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441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包括定位套筒和弹性支撑;所述定位套筒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组成;所述定位套筒的下部分固定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支撑包括接头、壳套、弹簧和球面支撑;所述球面支撑包括导向杆、凸沿和球面触头;所述接头由导向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所述固定部分套入壳套一端并固定,且固定部分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滑动槽;所述球面支撑的导向杆和凸沿设置在壳套内,且球面触头从壳套另一端的孔洞穿出,凸沿的直径大于孔洞直径;所述导向杆的部分穿插在接头上固定部分的滑动槽内,且导向杆上套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不同直径的工件同轴装配时精度不高且安装不方便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的定心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定心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装配是机械制造中最后决定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工艺过程。即使是全部合格的零件,如果装配不当,往往也不能形成质量合格的产品。而在装配车间,经常会遇到几个零件装配后要求同轴的情况,传 统的做法常常是采用芯棒定位,但如果遇到不同直径的柱面,则芯棒各段的同轴度要求就会很高,而且需要制造大量的芯棒来适应各种不同直径的同轴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有效且能适应各种不同内径工件装配的自动定心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定位套筒和弹性支撑;所述定位套筒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组成;所述定位套筒的下部分固定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弹性支撑。上述弹性支撑包括接头、壳套、弹簧和球面支撑;所述球面支撑包括导向杆、凸沿和球面触头;所述接头由导向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所述固定部分套入壳套一端并固定,且固定部分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滑动槽;所述球面支撑的导向杆和凸沿设置在壳套内,且球面触头从壳套另一端的孔洞穿出,凸沿的直径大于孔洞直径;所述导向杆有部分穿插在接头上固定部分的滑动槽内,且导向杆上套有弹簧,弹簧的直径大于滑动槽的直径小于凸沿的直径。上述定位套筒的上半部分的直径小于下半部分的直径。上述壳套与接头固定的一端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孔,而接头的固定部分上对应的设有两个固定孔,由螺钉穿过固定孔将壳套和接头固定连接在一起。上述定位套筒的下半部分上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连接孔;所述弹性支撑的接头插在连接孔内,且接头与连接孔为过盈配合。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根据三点决定一个圆的原理能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工件的同轴装配;(2)本技术因为有弹性支承的存在,使得定位套筒能够自动定位在两个工件的同轴上,操作十分简单,效率十分高,而且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广。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弹性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I至图3,本技术包括定位套筒I和弹性支撑2 ;所述定位套筒I由上半部分11和下半部分12组成;所述定位套筒I的上半部分11的直径小于下半部分12的直径;所述弹性支撑2包括接头21、壳套22、弹簧23和球面支撑24 ;所述球面支撑24包括导向杆241、凸沿242和球面触头243 ;所述接头21由导向部分211和固定部分212组成;所述固定部分212套入壳套22 —端并固定,且固定部分21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滑动槽213 ;所述壳套22与接头21固定的一端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孔,而接头21的固定部分212上对应的设有两个固定孔,由螺钉3穿过固定孔将壳套22和接头2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球面支撑24的导向杆241和凸沿242设置在壳套22内,且球面触头243从壳套22另一端的孔 洞穿出,凸沿242的直径大于孔洞直径;所述导向杆241有部分穿插在接头21上固定部分212的滑动槽213内,且导向杆241上套有弹簧23,弹簧23的直径大于滑动槽213的直径小于凸沿242的直径;所述定位套筒I的下半部分12上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连接孔;所述弹性支撑2的接头21插在连接孔内,且接头21与定位套筒I上的连接孔为过盈配八口 ο不同直径工件同轴装配时,可将工件A套在定位套筒I的上半部分11,然后将工件B套在连接有三个弹性支撑2的定位套筒I的下半部分12,由于三个弹性支撑2的弹力作用,使得三个弹性支撑2始终与工件B的孔保持接触,且为点接触,根据三点决定一个圆的原理,实现自动定心,从而实现工件A和工件B始终为同轴状态。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包括定位套筒(I)和弹性支撑(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O由上半部分(11)和下半部分(12)组成;所述定位套筒(I)的下部分(12)固定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弹性支撑(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2)包括接头(21)、壳套(22)、弹簧(23)和球面支撑(24);所述球面支撑(24)包括导向杆(241 )、凸沿(242 )和球面触头(243 );所述接头(21)由导向部分(211)和固定部分(212 )组成;所述固定部分(212)套入壳套(22)—端并固定,且固定部分(21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滑动槽(213);所述球面支撑(24)的导向杆(241)和凸沿(242)设置在壳套(22)内,且球面触头(243)从壳套(22)另一端的孔洞穿出,凸沿(242)的直径大于孔洞直径;所述导向杆(241)有部分穿插在接头(21)上固定部分(212)的滑动槽(213)内,且导向杆(241)上套有弹簧(23),弹簧(23)的直径大于滑动槽(213)的直径小于凸沿(24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I)的上半部分(11)的直径小于下半部分(1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套(22)与接头(21)固定的一端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孔,而接头(21)的固定部分(212 )上对应的设有两个固定孔,由螺钉(3)穿过固定孔将壳套(22)和接头(21)固定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I)的下半部分(12)上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连接孔;所述弹性支撑(2)的接头(21)插在连接孔内,且接头(21)与连接孔为过盈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包括定位套筒和弹性支撑;所述定位套筒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组成;所述定位套筒的下部分固定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支撑包括接头、壳套、弹簧和球面支撑;所述球面支撑包括导向杆、凸沿和球面触头;所述接头由导向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所述固定部分套入壳套一端并固定,且固定部分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滑动槽;所述球面支撑的导向杆和凸沿设置在壳套内,且球面触头从壳套另一端的孔洞穿出,凸沿的直径大于孔洞直径;所述导向杆的部分穿插在接头上固定部分的滑动槽内,且导向杆上套有弹簧。本技术有效解决了不同直径的工件同轴装配时精度不高且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文档编号B25B11/00GK202668460SQ20122030893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海兰, 李小平 申请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定心装置,包括定位套筒(1)和弹性支撑(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1)由上半部分(11)和下半部分(12)组成;所述定位套筒(1)的下部分(12)固定设有三个各自呈120°分布的弹性支撑(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兰李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