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云霞专利>正文

车道反光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801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道反光座,其包括反光元件(2)和基座(1),基座(1)为中空的,反光元件(2)套在基座(1)中,并可沿基座(1)内壁上下移动;在基座(1)的底部设有弹性元件(3),并且在弹性元件(3)的作用下,反光元件(2)的梯形平台伸出基座(1)的上沿(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道反光座较传统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对路面破坏小,对车辆震动小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面标记,特别是区分不同车道的指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车道上设有的反光标记突出在车道之上,当车辆变换车道或转弯时,常常会在这些反光标记上碾过。因此,常常可见到路面上破损的反光标记,且这些反光标记通常是才安装不久的,造成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当车辆碾过反光标记时往往造成较大的震动,使得驾驶入因一时心慌而导致应变上的失误,尤其是当摩托车和自行车压过此类反光标记 时会产生巨大震动,影响到行车人员的重心,易引发意外事故。再者,传统的反光标记深入路面约仅I厘米,故一旦损坏或更新时,往住其原安装位置四周因车辆的冲击而道到破坏,无法原地安装,需重新挖掘或填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冲击,不致对车辆造成大的震动的车道反光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道反光座,包括反光元件和基座,其特征在于,基座为中空的,反光元件套在基座中,并可沿基座内壁上下移动;在基座的底部设有弹性元件,并且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反光元件的梯形平台伸出基座的上沿。优选地,基座上沿的四侧设为斜面,与反光元件的梯形平台相衔接。优选地,基座内侧四壁凹陷有滑槽;反光元件底部四侧设有凸沿,凸沿上套有弹性橡胶圈,凸沿套合在滑槽中。优选地,反光元件为凸圆形体或长方梯形体。本技术提供的车道反光座较传统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对路面破坏小,对车辆震动小等优点。下面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其结构,结构的改进,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常态时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受车辆碾压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3,本技术设有一中空状的四方形基座1,用以内置一作反光功能的反光元件2,该基座I上沿四侧为斜面,与露在基座外的反光元件2上的梯形平台相衔接。而基座I底部的四角分别设有四个套有弹性垫121的脚柱12。当安装在路面的凹洞内时,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备脚柱12之间则开有缺口 13,令基座I内因下雨所渗入的少许水可由缺口 13向外排出。基座I内壁凹陷成滑槽14,而反光元件2底部四侧延伸有凸沿21,恰能套合在滑槽14内,且可在基座I内上下滑动。在基座I靠底部的内侧壁上用螺杆固定有相对的弹性元件3。该弹性元件3在常态下能将反光元件2向上抬升,使反光元件2的梯型平台恰能露出基座I上方的开口。通过弹性元件3,反光元件2能够在受到车轮4压力时,向下滑动,并在外力消逝后,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在反光元件2的凸沿21上,套合有弹性橡胶圈22。当弹性元件3处于常态时,弹性橡胶圈22与滑槽14上方的截止面141紧密贴合,以防止下雨时雨水渗入。请同时参阅图3,4,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车道上所开的凹洞中。在常态时,反光元件2上的梯型平台露出基座I外,而当车辆压碾过时,由于梯型平台与基座I上方四侧的斜面11成一适当的倾斜面,故能防止车轮4的直接冲击,且当反光元件2受压时,弹性体2变形使反光元件2急速下沉,同时基座I底部的弹性垫适当地避震。本技术的上述设计防止了车辆产生剧烈震动,具有极佳的安全效果。当车轮碾压过后,反光元件2在弹性体 3的作用下,迅速回升,恢复到常态。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为弹性片,也可以用橡胶弹簧或螺旋状压缩弹簧。反光元件2也可设计成凸圆形体或长方梯形体。本技术提供的车道反光座,较传统的反光标记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设计有弹性体而形成一缓冲,因此较传统的车道反光座能耐受车轮的冲击力,使反光元件不易脱落。2.另因基座需容置因受压而下行的反光元件,因此基座的长度较传统装置长。本实施例中基座深入路面下约3cm,且系中空状的四方形,故受到瞬间的冲击后,其受力已分散至四周,因此基座因冲击而脱离原位的机率也大大降低。同时对路面破坏也降至最低,因此当需要更换车道反光座时,只需将损坏的反光座取出,放入新的反光座即可。3.另一方面,由于本技术提供的车道反光座突出地面的部分较传统装置降低,因此驾驶人员在车轮碾压过反光座时,不致因所产生的震动而受到惊吓,从而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权利要求1.一种车道反光座,包括反光元件⑵和基座(I),其特征在于,基座⑴为中空的,反光元件(2)套在基座(I)中,并可沿基座(I)内壁上下移动;在基座(I)的底部设有弹性元件(3),并且在弹性元件(3)的作用下,反光元件(2)的梯形平台伸出基座⑴的上沿(1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道反光座,其特征在于在基座(I)上沿(11)的四侧设为斜面,与反光元件(2)的梯形平台相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道反光座,其特征在于基座(I)内侧四壁凹陷有滑槽(14);反光元件(2)底部四侧设有凸沿(21),凸沿(21)上套有弹性橡胶圈(22),凸沿(21)套合在滑槽(14)中。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道反光座,其特征在于反光元件(2)为凸圆形体或长方梯形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道反光座,其包括反光元件(2)和基座(1),基座(1)为中空的,反光元件(2)套在基座(1)中,并可沿基座(1)内壁上下移动;在基座(1)的底部设有弹性元件(3),并且在弹性元件(3)的作用下,反光元件(2)的梯形平台伸出基座(1)的上沿(11)。本技术提供的车道反光座较传统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对路面破坏小,对车辆震动小等优点。文档编号E01F9/06GK202672062SQ201220287870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李云霞, 张忠, 刘红莹 申请人:李云霞, 张忠, 刘红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道反光座,包括反光元件(2)和基座(1),其特征在于,基座(1)为中空的,反光元件(2)套在基座(1)中,并可沿基座(1)内壁上下移动;在基座(1)的底部设有弹性元件(3),并且在弹性元件(3)的作用下,反光元件(2)的梯形平台伸出基座(1)的上沿(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霞张忠刘红莹
申请(专利权)人:李云霞张忠刘红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