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防护格栅,包括外框、多个由所述外框的中心向四周方向延伸的辐条,所述辐条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风扇防护格栅,其能够有效降低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和有效降低气流与风扇防护格栅因碰撞而产生的涡流噪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风扇防护格栅的室外机及包括该室外机的空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风扇防护格栅。
技术介绍
分体式空调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分别安装在室内和室外,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管路和线路相连接。下面内容将结合附图对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的室外机进行详细介绍。请参考图I,图I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结构不意图。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01、热交换器02及风扇防护格栅03,其中,外壳01设有空气进口 031,外壳01内部设置有电机支架04,电机05通过电机支架04固定设置于外壳01内。 电机驱动风扇06转动,风扇06的外缘设有导流装置07,用于改善风扇06的流场,进而提高风机的工作效率。气流由空气进口 031穿过热交换器02后到达外壳01内,并在风扇06的驱动下经由风扇防护格栅03流出外壳01。请参考图2,图2为气流流线示意图。风扇06驱动气流时,由于空气主要受到风叶翼片061的压力面的压力及风叶翼片06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该两个力形成的合力与风扇防护格栅03并非垂直关系,而是成一定角度。因此流出风叶翼片061的气流以一定角度旋转的进入风扇防护格栅03。风扇防护格栅03主要作用是对风扇06、电机05等运动部件的安全防护,现有技术中的风扇防护格栅03考虑的是格栅的外观及安全标准的要求,通常采用纵横交错的荆条型或旋转辐条型,但未考虑格栅对气流的流场的影响。请参考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风扇防护格栅与气流关系示意图。显然,现有技术中的风扇防护格栅易导致气流与格栅产生强烈冲击,进而对排风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气流与风扇防护格栅碰撞处易产生涡流噪声。因此,如何降低风扇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及如何降低气流与风扇防护格栅碰撞而产生的涡流噪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防护格栅,其能够有效降低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和有效降低气流与风扇防护格栅因碰撞而产生的涡流噪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风扇防护格栅的室外机及包括该室外机的空调。本技术提供的风扇防护格栅,包括外框、多个由所述外框的中心向四周方向延伸的辐条,所述辐条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优选地,所述辐条的横截面边缘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大径圆弧段和第一小径圆弧段,且所述第一大径圆弧段的两端通过流线过渡至所述第一小径圆弧段的两端;所述辐条的横截面弦线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优选地,所述辐条的横截面边缘形状为长方形,且所述辐条的侧面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优选地,还包括以所述外框的中心为中心,同心分布的多个圈条,所述辐条将多个所述圈条串接于一起。优选地,所述圈条的横截面边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大径圆弧段和第二小径圆弧段,且所述第二大径圆弧段的两端通过流线过渡至所述第二小径圆弧段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圈条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风扇和风扇防护格栅,所述风扇防护格栅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扇防护格栅。优选地,所述风扇防护格栅包括与所述风扇的轮毂相对应的中心部,所述辐条的一端与所述中心部相连接,所述中心部为圆形或多边形,且所述中心部的直径或外切圆直径为所述轮毂直径的O. 9-1. I倍。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本技术提供的风扇防护格栅,包括外框、多个由所述外框的中心向四周方向延伸的辐条,所述辐条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如此设置,本技术提供的风扇防护格栅,由于其辐条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即室外机的风扇将气流吹至风扇防护格栅时,气流的流动矢量与辐条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度,由于气流与辐条之间的夹角较小,故气流与辐条的碰撞减少,进而有效降低了风扇防护格栅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即有效降低了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同时,有效降低了气流与风扇防护格栅因碰撞而产生的涡流噪音。本技术提供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辐条的横截面边缘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大径圆弧段和第一小径圆弧段,且所述第一大径圆弧段的两端通过流线过渡至所述第一小径圆弧段的两端;所述辐条的横截面弦线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需要说明的是,辐条的横截面边缘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大径圆弧段和第一小径圆弧段,系指当其安装至室外机的外壳时,其横截面靠近风扇的一端为第一大径圆弧段,远离风扇的一端为第一小径圆弧段,且第一大径圆弧段通过流线过渡至第一小径圆弧段,如此辐条采用类机翼形设计,具有较好的流线形状,风扇防护格栅对气流的阻力可进一步降低,进而进一步降低了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涡流噪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风扇和风扇防护格栅,所述风扇防护格栅为上述所述的风扇防护格栅。如此设置,本技术提供的室外机,其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较小,同时,其风扇防护格栅与气流因碰撞而产生的涡流噪音较小。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风扇防护格栅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相同,故本文不再赘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室外机的空调,同样,其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较小,同时,其风扇防护格栅与气流因碰撞而产生的涡流噪音较小。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结构不意图;图2为气流流线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风扇防护格栅与气流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扇防护格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扇和风扇防护格栅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扇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辐条结构示意图;图I-图 3 中外壳一01、热交换器一02、风扇防护格栅一03、空气进口一031、电机支架一04、电机一05、风扇一06、导流装置一07、风叶翼片一061 ;图4-图 7 中外框一11、福条一12、第一大径圆弧段一121、第一小径圆弧段一122、风扇一13、风扇翼片一 131、圈条一 14、空隙一 15、中心部一 1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防护格栅,其能够有效降低防护格栅对排放风量的影响和有效降低气流与风扇防护格栅因碰撞而产生的涡流噪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风扇防护格栅的室外机及包括该室外机的空调。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4至图7,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扇防护格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扇和风扇防护格栅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风扇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辐条结构示意图。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风扇防护格栅,包括外框11、多个由外框11的中心向四周方向延伸的辐条12,其中,辐条12与来流之间的夹角β小于或等于10度。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风扇防护格栅,由于其辐条12与来流之间的夹角β小于或等于10度,即室外机的风扇13将气流吹至风扇防护格栅时,气流的流动矢量与辐条12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度,由于气流与辐条12之间的夹角β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防护格栅,包括外框、多个由所述外框的中心向四周方向延伸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与来流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彪,董术海,余锐生,肖忠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