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1766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包括薄膜本体,该薄膜本体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基础孔;薄膜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基础孔的边设有凹陷结构,且各个基础孔分别具有完整的孔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凹陷结构,不仅可以对人体外排的体液进行导流,还可以保持基础孔的完整性,使人体体液具有较大的渗透面,能够快速渗透,因而渗透效果佳;其内凹的凹陷结构,还可以减少薄膜本体表面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粘连,使用户保持干爽的感觉;凹陷结构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给人若隐若现的感觉,从中增加了打孔薄膜的美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卫生巾、护垫等卫生用品上的打孔薄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保持孔型完整并具有导流功能的打孔薄膜结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打孔薄膜卷材一般为单层开孔结构,其表面分布有许多个基础孔,由于打孔薄膜的膜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使得当人体体液(如妇女月经、尿液等)流量过大时,容易发生侧漏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专利号为03219721. 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薄膜结构”,其是在打孔薄膜的表面分布有凸起的凸筋,利用凸筋形成防漏挡墙结构,以此防止体液向四周流动而发生侧漏。除此,专利号为03246801.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打孔薄膜”其是在打孔薄膜的表面内凹导流沟,利用内凹的导流沟对体液进行导流,从而 防止体液发生侧漏。现有技术公开的这两种技术方案固然可以防止体液发生侧漏,但其均存在一个不足之处横跨的凸筋或导流沟均会破坏打孔薄膜的基础孔的完整性,从而影响打孔薄膜的基础孔的大小,造成体液的渗透速度较慢、渗透效果较差。特别是针对上述公开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其凸起的凸筋还容易与人体的皮肤发生摩擦,使人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其不仅能够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孔薄膜结构,包括薄膜本体,该薄膜本体的表面分布有多个基础孔;其特征在于:薄膜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基础孔的边设有凹陷结构,且各个基础孔分别具有完整的孔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继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延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