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板坯的窄边排出冷却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962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从在连铸设备中铸造之后基本垂直地导向通过一个次级冷却装置的板坯(200)的窄边(210)排出冷却水的装置(100)。为了阻止在板坯的边缘上产生局部过冷,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100)包括有多个排水装置(110-n),它们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于板坯窄边的长度上。这些多个排水装置(100-n)被一个垂直布置的集流落水管(120)支承住。集流落水管除此之外用于汇集和分散地排出从多个排水装置(110-n)导出的冷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从板坯的窄边,尤其是在连铸设备的次级冷却 装置里,排出冷却水的装置。如果连铸条或板坯垂直地经过一个次级冷却装置,那么冷却水就汇 集在次级冷却装置的导向辊和铸条表面之间的楔形区里。在这楔形区里 暂时汇集起来的冷却水然后通常在板坯的窄边上向下流出。用于汇集和排出这样的冷却水的装置例如已经在德国公开的专利DE 1 558 239中作了说明。那里所公开的装置只是设计了在板坯的每个 窄边上一个唯一的排水装置,其中这些排水装置分别布置在次级冷却装 置之下或其底部上和冷却装置的导向辊上。在这些排水装置后分别接有 —个导水管路,用于引出由各自的排水装置所接受的冷却水。因为对于 每个窄边分别只是设有一个排水装置和导水管路,它们分别汇集所有的 冷却水,这冷却水从所有较高设置的导向辊的楔形区里经过板坯的各自 窄边流出。每个排水装置可以向着配合它的板坯窄边或从这窄边离开借 助于 一 个调整机构移动。因为它只是布置在次级冷却装置的底部上或之下,这种已知的用于 从板坯的窄边排出冷却水的装置然而有以下缺点在窄边的每个单位面 积上分别流过所有的,从所有较高设置的楔形区里流出的冷却水量。因这是因为在窄边的更深部部位里比在较高部位里流过更多的从多个楔 形区来的冷却水。正是在窄边的低位部位里,也就是说在次级冷却装置 的端部,则存在以下危险由于每个单位面积流过的水量太大会导致窄 边的那个部位有不希望的过冷却。根据这种现有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对一种已知的用于从板坯 的窄边排出冷却水的装置进行改进,从而阻止板坯边或其侧面发生过冷 却。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来解决。由此提出了以下解决方 案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有多个排水装置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于窄边的 长度上,而且将水管路设计成集流落水管(Sammelfallrohr),集流落水管带有多个排水装置并相互连接起来用于汇集和集中排出从多个排水 装置所引出的冷却水。在以下的说明中只是谈到作为待冷却物体的板坯。当然本专利技术绝不的在次级冷却装置里待冷却的物体,例如:钢连铸坯、钢坯或^同形: 的板坯,例如象厚板坯或者薄板坯。所要求的装置可以使冷却水在板坯窄边的多个不同位置上借助于排水装置被排出。其优点在于在板坯的窄边上不会引起局部聚集起不 受欢迎的大的冷却水量并按此方式避免在其边缘部位里发生板坯的不 受欢迎的过冷却。按照第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这通过如下来达到在板坯的每个窄边侧 优选给次级冷却装置的每个导向辊对配置一个自身的排水装置。所述的 导向辊对包括有在次级冷却装置的 一个固定侧的第 一导向辊以及在松 开侧的布置位于第一导向辊对面的第二导向辊。排水装置的宽度更为有利地相应于所要加工板坯的最大可能的厚 度。排水装置宽度的一种这样的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即使在最厚的板 坯时也保证了在其整个厚度上排出冷却水,这就是说保证在其窄边的总 宽度上。然而这并不排除以下可能即使在厚度较小的板坯时也可以借 助于排水装置有效地局部将冷却水排出;尤其是当排水装置与集液落水 管 一起分别对称于待冷却板坯窄边中心地对准时就这样。若厚度小于最大可能厚度的冷却板坯,那么排水装置优选地在右面 和左面对称地突出于各窄边。然而排水装置的这种突出只有当排水装置 向右和向左能够越过板坯厚度上偏移时才可能。为了保证这种情况,排 水装置更加有利地分别布置在二个垂直地重叠布置的次级冷却装置的 导向辊对之间的高度的一半上。排水装置就可以尤其是在使装置匹配于 一种较薄的板坯规;f各时偏移到二个相互重叠布置的导向辊之间的中间 腔里。如果要使具有不同厚度和宽度的板坯进行冷却,那就必须使按照本 专利技术的装置分别适合地移动。为此目的装置具有一个调整机构,该调整 机构优选可以使汇集落水管的汇集管连同排水装置实现一种二维的移 动。装置在板坯宽度方向上的移动是有利地用于保证在待冷却的板坯宽 度有改变时适当地调整排水装置。板坯在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同样有利地用于在待冷却的板坯的厚度有改变时可以实现排水装置的对称布置。汇集落水管连同排水装置有利地通过一个接入在中间的保持机构与调整机构连接。其优点在于从板坯的窄边看,调整机构位于汇集管 或保持机构后面,因此这调整机构通过汇集管或保持机构受到保护,防 止了在窄边处流出的冷却水。此外,如果汇集管具有减速元件,例如一种用于降低冷却水在汇集 落水管里的落下速度的局部曲线导向部的形式,那是有利的。通过这些 减速元件可以避免由于冷却水过高的落下速度而对汇集落水管造成损 伤。最后,有利的是排水装置以板状的形式设计成送水滑道,因为是特 别价廉的。以下以实施例的形式参考唯 一 附属于说明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 细说明。附图表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100,它用于从在连铸设备里铸造之 后基本上垂直地通过一个次级冷却装置导引的板坯200的窄边210排出 冷却水;次级冷却装置只表示出了导向辊310,但并没有表示出用于将 冷却水尤其是喷到板坯200的宽边上的喷嘴。在附图中可以见到按照 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具有多个排水装置110-n (n=l......N),这些排水装置由排水装置10优选设计成送水滑i的形式,以下也称为重力运输溜7曹。从所有这些重力运输溜槽在板坯窄边的不同位置上被引出的冷却水通 过开口 124流入汇集落水管的内部,在冷却水通过横向槽126从板坯流 走之前冷却水在汇集落水管里首先垂直向下落下。具有汇集落水管120和固定在其上面的排水装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 置IOO借助于一个调整机构150可以优选二维地移动,这就是说在板坯 200厚度D的方向上和/或在板坯宽度B的方向上。装置的这种可移动性 可以使装置分别地匹配于经过次级冷却装置的板坯的改变了的宽度规 格和厚度规才各。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对改变了的板坯宽度的匹配使装置 在板坯宽度的方向B上移动,从而排水装置110即使当板坯宽度有改变 时也尽可能紧靠于板坯窄边的各自新的位置,以便能够使冷却水在那里 最佳地排出。按照本专利技术按如下方法来匹配于板坯厚度的改变使装置 在板坯厚度D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排水装置的固定规定的宽度分别相对于板坯的窄边对称地对准。排水装置的宽度按照本专利技术优选这样来设计,使它对应于板坯的最大可能的宽度。按此方式也许首先确保了当板坯最厚时排水装置也可 遮盖住其窄边的整个宽度;这就是说也许确保了即使在最厚的板坯情和板坯之间的楔形区里排出。为了在冷却较薄的板坯时不必更换具有匹配于最厚板坯200的厚度 的排水装置no,并且同时但也为了避免这种排水装置通过这些为了匹 配于较薄的板坯而在厚度D的方向上移动的导向辊310而引起挤压,本 专利技术规定了 通常设计成板状的重力运输溜槽分别固定在汇集落水管 120上,使它们可以分别在二个垂直地重叠布置的次级冷却装置的辊 310-l-a, U0-2-a之间的一半高度上拦截冷却水。当导向辊310为了匹 配于较小的板坯厚度而在D方向上移动时,基本上水平布置的排水装置 110-n就可以偏移到在二个重叠布置的导向辊UO-l-a, U0-2-a之间的中 间腔里,而没有引起挤压的危险。汇集落水管120更有利地具有一种减速元件122,其成一种弯管或 者一种迂回管的形式,如附图所示,以便局部降低冷却水的落下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从在连铸设备中铸造之后基本垂直地导引通过次级冷却装置的板坯(200)的窄边(210)排出冷却水的装置(100),其中该装置优选在每个窄边(210)上包括有:至少一个紧靠着窄边布置的、用于将在窄边(210)上流出的冷却水排出的排水装置(110-n);和后接于排水装置的导水管路,用于引出被排水装置所接收的冷却水;其特征在于,多个排水装置(110-n)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布置在窄边(210)的长度上;而且导水管路设计成汇集落水管(120),该汇集落水管支承住多个排水装置(110-n)并相互连接起来,用于汇集和集中排出从多个排水装置(110-n)引出的冷却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5-11-12 102005054073.21.用于从在连铸设备中铸造之后基本垂直地导引通过次级冷却装置的板坯(200)的窄边(210)排出冷却水的装置(100),其中该装置优选在每个窄边(210)上包括有至少一个紧靠着窄边布置的、用于将在窄边(210)上流出的冷却水排出的排水装置(110-n);和后接于排水装置的导水管路,用于引出被排水装置所接收的冷却水;其特征在于,多个排水装置(110-n)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布置在窄边(210)的长度上;而且导水管路设计成汇集落水管(120),该汇集落水管支承住多个排水装置(110-n)并相互连接起来,用于汇集和集中排出从多个排水装置(110-n)引出的冷却水。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窄 边上优选为次级冷却装置的每个导向辊对(310-x-A, 310-x-B)配有排 水装置(110-n)中的一个。3. 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 水装置(100-n)的宽度相应于板坯(200)的最大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施米茨A斯塔维诺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