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压式注塑机,包括机架、开合模机构和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底座、预塑马达、注射油缸、注射座和射移油缸,所述注射油缸的后端与所述预塑马达连接,所述注射油缸的前端与所述注射座连接,所述注射座上安装射移油缸,所述注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注射底座上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注射油缸和注射座的底座上均设有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油污污染、改善卫生条件的直压式注塑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机领域,尤其是一种直压式注塑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医疗塑料制品在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医疗费用的持续攀升迫使人们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从而使一次性医疗塑料制品取代了可消毒的玻璃制品。医疗塑料制品市场每年以两位数的比率迅速增长,这无疑给医疗制品企业带来了机遇。作为生产塑料制品注塑机市场十分看好。但是医疗行业有非常严格的卫生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别是对粉尘、油污的要求更加严格。 原有的注塑机中活动模板是通过四根拉杆导向的,导向套和拉杆之间的润滑对合模区的污染很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直压式注塑机的油污污染严重、卫生条件较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油污污染、改善卫生条件的直压式注塑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压式注塑机,包括机架、开合模机构和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底座、预塑马达、注射油缸、注射座和射移油缸,所述注射油缸的后端与所述预塑马达连接,所述注射油缸的前端与所述注射座连接,所述注射座上安装射移油缸,所述注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注射底座上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注射油缸和注射座的底座上均设有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进一步,所述开合模机构包括合模尾板、锁模油缸、移模油缸、合模二板、合模拉杆和合模头板,所述合模尾板和合模头板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锁模油缸与所述合模尾板连接,所述锁模油缸与所述合模二板正对,所述合模二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穿过所述合模拉杆,所述合模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合模尾板和合模头板固定连接,所述移模油缸安装在所述合模尾板上,所述移模油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合模二板连接,所述合模二板的底部设有第二直线滑块,所述机架上安装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更进一步,所述机架上安装充液阀,所述充液阀与所述合模尾板连接。所述合模尾板与所述锁模油缸呈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为合模机构中,活动模板和拉杆没有任何关联,拉杆在该结构中只起到了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的连接作用,不再做导向用,对拉杆的加工要求降低了很多;因为拉杆和模板之间没有活动摩擦,所以就不需要润滑,从源头上解决了油污对合模区的污染,该机构的导向是由两组定位在底座上的直线导轨导向,减少了拉杆导向时因重力导致拉杆弯曲使得导向变形的缺陷,大大的提高了运动精度。另外采用直压式锁模机构,没有铰接和磨擦面,无须油润滑;液压缸采用组合结构密封,不会发生渗油现象。以上几点设计彻底杜绝油污产生。注射部分的设计思路、目的与合模部分完全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消除油污污染、改善卫生条件。附图说明图I是直压式注塑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一种直压式注塑机,包括机架15、开合模机构和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底座12、预塑马达14、注射油缸13、注射座10和射移油缸9,所述注射油缸13的后端与所述预塑马达14连接,所述注射油缸13的前端与所述注射座10连接,所述注射座10上安装射移油缸9,所述注射底座12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5上,所述注射底座12上 设有第一直线导轨11,所述注射油缸13和注射座10的底座上均设有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1上。所述开合模机构包括合模尾板I、锁模油缸2、移模油缸3、合模二板4、合模拉杆6和合模头板7,所述合模尾板I和合模头板7固定安装在机架15上,所述锁模油缸2与所述合模尾板I连接,所述锁模油缸2与所述合模二板4正对,所述合模二板4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穿过所述合模拉杆6,所述合模拉杆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合模尾板和合模头板固定连接,所述移模油缸3安装在所述合模尾板I上,所述移模油缸3的伸缩杆与所述合模二板4连接,所述合模二板4的底部设有第二直线滑块,所述机架15上安装第二直线导轨5,所述第二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5上。所述机架15上安装充液阀16,所述充液阀16与所述合模尾板I连接。所述合模尾板I与所述锁模油缸2呈一体。本实施例中,合模部分采用自吸充液式增速直压合模机构。合模时,压力油首先进入移模油缸(03)后腔,推动合模二板(04)进行快速移模。因合模油缸(02)的柱塞随合模二板(04) —起移动,锁模油缸(02)内形成负压,迫使充液阀(16)开启,对锁模油缸(02)进行自动充液。当模板快速移模终止时,锁模油缸(02)通入压力油,充液阀(16)关闭,实现锁模的目的。合模力的大小决定于锁模油缸(02)的截面积。开模时,压力油进入移模油缸(03)前腔,拉动合模二板(04)向后移动,同时充液阀(16)开启,锁模油缸(02)内油液被直接压回油箱,实现快速开模动作。锁模油缸(02)和合模尾板(01)采用一体化设计,锁模油缸(02)柱塞装在合模尾板(01)内部,这样不仅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使合模尾板(01)的强度得到了保证。合模二板(04)采用无润滑设计,前后移动没有使用传统的四根拉杆作为导向(四根拉杆只承受拉力),而是采用直线导轨,不仅实现了无油润滑的目的,而且使合模阻力更小,合模精度更闻。注射部分采用单缸注射,预塑马达后置固定式结构。注射油缸(13)为内置封闭型结构,油液绝对不会产生外泄现象,预塑马达(14)固定在注射油缸的缸体上,不随螺杆轴向位移,进一步确保了密封效果。注射部分前后整移的导向采用直线导轨,取代了传统的导杆式结构,不需要油液进行润滑,彻底杜绝油污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直压式注塑机,包括机架、开合模机构和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底座、预塑马达、注射油缸、注射座和射移油缸,所述注射油缸的后端与所述预塑马达连接,所述注射油缸的前端与所述注射座连接,所述注射座上安装射移油缸,所述注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底座上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注射油缸和注射座的底座上均设有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压式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模机构包括合模尾板、锁模油缸、移模油缸、合模二板、合模拉杆和合模头板,所述合模尾板和合模头板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锁模油缸与所述合模尾板连接,所述锁模油缸与所述合模二板正对,所述合模二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穿过所述合模拉杆,所述合模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合模尾板和合模头板固定连接,所述移模油缸安装在所述合模尾板上,所述移模油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合模二板连接,所述合模二板的底部设有第二直线滑块,所述机架上安装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压式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充液阀,所述充液 阀与所述合模尾板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压式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尾板与所述锁模油缸呈一体。全文摘要一种直压式注塑机,包括机架、开合模机构和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底座、预塑马达、注射油缸、注射座和射移油缸,所述注射油缸的后端与所述预塑马达连接,所述注射油缸的前端与所述注射座连接,所述注射座上安装射移油缸,所述注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注射底座上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注射油缸和注射座的底座上均设有第一直线滑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压式注塑机,包括机架、开合模机构和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注射底座、预塑马达、注射油缸、注射座和射移油缸,所述注射油缸的后端与所述预塑马达连接,所述注射油缸的前端与所述注射座连接,所述注射座上安装射移油缸,所述注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底座上设有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注射油缸和注射座的底座上均设有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直线滑块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青,
申请(专利权)人:昌盛达机械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