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泽云专利>正文

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272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包括一级搅拌机和二级搅拌机,一级搅拌机的出料口与二级搅拌机的入料口相连,一级搅拌机包括U形壳体和设置在U形壳体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一级搅拌轴,其中一根一级搅拌轴上设置有左旋桨叶片,另一根上则设置有右旋桨叶片;二级搅拌机包括U形机体和设置在U形机体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二级搅拌轴,其中一根二级搅拌轴上分别交错设置有外层左螺旋叶片和内层右螺旋叶片,另一根则分别交错设置有内层左螺旋叶片和外层右螺旋叶片,外层左螺旋叶片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右螺旋叶片,外层右螺旋叶片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左螺旋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搅拌效率高,搅拌效果好,且降低了功耗、充填成本、故障率和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搅拌机
,尤其是一种用于矿山尾矿处理的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
技术介绍
为充分回收地下资源,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充填法采矿已成为采矿业发展的趋势。因此,通过对尾矿性态、尾矿输送技术、低热高强胶凝材料机理研究和必要的检测手段来降低充填成本,对提高尾矿制备和充填能力,实现尾矿高浓度连续充填,进一步提高胶结充填体强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在矿山充填工程项目中,高浓度搅拌机是制备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国内采用的大都为立式搅拌机。立式搅拌机的处理容量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立式搅拌机 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随着搅拌机使用时间的增加,筒体下部会有大量的膏体积淀,不仅增大了搅拌机的功耗,而且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搅拌效率高,搅拌效果好且降低功耗和充填成本的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包括一级搅拌机和二级搅拌机,一级搅拌机的出料口与二级搅拌机的入料口相连,一级搅拌机包括U形壳体和设置在U形壳体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一级搅拌轴,其中一根一级搅拌轴上设置有左旋桨叶片,另一根一级搅拌轴上则设置有右旋桨叶片;二级搅拌机包括U形机体和设置在U形机体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二级搅拌轴,其中一根二级搅拌轴上分别交错设置有外层左螺旋叶片和内层右螺旋叶片,另一根二级搅拌轴则分别交错设置有内层左螺旋叶片和外层右螺旋叶片,外层左螺旋叶片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右螺旋叶片,外层右螺旋叶片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左螺旋叶片。一级搅拌轴与二级搅拌轴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变频电机。为了提高搅拌效率,左旋桨叶片和右旋桨叶片与一级搅拌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至 20。。外层左螺旋叶片和外层右螺旋叶片通过外支架与二级搅拌轴连接,所述的内层右螺旋叶片和内层左螺旋叶片通过内支架与二级搅拌轴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内支架和外支架与二级搅拌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至 20°。U形壳体内侧面贴附有可提高U形壳体底部高度和受压强度的U形内层衬板。U形机体内侧面贴附有两块可契合螺旋式搅拌运动轨迹并改善搅拌效果的C形衬板。U形机体顶部开口两侧之间间隔设置有防止U形机体变形的拉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结构简单,搅拌效率高,搅拌效果好,且降低了功耗、充填成本、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一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级搅拌机的轴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二级搅拌机的轴视图。图中1-1. 一级搅拌机的出料口 1-2. U形壳体1-3. —级搅拌轴1_4.左旋桨·叶片1-5.右旋桨叶片1-6. U形内衬板2-1. 二级搅拌机的入料口 2-2. U形机体2-3.二级搅拌轴2-4.外层左螺旋叶片2-5.内层右螺旋叶片2-6.内层左螺旋叶片2-7.外层右螺旋叶片2-8.外支架2-9.内支架2-10. C形衬板2-11.拉杆3.联轴器4.变频电机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I至图4所示的一种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包括一级搅拌机和二级搅拌机,一级搅拌机的出料口 1-1与二级搅拌机的入料口 2-1相连。一级搅拌机的一级搅拌轴1-3与二级搅拌机的二级搅拌轴2-3分别通过联轴器3连接有变频电机4。一级搅拌机包括U形壳体1-2和设置在U形壳体1-2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一级搅拌轴1-3,其中一根一级搅拌轴1-3上设置有左旋桨叶片1-4,另一根一级搅拌轴1-3上则设置有右旋桨叶片1-5。左旋桨叶片1-4和右旋桨叶片1-5通过固定板与一级搅拌轴1-3连接。左旋桨叶片1-4和右旋桨叶片1-5与一级搅拌轴1-3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UB壳体1-2内侧面贴附有U形内层衬板1-6。二级搅拌机包括U形机体2-2和设置在U形机体2-2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二级搅拌轴2-3,其中一根二级搅拌轴2-3上分别交错设置有外层左螺旋叶片2-4和内层右螺旋叶片2-5,另一根二级搅拌轴2-3则分别交错设置有内层左螺旋叶片2-6和外层右螺旋叶片2-7,外层左螺旋叶片2-4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右螺旋叶片2-5,外层右螺旋叶片2-7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左螺旋叶片2-6。外层左螺旋叶片2-4和外层右螺旋叶片2-7通过外支架2-8与二级搅拌轴2-3连接,所述的内层右螺旋叶片2-5和内层左螺旋叶片2-6通过内支架2-9与二级搅拌轴2-3连接。外支架2-8和内支架2-9与二级搅拌轴2_3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U形机体2-2内侧面贴附有两块C形衬板2-10。U形机体2-2顶部开口两侧之间间隔设置有拉杆2-11。需要搅拌的料浆由一级搅拌机的入料口进入一级搅拌机内进入一级桨叶式搅拌工作段,分布在一级搅拌轴1-3上的左旋桨叶片1-4和右旋桨叶片1-5对料浆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经由一级搅拌机的出料口 1-1通过二级搅拌机的入料口 2-1进入二级螺旋式搅拌工作段,布置在二级搅拌轴2-3上的外层左螺旋叶片2-4、内层右螺旋叶片2-5、内层左螺旋叶片2-6和外层右螺旋叶片2-7对料浆进行二级螺旋式搅拌输送,最后制备好的膏体从二级搅拌机的出料口输出,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在一级桨叶式搅拌工作段,一级搅拌机采用U形壳体1-2,避免了壳体下部存在角度而产生料浆的堆积,有效减低了传统的“死区”面积;U形壳体1-2内设置有U形衬板1-6,U形衬板1-6高度较小,提高了 U形壳体1-2底部的高度和受压强度;另外通过系统地计算与实验确定了左旋桨叶片1-4和右旋桨叶片1-5与U形壳体1-2之间的最佳间距以及两根一级搅拌轴1-3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U形壳体1-2底部不会存在搅拌不到的现象,同时也不会产生左旋桨叶片1-4或右旋桨叶片1-5打到U形壳体1-2的情况,利用有限的U形壳体1-2内的空间,产生最大的效率。在二级螺旋式搅拌工作段,二级搅拌机采用U形机体2-2,U形机体2-2内设有两块C形衬板2-10,契合了螺旋式搅拌的运动轨迹,避免在叶片交汇下方料浆堆积而产生搅拌“死区”,使搅拌效果更好;在U形机体2-2顶部开口两侧之间间隔设置的数个拉杆2-11则保证了 U形机体2-2不会因为使用时间原因或料浆搅拌过程中对U形机体2-2冲击而造 成的U形机体2-2变形。在搅拌时,其中一根二级搅拌轴2-3上的外层左螺旋叶片2-4逆时针旋转,与它同轴的内层右螺旋叶片2-5顺时针旋转,而另一根二级搅拌轴2-3上的外层右螺旋叶片2-7顺时针旋转,与它同轴的内层左螺旋叶片2-6逆时针旋转,这样双同轴反向的旋转方式能更大地提升搅拌效率,使浆料混合地更加均匀。传统的螺旋叶片是与二级搅拌轴2-3直接固定在一起,虽然同心度较好,但会造成螺旋叶片和轴接触的地方存在料浆堆积而产生“死角”。而新式的无轴式搅拌虽然能解决“死角”问题,但同心度很难保证,叶片稳定性不够。而本工作段通过采用内支架2-9和外支架2-8固定各个螺旋叶片,既能解决“死角”问题,而且很好地保证了同心度。通过内支架2-9和外支架2-8的定位,衔接性满足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浓度充填双级卧式搅拌机,包括一级搅拌机和二级搅拌机,一级搅拌机的出料口(1?1)与二级搅拌机的入料口(2?1)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级搅拌机包括U形壳体(1?2)和设置在U形壳体(1?2)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一级搅拌轴(1?3),其中一根一级搅拌轴(1?3)上设置有左旋桨叶片(1?4),另一根一级搅拌轴(1?3)上则设置有右旋桨叶片(1?5);所述的二级搅拌机包括U形机体(2?2)和设置在U形机体(2?2)内的两根逆向旋转的二级搅拌轴(2?3),其中一根二级搅拌轴(2?3)上分别交错设置有外层左螺旋叶片(2?4)和内层右螺旋叶片(2?5),另一根二级搅拌轴则分别交错设置有内层左螺旋叶片(2?6)和外层右螺旋叶片(2?7),所述的外层左螺旋叶片(2?4)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右螺旋叶片(2?5),外层右螺旋叶片(2?7)回转直径大于内层左螺旋叶片(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泽云
申请(专利权)人:孙泽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