焊接在异形件(10)底部,所述液冷接头与密封筒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陶瓷的数量为三个,在内筒与外密封壁之间均匀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外表面设置有与支撑陶瓷紧密配合的凹槽,凹槽数量与支撑陶瓷数量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为碳氟液。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陶瓷为氧化铍陶瓷,所述支撑陶瓷与内筒与外密封壁的接触面镀金属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行波管收集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密封壁、底座和至少一个支撑陶瓷,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内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壁底部,所述支撑陶瓷设置于内筒与外密封壁之间,所述内筒与外密封壁和底座之间填充高绝缘性能的冷却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夏,贺兆昌,任振国,刘银波,程洁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