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吸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1913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1:24
一种泵吸入装置,包括主本体,该主本体包括具有内侧和外侧的侧壁部分,从所述侧壁部分的外侧延伸的吸入部分和延伸通过所述吸入部分的吸入通道,所述吸入通道具有内表面以及入口端和出口端,其中在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延伸一中心轴线,所述内表面的第一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其上的第一引导件,用于引导流体穿过所述吸入通道使得在使用时所述流体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出口角在所述第一部分处离开出口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泵,并且更具体地,尽管是非排它地,涉及适于泵送泥浆的离心式泥浆泵。
技术介绍
离心式泥浆泵通常包括包含主套部件和一个或多个侧部件的泵套(pumpcasing)。泵也可以包括包围所述泵套的外壳。在后一种布置中,泵套被构造为泵衬里,其典型地由硬金属或弹性体形成。叶轮被安装为在套内围绕转动轴线转动。主套部件具有带有内表面的外周壁部分,其可以是蜗壳形式,排出出口和在套的一侧处并且与叶轮转动轴线同轴的入口。叶轮典型地包括供驱动轴可操作地连接的毂和至少一个罩(shroud)。泵送叶片被设置在罩的一侧上,其中排出通路在相邻泵送叶片之间。在一种形式的叶轮中,两个罩被提供有布置在它们之间的泵送叶片。泵送叶片包括相反的主侧面,其中一个主侧面是 泵送或压力侧面。泵送叶片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罩或各罩的入口附近的前缘部分和在外周缘附近的尾缘部分。前缘部分是相对于所述入口以叶片入口角倾斜的。其中一个侧部件能限定泵吸入口。在许多应用中,泵吸入口包括进入管的突出部分,其大体上被布置成使得被水平地布置,也具有从所述进入管的周边延伸的侧板。进入管和侧板件部分通常被称作前衬里吸板或喉套。对于处理不同种类的泥浆(具有典型地大小为O. 5mm的沉淀颗粒)的泥浆泵来说,通常有朝着水平地布置的入口管的底部加大的固体浓度梯度。因为由于沉降而使得固体的浓度在泵的底部是更大的,所以在管的底部处的颗粒的速度相对于管的顶部处的颗粒的速度是减小的。这种不均匀的(skewed)速度和浓度梯度对叶轮的优化设计的含义是明显的。叶轮泵送叶片通常被设计为流体“无冲击地”进入到叶轮的泵送叶片上。
技术实现思路
在第一方面中,披露了泵吸入装置的实施方式,其包括主本体,该主本体包括具有内侧和外侧的侧壁部分,从所述侧壁部分的外侧延伸的吸入部分和延伸通过所述吸入部分的吸入通道,所述吸入通道具有内表面以及入口端和出口端,在所述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延伸的中心轴线,所述内表面的第一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其上的第一引导件,用于引导流体穿过所述吸入通道使得在使用时所述流体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出口角所述第一部分处离开出口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吸入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安装位置时可安装到所述主本体的侧壁部分的内侧的耐磨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构件可以包括侧壁和从所述侧壁延伸的管道,当处于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管道延伸到所述吸入通道中并且形成所述吸入通道的组成部分,所述第一引导件在所述管道的内表面上。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所述耐磨构件是可替换的,而不用替换整个主本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入通道的内表面的第二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其上的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被构造成使得出口角小于所述第一引导件的出口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管道的内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或每个第一或第二引导件呈现具有前缘部分和尾缘部分的叶片形式。所述叶片或各叶片的尾缘可以例如处于所述出口端处。贯穿这个说明书,术语“出口角”指沿着引导件的主本体部分延伸的中心线和沿着引导件的尾缘部分延伸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在正常境况下,引导件的尾缘部分与吸入装置的吸入部分的吸入通道的中心轴线相对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一部分中有多个所述第一引导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二部分中有多个所述第二引导件。在一些应用中,所述中心轴线可以大体上水平地布置或者相对于直立轴线横向地延伸并且在这种布置中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中心轴线之下并且所述第二部分被布置在所述中心轴线之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本体包括在其内侧中的凹槽,当处于安装位置时所述耐磨构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和所述耐磨构件可以具有互补的倾斜外周缘部分,用以将所述耐磨构件正确地定位在所述凹槽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构件通道的表面在轴向方向上是弧形的,在朝着所述主本体的内侧的方向上向外呈锥形。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所述或各引导件的出口角可以被预定在从大约30度角到大约60度角的范围内,根据应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所述或各引导件的出口角是大约45度角。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或各引导件的出口角可以被预定在从大约15度角到大约30度角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所述或各引导件的出口角是大约22度角。在第二方面中,披露了用于泵吸入装置的耐磨构件的实施方式,该泵吸入装置包括主本体,所述主本体包括具有内侧和外侧的侧壁部分,从所述侧壁部分的外侧延伸的吸入部分和延伸通过所述吸入部分的吸入通道,所述吸入部分具有内表面,以及入口端和出口端,在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之间延伸的中心轴线,所述耐磨构件包括侧壁和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带有延伸通过其的通道的管道,在所述管道的一部分的内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引导件,使得在使用时所述流体穿过所述通道并且在所述第一部分处以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的出口角流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入通道的内表面的第二部分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其上的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被构造成使得出口角小于所述第一引导件的出口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一部分中有多个所述第一引导件并且在所述内表面的所述第二部分中有多个所述第二引导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或各第一或第二引导件呈现前面所描述的类型的叶片形式。在第三方面中,披露了用于泵壳的泵衬里组件的实施方式,所述泵壳包括外套,所述泵衬里包括在使用时可接纳在所述外套内的主部件,和如同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的泵吸入>J-U ρ α装直。在第四方面中,披露了替换泵吸入装置的耐磨构件的方法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磨构件和所述泵吸入装置是上面所描述的形式,所述方法包括松开所述耐磨构件和从所述主本体拆卸掉它的步骤。在第五方面中,披露了泵设备的实施方式,其包括具有多个泵送叶片的泵叶轮,所述叶轮被安装为围绕转动轴线转动,该设备进一步包括如同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的泵吸入装置,所述泵吸入装置被布置的邻近所述叶轮泵送叶片。在第六方面,披露了重新分配泥浆泵叶轮和相邻的泥浆泵吸入装置之间的磨损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这里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所述吸入装置被布置有多个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被定位在多种不同的、预定的设计或构造中并且被配置成形成来自所述吸入装置的泵送材料的出口角,其减少所述叶轮上的磨损情况并且因此延长所述叶轮的整体耐磨寿命。在第七方面中,披露了重新分配泥浆泵叶轮和相邻的泥浆泵吸入装置之间的磨损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这里的上面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所述吸入装置被布置有多个 引导件,所述引导件被定位在多种不同的、预定的设计或构造中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吸入装置上产生更加均匀的磨损情况并且因此延长所述叶轮的整个耐磨寿命。该布置使得,当处于使用中时,与材料(其在一个应用中是泥浆)的通过相关联的磨损在叶轮泵送叶片和能被称作预涡形引导件的引导件之间被分配。在泥浆泵送的已知领域中,叶轮能趋向于比相邻的泵吸入装置更快地磨损,因此提供被布置有适当的出口角的引导件能将磨损从从叶轮重新分配到泵吸入装置。提供这种引导件趋向于“拉平”引导件和泵送叶片之间的磨损导致磨损的总体减少。附图说明尽管还有其它的形式可能落入
技术实现思路
中阐述的方法和设备的范围内,但是现在将通过例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I沃克
申请(专利权)人:伟尔矿物澳大利亚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