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条接头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提供一个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工作转盘外侧均匀设置有12对凹槽,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工作转盘间歇转动,每次转动30度;二、输送销轴:将两个销轴推送至第一对凹槽中;三、送外片、装片:工作转盘转动两次,将链片推送至销轴上,并进行装片,使销轴部分凸出在链片之外;四、第一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附链片的销轴中的一个进行圆铆;五、第二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对另一销轴进行圆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与动作同步性,避免引起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链条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LC控制的链条接头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在链条生产领域,装配好的链条经过铆压、上油、切断等工序后,是一段段的链条,在投入运用在传动领域前,需要把该段链条首尾连接,也就是用一个活动接头进行连接,然后再用一个弹簧卡片卡住该活动接头,形成一根完整的链条。通常,生产这个活动接头是用人工装配、铆压完成的,生产效率极低,且由于人工操作对熟练度掌握不同,导致质量很不稳定,而且人工装配铆压的危险性很高,操作人员在进行装配和铆压时,稍不注意就会对自身造成损害,因此,现在的装配铆压生产中,伤害事 故时有发生,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作,而且由于操作人员的人身伤害而造成的工伤,其后续支出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状,开发一种生产安全、效率高,质量好、稳定性高的链条接头的全自动设备,是本行业技术人员努力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化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一个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工作转盘外侧均匀设置有12对凹槽,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工作转盘间歇转动,每次转动30度;步骤二输送销轴将两个销轴推送至第一对凹槽中;步骤三送外片、装片工作转盘转动两次,将链片推送至销轴上,并进行装片,使销轴部分凸出在链片之外;步骤四第一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附链片的销轴中的一个进行圆铆;步骤五第二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对另一个销轴进行圆铆。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间歇分割器,所述间歇分割器的输入轴与电机的主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间歇分割器的输出轴与工作转盘的中心连接,所述间歇分割器为12等分的间歇分割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还安装有送销轴凸轮,送外片凸轮,第一装片凸轮,第二装片凸轮,圆铆凸轮和停机凸轮,所述送销轴凸轮,送外片凸轮,第一装片凸轮,第二装片凸轮,圆铆凸轮和停机凸轮分别对应安装有各自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控制装置相连。进一步地,步骤二所述输送销轴的方法为采用振动盘筛选销轴,从振动盘筛选出的销轴顺序叠落在落销轴管中,感应器感应到送销轴凸轮转动至预定位置,并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控制装置控制送销轴装置启动,利用推送模块将销轴推送至第一对凹槽中,完成销轴输送。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模块处设置有推动模块感应器,所述推动模块感应器感应到推送模块未在预定时间到达预定位置时,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控制发出报警,否贝1J,正常运行。进一步地,步骤三所述送外片的方法为采用串外片装置使链片成串叠加,最底端的链片位于送片板上,感应器感应到送片凸轮位于预定位置,控制 装置控制送片板后退,链片落至链片托板上,控制装置控制送片板前移,将最低端的链片推送至销轴上方,完成送外片步骤。进一步地,所述送片板处设置有送片板感应器,当送片板感应器感应到送片板未在预定时间到达预定位置,向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装置控制发出报警,否则,正常运行。进一步地,步骤三所述装片方法为感应器感应到第一装片凸轮转至预定位置,控制采用引导撞子固定链片与销轴的位置,送片板回退,感应器感应到第二装片凸轮转至预定位置,控制装置控制压片模将链片下压,至销轴部分凸出在链片之外,压片模上升,完成装片。进一步地,步骤四所述圆铆方法为感应器感应到圆铆凸轮转至预定位置,控制装置控制电机旋转带动圆铆液压缸的推进轴旋转,采用所述推进轴旋转推进圆铆模块。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六工作转盘转动继续两次,完成圆铆的双脚接头从成品出口离开转盘。进一步地,当用户通过控制装置发出停机指令时,控制装置继续等待感应器的信号,感应器感应停机凸轮的位置,当停机凸轮处于预定位置时,立即停机,当停机凸轮未处于预定位置时,不停机,直至凸轮转动至预定位置时,停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I)本专利技术从销轴输送,外片输送至圆铆进行,均为自动化控制,在电机的主轴上连接若干的控制凸轮和相应的感应器,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感应控制凸轮的转动位置判断各个环节应该进行的动作,一旦该环节中的感应器与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凸轮感应到的动作不一致,即可判断出错,进行报警和停机,避免引起后续损失。。(2)本专利技术的压片装置采用双凸轮驱动的二级控制,保证了引导撞子与销轴之间最长时间接触,且留给送片板足够的退出时间,避免压片模压块送片板,动作可靠性更高。(3)本专利技术的圆铆装置通过旋转铆压,铆头部分为圆形,比一般的两面铆或四面铆,铆接面更加平滑,强度更高,同时也更加美观,两个圆铆装置受同一凸轮控制,动作同步性好。(4)本专利技术采用液压缸结合PLC智能控制,人机界面有效达到自动组装,生产效率闻。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步骤图。图2A,2B,2C为本专利技术链片与销轴压合图;图3A,3B,3C,3D,3E为本专利技术的送片、装片步骤图4为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的送销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的振动盘输送通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A部细节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的送外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的装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的圆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铆头方式分析图;图15A,15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双脚接头正视图和俯视图;图16本专利技术采用设备的工作转盘运行状态图;其中1驱动装置,11电机,111主轴,112送销轴凸轮,113送外片凸轮,114第一装片凸轮,115第二装片凸轮,116圆铆凸轮,117停机凸轮,118感应器,12间歇分割器,13同步带,2工作转盘,21成品出口,3送销轴装置,31振动盘,311内部输送通道,312第一筛选部,313第二筛选部,314单通道,315挡板,316凸筋,317凸台,32出料口,33落销轴管,34推送模块,35推送模块感应器,36送销轴液压缸,4送外片装置,41串外片装置,42链片托板,43送片板,44送外片液压缸,45送片板感应器,5装片装置,51装片液压缸,52压片装置,521压片模,522弹簧,523引导撞子,6圆铆装置,61第一圆铆装置,62第二圆铆装置,63圆铆液压缸,64旋转电机,65圆铆模块,7凹槽,71第一对凹槽,73第三对凹槽,76第六对凹槽,79第九对凹槽,8销轴,9链片,10控制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步骤图,如图I所示,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一个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工作转盘外侧均匀设置有12对凹槽,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工作转盘间歇转动,每次转动30度;步骤二输送销轴将两个销轴推送至第一对凹槽中;步骤三送外片、装片工作转盘转动两次,将链片推送至销轴上,并进行装片,使销轴部分凸出在链片之外;步骤四第一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附链片的销轴中的一个进行圆铆;步骤五第二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接头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一个工作转盘,所述工作转盘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工作转盘外侧均匀设置有12对凹槽,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工作转盘间歇转动,每次转动30度;步骤二输送销轴:将两个销轴推送至第一对凹槽中;步骤三送外片、装片:工作转盘转动两次,将链片推送至销轴上,并进行装片,使销轴部分凸出在链片之外;步骤四第一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附链片的销轴中的一个进行圆铆;步骤五第二次圆铆:工作转盘继续转动三次,对另一个销轴进行圆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汉朝,何治富,卢日才,黄浩,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椿盟链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