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及红外加热器,能够提高红外热能的转换率,提高使用效率。其中,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包括:燃气管道,其侧壁上分布有燃气喷嘴;红外热能转换板,其固定在所述燃气管道上,并罩在所述燃气喷嘴外侧,并与所述燃气喷嘴相距一距离;其中,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具有穿透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及红外加热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陶瓷板、金属毡(金属丝编织网)等材料作为红外热能的转换介质。通过对陶瓷板、金属毡等材料进行平面铺展,并使用燃气加热这些材料使其产生红外线,从而实现热能转换。现有方案中的红外转换率较低、效率低、耗能高、材料易损、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及红外加热器,能够提高红外热能的转换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包括燃气管道,其侧壁上分布有燃气喷嘴;红外热能转换板,其固定在所述燃气管道上,并罩在所述燃气喷嘴外侧,并与所述燃气喷嘴相距一距离;其中,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具有穿透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燃气喷嘴沿所述燃气管道的轴线的一侧分布;和/ 或,所述燃气喷嘴为圆形孔状或方形孔状或缝隙状。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在所述燃气管道的径向的截面为U型。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背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凹凸结构。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凹部结构对应背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凸部结构;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凸部结构对应背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凹部结构。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同一面上的凹部结构与凸部结构交替排列;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上的穿透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位于所述凹部结构与所述凸部结构之间。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红外热能转换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对反射板,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燃气管道上的所述燃气喷嘴沿所述管道轴线方向的两侧,所述一对反射板之间构成夹角,所述燃气喷嘴位于所述夹角范围内。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安装在所述一对反射板上,以固定在所述燃气管道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前述的红外热能转换结构的红外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匀或非均匀排布的一组或多组所述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一组或多组所述红外热能转 换结构集成在一个箱体中。通过本技术的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及红外加热器,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I.提高红外热能的转换率。红外热能转换板完全包围燃气管道上的具有燃气喷嘴的外壁部分,使燃气从燃气喷嘴喷出时在燃气管道与红外热能转换板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燃气层,同时红外热能转换板的朝向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的凹凸结构能够增加燃气的燃烧面积,能够更快对红外热能转换板进行加热,提高了红外热能的转换率。红外热能转换板上具有的穿透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能够在燃气燃烧时增加氧气的供应,能够进一步加快对红外热能转换板的加热,提高了红外热能的转换率。2.提高使用效率。红外热能转换板的背向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凹凸结构可使红外热能转换板能够以更大面积和更大强度产生远红外线,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反射板能够使红外热能转换板产生的远红外线的辐射方向更集中,使热能集中利用,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I为本技术的红外热能转换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红外热能转换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包括燃气管道,其侧壁上分布有燃气喷嘴;红外热能转换板,其固定在所述燃气管道上,并罩在所述燃气喷嘴外侧,并与所述燃气喷嘴相距一距离;其中,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具有穿透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燃气管道即为常见的燃气管道,燃气管道可为圆形管道、方形管道或三角形管道,优选地,燃气管道选择使用圆形管道。可在燃气管道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燃气喷嘴,当设置多个燃气喷嘴时,多个燃气喷嘴设置在管道轴线的一侧,以便于设置红外热能转换板,并对红外热能转换板加热后产生的远红外线进行集中利用。优选地,燃气喷嘴可均匀分布,使红外热能转换板的受热均匀;当无较高要求时,燃气喷嘴也可非均匀分布。优选地,燃气喷嘴可为圆形孔状或方形孔状或缝隙状,燃气喷嘴可直接在燃气管道上切割形成,或钻孔形成,或铸造形成。红外热能转换板可部分或完全包围燃气管道,但要完全包围燃气管道上分布有燃气喷嘴的部分,并完全罩在燃气喷嘴上。且红外热能转换板不与燃气管道相接触,相距一距离,该距离可为2-5厘米。红外热能转换板将燃气喷嘴喷出的燃气汇聚在燃气管道处,使燃气管道与红外热能转换板之间形成具有压力的燃气层,使燃气对红外热能转换板进行充分加热。·在红外热能转换板的内壁,即朝向燃气管道的一面上设置凹凸结构。例如,凹凸结构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凹部和凸部的连接处具有穿透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为燃气的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燃气更快燃烧,加快对红外热能转换板的加热,提高转换效率。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燃气喷嘴沿所述燃气管道的轴线的一侧分布;和/ 或,所述燃气喷嘴为圆形孔状或方形孔状或缝隙状。多个燃气喷嘴设置在管道轴线的一侧,以便于设置红外热能转换板,并对红外热能转换板加热后产生的远红外线进行集中利用。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在所述燃气管道的径向的截面为U型。当燃气管道为圆形管道时,红外热能转换板在沿燃气管道的径向的截面为U型,可便于与圆形的燃气管道相配合,以将燃气管道包裹起来。U型结构可由材料直接折弯形成。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背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凹凸结构。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凹部结构对应背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凸部结构;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凸部结构对应背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上的凹部结构。在红外热能转换板的背向燃气管道的一面也设置凹凸结构,可增大红外热能转换板受热后产生远红外线的面积。优选地,使用桥式冲压工艺,在燃气管道的内壁和外壁上同时冲压形成凹凸结构。优选地,使用桥式冲压工艺得到的红外热能转换板,外壁上的凹部结构对应内壁上的凸部结构,外壁上的凸部结构对应内壁上的凹部结构。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同一面上的凹部结构与凸部结构交替排列;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上的穿透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位于所述凹部结构与所述凸部结构之间。在红外热能转换板的同一面上,凹部结构与凸部结构形状相同,便于制造。凹部结构与凸部结构交替排列,优选地,凹部结构与凸部结构紧密排列,可极大地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热能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管道,其侧壁上分布有燃气喷嘴;红外热能转换板,其固定在所述燃气管道上,并罩在所述燃气喷嘴外侧,并与所述燃气喷嘴相距一距离;其中,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朝向所述燃气管道的一面具有凹凸结构,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具有穿透所述红外热能转换板的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
申请(专利权)人:王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