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弯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669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性弯笼,包括呈弧形设置的盖子通道,盖子通道包括若干根用于约束盖子的弧形导杆,盖子通道的两侧设有磁性盒组件,所述的磁性盒组件内设有多个磁体组,所述的磁体组包括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在盖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弯笼在输送盖子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盖边面大面积擦伤、导致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传输过程盖子无擦伤,可以明显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值得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件的传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罐盖生产线上的磁性弯Jiii O
技术介绍
在生产罐头、茶叶、食品等罐体类包装产品的企业,在罐体生产过程中,罐体两头的端盖,它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从板料到成型到包装要经过许多道工艺,每道工艺的 设备都不一样,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转换,所以每道工艺都需要通过进盖、成型、出盖、盖子收集及整理的过程,再输送到下一道工艺的设备上。每道工艺的进盖、成型、出盖,盖子都是一片片输送的,因为盖子输送过程需要上升或降低盖子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加工机械,因此,盖子的输送通道上存在拐弯结构,约束盖子拐弯路径的结构通常称作弯笼,传统的弯笼结构如附图3所示它由限位杆11和限位杆固定圈12组成。限位杆在盖子周围基本均匀分布,组成一个盖子通过的通道,限位杆固定圈起固定限位杆作用,使多根限位杆形成一个整体。传统的弯笼在盖子输送过程中,无论输送的方式是从水平转换成竖直还是从竖直转换成水平,盖子都会受到重力与推力的作用,在转弯部位的内侧受到挤压,易造成盖边面大面积擦伤,盖型愈大,愈容易造成擦伤,同时盖子相互挤压容易造成传输堵塞。加大弯笼的转弯半径,擦伤及堵塞问题会稍许有些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而且会有更多的场地空间被占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弯笼在输送盖子的过程中易造成盖边面大面积擦伤、导致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输顺畅且无擦伤的磁性弯笼。本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磁性弯笼,设置在盖子输送通道的拐弯处,所述的磁性弯笼包括呈弧形设置的盖子通道,盖子通道包括若干根用于约束盖子的弧形导杆,盖子通道的两侧设有磁性盒组件,所述的磁性盒组件内设有多个磁体组,所述的磁体组包括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在盖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本技术盖子通道中用于约束盖子的弧形导杆结构与传统的弯笼结构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的是在弯笼的左右两侧增设了磁性盒组件,且磁性盒组件产生的磁场呈一段强磁场与一段弱磁场沿盖子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连续分布,且弯笼入口的第一磁体组设为强磁体组,这样当盖子进入弯笼时,先在两侧强磁场的吸力及悬浮磁力的作用下,盖子平稳的悬浮在空中,停留的位置是进入处偏下一点,这样盖子在占满强磁区后,进口处再进入盖子的话,停在强磁区的最下面的盖子在受到上面盖子的重力作用而离开强磁区进入弱磁区,由于弱磁区的磁场较弱,无法悬浮盖子,其磁场的作用只是保证盖子平稳地通过弱磁区而不发生反盖现象,掉下的盖子通过弱磁区而进入下一段强磁区后,即停留在下一段强磁区的上端,弯笼的上端进入盖子后,将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处于下面的盖子将一层一层地往下掉,最后在弯笼的底部输出,从而完成盖子的拐弯任务,只要强弱磁区的宽度及间隔得当,进入弯笼的盖子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会足够分散,即使有重力与推力的作用,盖子也不易重叠,呈均匀散开状往前行,这样盖子与盖子之间就不会有挤压,也就不会造成盖边面擦伤,即使是大盖型,也不用加大弯笼的转弯半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弯笼在输送盖子的过程中易造成盖边面大面积擦伤、导致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节约了场地空间。作为优选,磁体组为成对设置的永磁体,每一磁体组内的永磁体为两对,分别设置在盖子通道的左右两侧,盖子通道两侧的永磁体磁极极性对称,处于盖子通道同一侧的永磁体磁极极性相反,永磁体远离盖子通道中心的一侧设有导磁板,靠近盖子通道中心一侧的两个永磁体之间设有隔磁板。通常盖子的结构很薄,重量较轻,因此普通永磁体产生的磁场足以使盖子掉落的时候处于悬浮状态,采用永磁体不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成本很低;对称设置的永磁体可以在盖子通道两侧形成两个闭合的磁路,两个磁路在盖子上的磁力线方向一致,有利于盖子的平稳悬浮。作为优选,盖子通道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结构的侧板,侧板的横截面呈U形,U形 的开口处设有固定条,磁体组设置在侧板的U形结构内。固定条通过螺栓将导磁板与侧板连接固定。作为优选,导杆为四至六根,导杆之间构成用于约束盖子相对位置的空间通道,盖子通道两侧的磁性盒组件之间设有连接板。导杆是用来限制盖子位置的,四至六根导杆可以将盖子的位置固定,连接板可以使盖子通道两侧的磁性盒组件连成一体。作为优选,强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盖子的宽度。强磁体的宽度较小,相应的磁场宽度也较小,这样的结构由于磁力线相对集中较薄的横向区域,盖子悬浮在强磁场中时其盖子平面只能与磁力线平行,因此不会出现盖子转动引起反盖的情形。作为优选,弱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强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这种结构弱磁区的宽度大于强磁区宽度,由于盖子只能在强磁区停留,因此可以保证盖子足够地分散开。作为优选,弱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与强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I. 2比I至3比I。作为优选,强磁体组上永磁体的磁场强度是弱磁体组上永磁体磁场强度的2. 5至6倍。作为优选,弧形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板(8)与下安装板(9),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的板面相互垂直。作为优选,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在盖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等间隔均匀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弯笼在输送盖子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盖边面大面积擦伤、导致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传输过程盖子无擦伤,可以明显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磁性弯笼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磁性弯笼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弯笼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子,2.固定条,3.导磁板,4.永磁体,5.侧板,6.隔磁板,7.导杆,8.上安装板,9.下安装板,10.连接板,11.限位杆,12.限位杆固定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具体 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在如图I图2所示的实施例I中,一种磁性弯笼,设置在盖子输送通道的拐弯处,所述的磁性弯笼包括呈弧形设置的盖子通道,盖子通道包括四根用于约束盖子的弧形导杆7,导杆之间构成用于约束盖子相对位置的空间通道,弧形导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板8与下安装板9,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的板面相互垂直。盖子通道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结构的侧板5,侧板的横截面呈U形,U形的开口处设有固定条2,侧板的U形结构内设有设有磁性盒组件,两侧的磁性盒组件之间设有连接板10,所述的磁性盒组件内设有多个磁体组,所述的磁体组为成对设置的永磁体4,每一磁体组内的永磁体为两对,分别设置在盖子通道的左右两侧,盖子通道两侧的永磁体磁极极性对称,处于盖子通道同一侧的永磁体磁极极性相反,永磁体远离盖子通道中心的一侧设有导磁板3,靠近盖子通道中心一侧的两个永磁体之间设有隔磁板6。所述的磁体组包括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弯笼入口的第一磁体组为强磁体组,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在盖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等间隔均匀设置,强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盖子I的宽度,强磁体组上永磁体的磁场强度是弱磁体组上永磁体磁场强度的2. 5倍,弱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与强磁体组上的永磁体在盖子通道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I. 2比I。实施例2实施例2的导杆为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性弯笼,设置在盖子输送通道的拐弯处,其特征是:所述的磁性弯笼包括呈弧形设置的盖子通道,盖子通道包括若干根用于约束盖子的弧形导杆(7),盖子通道的两侧设有磁性盒组件,所述的磁性盒组件内设有多个磁体组,所述的磁体组包括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强磁体组及弱磁体组在盖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江波杨春香李恒山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