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横置的容器,容器的一端有进水口,另一端有出水口,内部由开有过水洞口的池体隔墙分隔为至少一格沉淀池和至少一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内部由泥水分隔底板分隔为污水处理空间和污泥处理空间,泥水分隔底板上开有沉泥洞口,清掏排气通道连通污泥处理空间,污水处理空间的过水截面设有填料或截污装置。该处理装置能够逐级截留、存纳污染物并将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分开,同时实现污水净化和污泥减量化处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及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粪池等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污水与污泥往往混合在一起,污泥沉积在容器的下部,污泥分解所产生的消化气上浮,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造成影响,由于污水中悬浮物沉降不理想,造成污水处理的水质不理想。因此,将污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并且将污泥产生的消化气引导到污水之外的空间,这样就能避免影响污水中的污染物沉降。同时将污泥集中起来存纳在特定空间,增大污泥的浓度,也有利于污泥的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将污水、污泥、消化气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个横置的剖立面截面为矩形或圆形的污水处理容器,容器的一端是至少一个进水口,对应容器的另一端是至少一个出水口,容器内部由设有至少一个过水洞口的池体隔墙分隔为至少一格沉淀池或消化池空间和至少一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内部由位于中部的平行于池底板的泥水分隔底板分隔为上部的污水处理空间和下部的污泥处理空间,池顶有检查口,在检查口下方,由竖向的泥水分隔墙或者由泥水分隔墙与池体隔墙围成清掏排气通道,或者设置竖向的管道作为清掏排气通道,清掏排气通道下口连通污泥处理空间,上开口高出池内水面,在容器内至少一个污水处理空间的过水断面或过水洞口部位设置填料或截污装置,泥水分隔底板上有至少一个沉泥洞口,沉泥洞口向下安装着沉泥管,池体隔墙的上部有连通相邻空间的通气孔,池体池壁上部向外设有至少一道排气管。所述横置的污水处理容器的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或采用砖砌及混凝土组合建造,或采用复合工程材料制造。所述沉泥管安装在沉泥洞口部位,沉泥管向下伸向泥水分隔底板的下方,沉泥管的上开口连通沉泥洞口,沉泥管的下端呈弯头状沿斜下方连通污泥处理空间,沉泥管的下开口是竖向的开口,位于沉泥管下端的侧面,下开口的上端与泥水分隔底板的下平面之间有一定间距。所述的由竖向泥水分隔墙或者由泥水分隔墙与池体隔墙围成清掏排气通道,是由相互平行的竖向泥水分隔墙围成截面是矩形的通道,或者由两道平行的泥水分隔墙与两侧的池体隔墙或池壁围成截面是矩形的通道,或者由两道平行的泥水分隔墙和一侧池体隔墙及与该池体隔墙平行的另一道泥水分隔墙围成截面是矩形的通道,泥水分隔墙下部与泥水分隔底板连接,连通污泥处理空间,清掏排气通道在泥水分隔底板上开口或者将泥水分隔底板分隔为两块。所述泥水分隔底板的上平面坡向沉泥洞口。本技术适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有益之处在于能够拦截污染物,净化污水,设有污泥存纳空间进行污泥的消解,实现污泥与污水的分别处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的结构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视图。图3是图I的B-B视图。图4是图2的C-C视图。附图中,I、池壁;2、进水口 ;3、出水口 ;4、池体隔墙;5、检查口 ;6、排气管;7、填料或截污装置;8、过水洞口 ;9、泥水分隔底板;10、沉泥管;11、沉淀池或消化池空间;12、池底 板;13、泥水分隔墙;14、污泥处理空间;15清掏排气通道;16、污水处理空间;17、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2、3、4所示实施方案的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是一个横置的污水处理容器,容器内由三道池体隔墙4分隔为一格沉淀池空间11和三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沉淀池的一端的池壁I上有进水口 2,对应容器另一端池壁I上有出水口 3,池体隔墙4上有过水洞口 8,在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中部由两块泥水分隔底板9和两道平行的泥水分隔墙13,将内部空间分为污水处理空间16和污泥处理空间14,在两道泥水分隔墙之间是清掏排气通道15,连通着污泥处理空间14,在污水处理空间16的过水截面上设置有填料或截污装置7,清掏排气通道15的上方是检查口 5,池壁向外有排气管6,池体隔墙4的上部有通气孔17。权利要求1.一种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横置的剖立面截面为矩形或圆形的污水处理容器,容器的一端是至少一个进水口,对应容器的另一端是至少一个出水口,容器内部由设有至少一个过水洞口的池体隔墙分隔为至少一格沉淀池或消化池空间和至少一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内部由位于中部的平行于池底板的泥水分隔底板分隔为上部的污水处理空间和下部的污泥处理空间,池顶有检查口,在检查口下方,由竖向的泥水分隔墙或者由泥水分隔墙与池体隔墙围成清掏排气通道,或者设置竖向的管道作为清掏排气通道,清掏排气通道下口连通污泥处理空间,上开口高出池内水面,在容器内至少一个污水处理空间的过水断面或过水洞口部位设置填料或截污装置,泥水分隔底板上有至少一个沉泥洞口,沉泥洞口向下安装着沉泥管,池体隔墙的上部有连通相邻空间的通气孔,池体池壁的上部向外设有至少一道排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置的污水处理容器的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或采用砖砌及混凝土组合建造,或采用复合工程材料制造。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泥管安装在沉泥洞口部位,沉泥管向下伸向泥水分隔底板的下方,沉泥管的上开口连通沉泥洞口,沉泥管的下端呈弯头状沿斜下方连通污泥处理空间,沉泥管的下开口是竖向的开口,位于沉泥管下端的侧面,下开口的上端与泥水分隔底板的下平面之间有一定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竖向泥水分隔墙或者由泥水分隔墙与池体隔墙围成清掏排气通道,是由相互平行的竖向泥水分隔墙围成截面是矩形的通道,或者由两道平行的泥水分隔墙与两侧的池体隔墙或池壁围成截面是矩形的通道,或者由两道平行的泥水分隔墙和一侧池体隔墙以及与该池体隔墙平行的另一道泥水分隔墙围成截面是矩形的通道,泥水分隔墙下部与泥水分隔底板连接,连通污泥处理空间,清掏排气通道在泥水分隔底板上开口或者将泥水分隔底板分隔为两块。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隔底板的上平面坡向沉泥洞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横置的容器,容器的一端有进水口,另一端有出水口,内部由开有过水洞口的池体隔墙分隔为至少一格沉淀池和至少一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内部由泥水分隔底板分隔为污水处理空间和污泥处理空间,泥水分隔底板上开有沉泥洞口,清掏排气通道连通污泥处理空间,污水处理空间的过水截面设有填料或截污装置。该处理装置能够逐级截留、存纳污染物并将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分开,同时实现污水净化和污泥减量化处理。文档编号C02F1/20GK202671281SQ20122037199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赵峰 申请人:赵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分离泥水处理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是一个横置的剖立面截面为矩形或圆形的污水处理容器,容器的一端是至少一个进水口,对应容器的另一端是至少一个出水口,容器内部由设有至少一个过水洞口的池体隔墙分隔为至少一格沉淀池或消化池空间和至少一格三相分离处理空间,三相分离处理空间的内部由位于中部的平行于池底板的泥水分隔底板分隔为上部的污水处理空间和下部的污泥处理空间,池顶有检查口,在检查口下方,由竖向的泥水分隔墙或者由泥水分隔墙与池体隔墙围成清掏排气通道,或者设置竖向的管道作为清掏排气通道,清掏排气通道下口连通污泥处理空间,上开口高出池内水面,在容器内至少一个污水处理空间的过水断面或过水洞口部位设置填料或截污装置,泥水分隔底板上有至少一个沉泥洞口,沉泥洞口向下安装着沉泥管,池体隔墙的上部有连通相邻空间的通气孔,池体池壁的上部向外设有至少一道排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
申请(专利权)人:赵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