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伏模块的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944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2:18
一种用于光伏模块(10)的连接器组件(12),包括定位器(40),其具有配置为保持光伏模块(10)的接触件(34)的支撑肋(50);以及保持触头(44)的连接器壳体(42)。所述连接器壳体(42)配置为在所述定位器(40)上方安装到光伏模块(10)以使得触头(44)以挤压配合连接的方式配合到接触件(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在此的主题总体上涉及光伏模块,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光伏模块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PV)模块或阵列从太阳能产生电力。光伏模块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元件。PV模块根据期望的电压和电流参数具有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太阳能电池。PV电池实际上为大面积的半导体二极管。PV电池连接和布置在底部的聚乙烯板和顶部的钢化玻璃之间。PV电池与半导体材料的上侧面上的薄的触头或者接触金属薄片(bussing foil)互连。PV模块/阵列需要适于各PV模块/阵列彼此互连以及互连各PV模块/阵列与 配电系统的专门设计的连接器。PV连接系统用于适应PV阵列的串联或并联。连接器允许 做成一定长度的电缆组件的现场安装。连接器在接触金属薄片的末端端接到该接触金属薄片。典型地,连接器焊接到接触金属薄片或者利用专门设计的机械夹子固定到接触金属薄片。自动连接到接触金属薄片在此之前被证明是困难的,从而连接到接触金属薄片既费时又昂贵。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一种可以以成本有效且可靠的方式制造的用于PV模块的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方案通过一种用于光伏模块的连接器组件提供,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配置为保持光伏模块的接触件(buss)的支撑肋的定位器;以及保持触头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配置为在定位器上方安装到光伏模块以使得触头以挤压配合连接的方式配合到接触件。附图说明现将参照附图通过例子形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I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光伏(PV)模块和用于该PV模块的连接器组件;图2是如图I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视图;图3是如图I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的视图;图4是如图I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底部透视图;图5是如图I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用于PV模块的替代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截面视图;图7是用于PV模块的另一替代连接器组件的分解视图;图8示出用于如图7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触头;图9是如图7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底部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光伏模块的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配置为保持光伏模块的接触件的支撑肋的定位器;以及保持触头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配置为在定位器上方安装到光伏模块以使得触头以挤压配合连接的方式配合到接触件。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光伏模块的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第一支撑肋和第二支撑肋的定位器,该第一支撑肋配置为保持光伏模块的第一接触件,第二支撑肋配置为保持光伏模块的第二接触件。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保持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配置为在定位器上方安装到光伏模块以使得第一和第二触头以挤压配合连接方式分别配合到第一和第二接触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光伏模块的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支撑肋的定位器,该支撑肋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定位器定位在光伏模块上以使得光伏模块的接触件围绕支撑肋包覆(wrap)在支撑肋的第一和第二侧面上。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保持触头和安装端,该安装端具有通过其中的开口。连接器壳体配置为 在装载方向安装到光伏模块以使得定位器通过安装端装载。当连接器壳体在装载方向移动时,触头以挤压配合连接的方式接合第一和第二侧面上的接触件。图I示出光伏(PV)模块10和用于PV模块10的连接器组件12。连接器组件12连接到设置在电缆16末端处的输出插接件14。PV模块10可形成部分阵列,其中多个PV模块10安置在一起,例如并排安置,其中,电缆16互连PV模块10与相邻的PV模块或者PV发电系统的另一部件。连接器组件12可以沿着PV模块10的安装表面18安置在任何地方。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2可以沿着PV模块10的边缘20安置。图2是相对于PV模块10定位的连接器组件12的分解视图。接触件30从安装表面18延伸。接触件30连接到PV模块10内部的电极(未示出),或者PV模块10的另一部分。接触件30电连接到PV模块10的PV电池(未示出)并且传送来自PV电池的电力。接触件30是导电金属条或者导体。在所示实施例中,接触件30是薄的平面的金属薄片。接触件30包括第一侧面32和与第一侧面32相对的第二侧面33。接触件30延伸到远端34并具有从接口 38到远端34测量的长度36。连接器组件12包括定位器40和连接器壳体42。定位器40配置为安装到紧邻接触件30的安装表面18。定位器40用来定位接触件30以用于与保持在连接器壳体42中的触头44(如图4所示)配合。连接器壳体42配置为一旦定位器40和接触件30被定位就在定位器40上方就安装到安装表面18。定位器40包括具有安装末端48的定位器主体46。安装末端48可以为大致平面的并且可以置于安装表面18上。定位器40包括从定位器主体46的顶部52延伸的支撑肋50。顶部52大致与安装末端48相对。支撑肋50可与定位器主体46成直角地延伸。支撑肋50定位为与通过定位器主体46形成的缝槽54相邻。缝槽54尺寸和形状适合以当定位器40安装到安装表面18时接收接触件30在其中。定位器40包括在连接器组件12的组装过程中对齐连接器壳体42与定位器40的对齐柱56。定位器40包括触头支撑件58,其支撑触头44并相对于定位器40保持触头44在适当位置。图3是连接器组件12的部分组装的视图,其示出安装到PV模块10的定位器40。任选地,定位器40可以在自动工艺过程中通过机器安装到PV模块10。例如,定位器40可以定位为以使得缝槽54对齐接触件30,然后定位器40向下装载到安装表面18上。当定位器40安装到PV模块10时,接触件30延伸通过缝槽54并且大致沿着支撑肋50的第一侧面60延伸。支撑肋50具有在定位器主体46和支撑肋50的顶部64之间测量的长度62。接触件30的第二侧面33沿着支撑肋50的第一侧面60延伸并可接合第一侧面6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接触件30的长度36(如图2所示)大于支撑肋50的长度62。接触件30可以被包覆在顶部64周围以使得接触件30沿着支撑肋50的第二侧面66延伸。例如,接触件30可以紧邻顶部64折叠或者弯曲。任选地,接触件30可以在自动化工艺过程中通过机器进行折叠。图4是连接器组件12的一部分的底部透视图,其示出连接器壳体42和触头44。连接器壳体42包括由多个壁72界定的腔70。任选地,壁72可以具有箱形状,该箱形状具有从箱的前部延伸的筒74。触头44配置为装载到腔70中并保持在其中。定位器40(如图2和3所示)还配置为当连接器壳体42被安装在定位器40上方时装载到腔70中。连接器壳体42包括对齐开口 76,其接收定位器40的对齐柱56 (如图2所示)以在连接器组件12 的组装过程中对齐连接器壳体42与定位器40。在替代实施例中,定位器40可包括对齐开 口,连接器壳体42可包括对齐柱,或者不同类型对齐特征可以用于对齐连接器壳体42与定位器40。连接器壳体42包括安装末端78,该安装末端具有通过其中的开口 80。安装末端78可以为大致平面的并且限定连接器壳体42的密封表面。安装末端78可包括与开口 80相邻的或者沿着安装末端78的周边的踩踏部81。踩踏部81限定滚花表面,其可以便于在安装末端78接收密封剂。定位器40也可在其周边包括踩踏部或者滚花表面,其与安装末端7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S杜斯特赫夫特SD格拉尔迪尼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