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1766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包括薄膜本体,该薄膜本体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基础孔;薄膜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基础孔的边设有凹陷结构,且各个基础孔分别具有完整的孔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凹陷结构,不仅可以对人体外排的体液进行导流,还可以保持基础孔的完整性,使人体体液具有较大的渗透面,能够快速渗透,因而渗透效果佳;其内凹的凹陷结构,还可以减少薄膜本体表面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粘连,使用户保持干爽的感觉;凹陷结构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给人若隐若现的感觉,从中增加了打孔薄膜的美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卫生巾、护垫等卫生用品上的打孔薄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保持孔型完整并具有导流功能的打孔薄膜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打孔薄膜卷材一般为单层开孔结构,其表面分布有许多个基础孔,由于打孔薄膜的膜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使得当人体体液(如妇女月经、尿液等)流量过大时,容易发生侧漏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专利号为03219721. 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薄膜结构”,其是在打孔薄膜的表面分布有凸起的凸筋,利用凸筋形成防漏挡墙结构,以此防止体液向四周流动而发生侧漏。除此,专利号为03246801.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打孔薄膜”其是在打孔薄膜的表面内凹导流沟,利用内凹的导流沟对体液进行导流,从而 防止体液发生侧漏。现有技术公开的这两种技术方案固然可以防止体液发生侧漏,但其均存在一个不足之处横跨的凸筋或导流沟均会破坏打孔薄膜的基础孔的完整性,从而影响打孔薄膜的基础孔的大小,造成体液的渗透速度较慢、渗透效果较差。特别是针对上述公开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其凸起的凸筋还容易与人体的皮肤发生摩擦,使人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其不仅能够防止人体体液发生侧漏,还能够保持其基础孔的孔型,使其渗透效果较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包括薄膜本体,该薄膜本体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基础孔;薄膜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基础孔的边设有凹陷结构,且各个基础孔分别具有完整的孔型结构。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薄膜本体的各个基础孔的周边分别部分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作为第二种实施例,所述薄膜本体的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分别全部和/或局部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作为第三种实施例,所述薄膜本体的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分别全部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所述薄膜本体的其余基础孔的周边分别局部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深度大于O. 1mm。所述凹陷结构的宽度大于O. 2mm。所述凹陷结构的总面积与所述薄膜本体的总面积相比大于30%。 所述薄膜本体表面的基础孔为10 90目。所述薄膜本体表面的基础孔为30 70目。所述各个基础孔分别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凹陷结构可以配合薄膜本体表面未凹陷的部分形成导流结构,对人体外排的体液具有很好的导流作用,因而可以防止体液发生侧漏;由于凹陷结构设于基础孔的边上,使得其对基础孔的孔型没有任何影响,即,可以保持基础孔的孔型的完整性,开孔率不变,使其渗透速度较快,渗透效果较佳;将凹陷结构设于基础孔的边上,还具有如下优点使薄膜本体的表面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减少,因而可以减少皮肤粘连,使人保持干爽的感觉;该薄膜本体表面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当观察角度为90°时,看不出凹陷结构,当观察角度大于或小于90°时凹陷结构呈现,以此给人若隐若现的感觉,从中增加了打孔薄膜的美感;其还具有加工工艺简单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打孔薄膜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I中对应的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I、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包括薄膜本体1,该薄膜本体I的表面设有10 90目(优选采用30 70目)的基础孔2,且各个基础孔2分别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薄膜本体2的全部或部分基础孔的边设有凹陷结构,基础孔的边凹陷后即形成凹陷的边。具体,该薄膜本体I上包括部分凹陷的边221和223、整体凹陷的边222和未有凹陷的基础边21。该薄膜本体I的各个基础孔2分别具有完整的孔型结构,不影响薄膜本体I的开孔率。作为一种优选,本技术是在薄膜本体I的部分基础孔中,使一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即,基础孔四周的边)全部内凹成凹陷结构,使另一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局部内凹成凹陷结构。这里,局部包括基础孔的部分边和/或基础孔边的部分,如图I中基础孔呈六边形,基础孔的六个边中的任意一个边、两个边、三个边、四个边或五个边均构成基础孔的部分边,如图2所示,边221、223凹陷的部分即构成基础孔边的部分。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例如,使薄膜本体I的各个基础孔2的周边分别局部内凹成凹陷结构;或者,使薄膜本体I的各个基础孔2的边都具有凹陷结构,但使其中一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全部内凹,而其余的基础孔的周边则局部内凹;或者,选取薄膜本体I的部分基础孔,使该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局部内凹。具体采用何种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根据凹陷结构形成的图案进行设定。上述凹陷结构的深度为大于O. Imm ;凹陷结构的宽度大于O. 2mm ;凹陷结构的总面积与薄膜总面积相比大于30%。本技术的一种打孔薄膜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后,基础孔的凹陷的边与基础孔不凹陷的边之间形成的高度差可以对人体外排的体液形成导流作用,因而可以在体液流量较大时,避免发生侧漏。由于上述凹陷结构是设置在基础孔的边上的,因此其不会横跨基础孔,不会使基础孔变形,如变小、扭曲等,即,其能够保持基础孔的完整性,使体液通过基础孔渗透时具有最大的渗透空间而能够实现快速渗透,从而具有最佳的渗透效果。将凹陷结构设于基础孔的边上,一方面还可以使薄膜本体I的表面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减少,因而可以减少皮肤粘连,使人时刻保持干爽;另一方面,由于本技术的打孔薄膜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当观察角度为90° (B卩,俯视)时,如图I所示,薄膜本体表面看不出凹陷结构,薄膜本体I的表面看起来很平整,只有观察角度大于或小于90°时才能观察到凹陷结构(如图2所示),以此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特别是当凹陷结构经过排布设计在外观上形成具有一定规则或形状的图案(例如花朵图案、三角形、五角星形、条状等)时,再加上若隐若现的感觉,能够使打孔薄膜的美感大大增强,从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本技术的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其加工时,只需在打孔模具的表面进行相应的凹陷处理,即可使打孔模具在进行打孔动作的同时,可以对一些孔的相应边进行凹陷处理。这种加工工艺不同于在线压花处理工艺,不存在加工后产生薄膜卷曲、上机性能差、会破坏基础孔的完整性等问题。因此,其加工工艺非常简单,有利于节省打孔薄膜的生产成本。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打孔薄膜结构,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包括薄膜本体,该薄膜本体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基础孔;其特征在于薄膜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基础孔的边设有凹陷结构,且各个基础孔分别具有完整的孔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孔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的各个基础孔的周边分别部分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孔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的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分别全部和/或局部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孔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本体的部分基础孔的周边分别全部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所述薄膜本体的其余基础孔的周边分别局部内凹成所述凹陷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孔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包括薄膜本体,该薄膜本体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基础孔;其特征在于:薄膜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基础孔的边设有凹陷结构,且各个基础孔分别具有完整的孔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继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延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