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盒以及端子盒固定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655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18:24
一种端子盒,具有:具有底部的盒本体、固定于盒本体的端子部、推压部、保持部、和滑动机构。底部具有能够插通来自外部的端子的开口部。端子部与端子接触而能够与该端子导通。推压部在与端子部之间夹持端子而实现端子部和端子的导通的接触状态、和从端子部离开的离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保持部形成为一体地保持推压部并且能够相对于端子部沿着推压部的远近方向在盒本体上滑动。滑动机构能够滑动操作保持部而形成接触状态,包括具有倾斜楔面的楔状部件和形成于保持部的受压面。楔状部件向盒本体确保反力并且一边令倾斜楔面与保持部滑接一边进入从而将保持部引导操作为上述接触状态。受压面以面接触的状态承受倾斜楔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盒,具有具有底部的盒本体、固定于盒本体的端子部、保持部、和滑动机构,上述底部具有能够供来自外部的端子插通的开口部,上述端子部能够通过与上述端子接触而与该端子导通,上述推压部能够自如地切换为在与端子部之间夹持端子而实现端子部与端子的导通的接触状态、和从端子部离开的离开状态,上述保持部形成为将上述推压部保持为一体并且能够沿着上述推压部相对于上述端子部的远近方向在上述盒本体上滑动,上述滑动机构滑动操作上述保持部而能够形成接触状态。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盒的固定构造,是具有底板、开口部、端子部的端子盒的固定构造,上述底板具有利用粘接剂而被固定于被固定面的底面,上述开口部形成于上述底板而用于外部端子的连接,上述端子部与外部端子电气地连接,上述外部端子和上述端子部通过上述开口部而连接。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端子盒,有下述构造如图14所示,具有一体地形成于盒本体I的四边形的金属制纵筒部件20、和从上方插入该纵筒部件20的中空部的插入部件(相当于保持部)21 (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14466号公报)。在该端子盒中,纵筒部件20的四个周面中的一个周面部20a构成为端子部22。此外,邻接于该端子部22的两个周面部20b、20c构成为具有将插入部件21向端子部22侧引导的功能(滑动机构)的侧壁部23。插入部件21由纵配置的槽形部件构成,在三个周面中的相当于槽底的底面部21a上设置有从下端缘部向槽中空部侧以折回的状态弯曲的倾斜面部21b。该倾斜面部21b构成为沿槽深度方向弹性地摆动自如,作为在与纵筒部件20的端子部22之间将端子4夹入并导通的推压部24而发挥作用。滑动机构S包括以倾斜状态形成于纵筒部件20的两侧壁部23的上下一对的长孔25、和设置为贯穿插入部件21的两侧面部21c的状态的上下一对的杆部件21d。长孔25形成为沿越接近端子部22变得越低的方向倾斜。杆部件21d设置为端部从插入部件21的两侧面部21c突出的状态,其突出端部26构成为能够内嵌于纵筒部件20的长孔25。因而,在以突出端部26内嵌于长孔25的方式将插入部件21安装于纵筒部件20的状态下,如果将插入部件21向纵筒部件20的中空部下端侧压入操作,则与长孔25的内周部25a点接触的突出端部26沿着长孔25的长度方向被向斜下方引导。从而,利用插入部件21的插入操作,推压部24向端子部22侧移动而作用弹性作用力,能够在与端子部22之间夹压端子4从而实现端子部22与端子4的导通连接。根据上述的以往的端子盒,能够随着对纵筒部件插入插入部件而发挥基于滑动机构的引导作用,利用推压部进行端子部和端子的导通连接。但是,滑动机构如上所述地由形成于纵筒部件的侧壁部的长孔和插入部件的杆部件构成,所以从杆部件传递来的插入力作用于长孔内周部的抵接部分的一点,有可能产生应力集中。其结果,例如有可能长孔内周部的被抵接部发生变形,存在无法顺畅地进行插入部件的操作的问题。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问题点而提供一种能够顺畅地进行端子的连接操作的端子盒。此外,在以往的端子盒固定构造中,被固定面、以及利用粘接剂而固定于该被固定面的端子盒的底面在整个面的范围内形成为扁平的扁平面(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14466号公报)。因此,当在被固定面或者端子盒的底面上涂敷未硬化的粘接剂而将被固定面与底面粘合时,从被固定面和底面之间被挤出的剩余粘接剂有可能进入到开口部一侧。如果进入到开口部一侧的粘接剂附着于外部端子或者端子部,则有可能产生外部端子和端子部的电气连接不良。此外,在端子盒具有能够将端子部与外部端子切换操作为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的可动操作部件时,如果进入开口部一侧的粘接剂附着于可动操作部件而硬化,则有可能可动操作部件的操作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考虑减少粘接剂的涂敷量,或者将被固定面或者底面的粘接剂的涂敷区域与开口部的周缘的间隔设定为较大而使得从被固定面和底面之间被挤出的粘接剂不会到达开口部。但是,此时有可能粘接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鉴于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能够利用足够量的粘接剂而确保粘接强度并且能够防止剩余粘接剂向开口部一侧进入的端子盒固定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构成为,具有具有底部的盒本体、固定于上述盒本体的端子部、推压部、保持部、和滑动机构,上述底部具有能够供来自外部的端子插通的开口部,上述端子部与上述端子接触而能够与该端子导通,上述推压部在与上述端子部之间夹持上述端子而实现上述端子部和上述端子的导通的接触状态、和从上述端子部离开的离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上述保持部形成为一体地保持上述推压部并且能够沿着上述推压部相对于上述端子部的远近方向而在上述盒本体上滑动,上述滑动机构能够滑动操作上述保持部而形成上述接触状态,包括具有倾斜楔面的楔状部件、和形成于上述保持部的受压面,上述楔状部件向上述盒本体确保反力并且一边令上述倾斜楔面与上述保持部滑接一边进入从而将上述保持部引导操作为上述接触状态,上述受压面以面接触的状态承接上述倾斜楔面。根据本构成,滑动机构包括楔状部件,向盒本体确保反力并且一边令倾斜楔面与保持部滑接一边进入从而将保持部引导操作为接触状态、和受压面,形成于保持部并且以面接触状态承接倾斜楔面,所以能够在维持楔状部件的倾斜楔面和保持部的受压面的面接触状态的状态下令楔状部件滑动移动而进行端子的连接操作。因而,与以往那样令滑动机构的动作仅以杆部件和长孔内周部的点接触来进行时相比,能够在将操作力分散于较广的抵接面整体的状态下进行传递。因此,能够令保持部顺畅地滑动移动。其结果,能够顺利地进行端子的连接操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具有维持基于推压部的接触状态的维持机构。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利用滑动机构将推压部向接点部推压,但在该状态下,针对推压部的推压的反力作用于楔状部件,所以有可能楔状部件会抽出。在本构成中设置有维持机构,从而能够防止楔状部件抽出。因而,能够维持利用推压部将端子向端子部推压的接触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维持机构具有形成于上述楔状部件的上述倾斜楔面的终端部的第I纵壁部、和形成于上述保持部的受压面的终端部而与第I纵壁部以面接触的状态接触的第2纵壁部。根据本构成,如果令楔状部件沿着倾斜楔面在保持部的受压面上滑动,则在终端部彼此互相越过后,楔状部件的第I纵壁部和保持部的第2纵壁部以在横方向上对置的状态接触。因而,能够作为两纵壁部彼此的对置方向的作用力而承接基于推压部的推压反力,能够以简单的构造维持接触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维持机构由实现楔状部件的防脱的锁定机构构成。根据本构成,利用锁定机构所实现的锁定作用,能够可靠地防止楔状部件从接触状态抽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维持机构由以阻止楔状部件的抽出的状态安装于盒本体的罩部件构成。根据本构成,罩部件能够一边发挥覆盖盒本体而进行遮蔽的本来的功能一边发挥防止楔状部件的抽出的功能。从而即便对端子盒施加了强振动或冲击也能够利用罩部件防止楔状部件意外地脱落。此外,由于罩部件具有该功能,所以无需设置特殊构造的维持机构,能够实现成本降低。进而,在并用其他的维持机构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楔状部件的防脱的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备从上述盒本体立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盒,具有:具有底部的盒本体(1)、固定于上述盒本体(1)的端子部(3)、推压部(5a)、保持部(5)、滑动机构(S),其特征在于,上述底部具有能够插通来自外部的端子(4)的开口部(1b),上述端子部(3)能够与上述端子(4)接触而与该端子(4)导通,上述推压部(5a)在与上述端子部(3)之间夹持上述端子(4)而实现上述端子部(3)和上述端子(4)的导通的接触状态、和从上述端子部(3)离开的离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上述保持部(5)形成为一体地保持上述推压部(5a)并且能够沿着上述推压部(5a)相对于上述端子部(3)的远近方向在上述盒本体(1)上滑动,上述滑动机构(S)能够滑动操作上述保持部(5)而形成上述接触状态,包括具有倾斜楔面(6a)的楔状部件(6)、和形成于上述保持部(5)的受压面(5b),上述楔状部件(6)向上述盒本体(1)确保反力并且一边令上述倾斜楔面(6a)与上述保持部(5)滑接一边进入从而将上述保持部(5)引导操作为上述接触状态,上述受压面(5b)以面接触的状态承接上述倾斜楔面(6a)。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森康博田中稔也
申请(专利权)人:星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