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其在CGMCC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3968,菌种专利号为ZL201010236886.1)发酵液中活性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代谢产物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及用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麻链霉菌iStreptomycescorchorusii)Wm\9菌株代谢产物及其在防治小麦病害上的应用,属于生物农药
技术介绍
由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PAizocioflia cereal)侵染引发的小麦纹枯病和玉雙靡赤霉iGibberella zeae)侵染引发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当前,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常用以下化学药剂防治三唑酮,三唑醇,烯唑醇和多菌灵等。由于长期用该类药剂进行单一防治,使得小麦纹枯病菌和赤霉病菌对上述化学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有时会出现防治失败的事例,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成功用于防治麦类病害的生物农药专用制剂还没有。文献已报道生物防治控制病害的生防菌属(种)主要有(I)芽孢杆菌属细菌spp.)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多粘芽抱杆菌{Bacillus poIymyxa)和巨大芽抱杆菌{Bacillusmega terium); (2 )假单胞菌属细菌iPseudomorms spp.)中的突光假单胞细菌iPseudomonasfluorescens )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同时兼治小麦各类病害的颉颃细菌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提及和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黄麻链霉菌iStreptomyces cor chorus ii ) 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及提取物在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用的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的菌株特征,见专利ZL 201010236886. I。黄麻链霉菌(拉丁文学名为Streptomyces corchorusii) NF0919菌株,已于2010年7月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968。本专利技术的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菌株的活化与一级种子培养液的培养 将保存的NF0919菌株的斜面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活化,30°C培养10 d,挑取I cm2大小的菌块接种于50 mL—级种子培养液中(250 mL三角瓶装培养液50 mL),置于170 rpm摇床上30°C振荡培养44 48 h,其中所述的50 mL—级种子培养液的成分为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酵母粉1%,蛋白胨l%,NaCl O. 5%, K2HPO4 O. 2%,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NaCl和K2HPO4含量的单位比例为W/V; (B)二级种子培养液的培养将步骤(A)所得一级种子培养液按5% (V/V)的接种量接入50 mL 二级种子培养液中(250 mL三角瓶装培养液50 mL),170 rpm,30 °C摇床上培养48 - 52 h,其中所述的5%的单位比例为V/V ;所述的50 mL 二级种子培养液的成分(W/V):马铃薯淀粉8. 5%,棉籽蛋白2. 2%, CaCO3 O. 1%,K2HPO4 O. 05%, MgSO4 O. 05%,淀粉酶 O. 01%,马铃薯淀粉、棉籽蛋白、CaCO3、K2HPO4^MgSO4和淀粉酶含量的单位比例为W/V ; (C)发酵培养液的培养 将步骤(B)所得二级种子培养液按5% (V/V)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160 L发酵培养液的容积为200 L的发酵罐中,其中所述的5%的单位比例为V/V,设置发酵参数为溶氧100%,消泡剂I. 6 L,搅拌速度为360 rpm,发酵温度为36 °C,发酵时间为72 h,pH 6. 8 7. 2,所述的发酵培养液的成分为(W/V):马铃薯淀粉8. 5%,棉籽蛋白2. 6%,K2HPO4 O. 05%, NaClO. 2%, MgSO4 O. 05%, CaCO3 O. 1%,ρΗ7· 2-7. 4,马铃薯淀粉、棉籽蛋白、K2HPO4、NaCl、MgSO4和CaCO3含量的单位比例为W/V ;所述的消泡剂为XP-100F系列发酵用有机硅消泡剂; (D)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分离方法 把步骤(C)所得发酵液在10000 rpm离心5 min得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至2. 0,出现沉淀,再次离心,收集沉淀物,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35°C真空干燥得提取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提供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并证明其提取物可同时兼治小麦多种病害。大田防治结果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对小麦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用的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的菌株特征,见专利ZL201010236886. I。本专利技术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产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菌株的活化与一级种子培养液的培养 将保存的NF0919菌株的斜面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活化,30°C培养10 d,挑取I cm2大小的菌块接种于50 mL—级种子培养液中(250 mL三角瓶装培养液50 mL),置于170 rpm摇床上30°C振荡培养44 48 h,其中所述的50 mL—级种子培养液的成分为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酵母粉1%,蛋白胨l%,NaCl O. 5%, K2HPO4 O. 2%,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NaCl和K2HPO4含量的单位比例为W/V; (B)二级种子培养液的培养 将步骤(A)所得一级种子培养液按5% (V/V)的接种量接入50 mL 二级种子培养液中(250 mL三角瓶装培养液50 mL),170 rpm,30 °C摇床上培养48 - 52 h,其中所述的5%的单位比例为V/V ;所述的50 mL 二级种子培养液的成分(W/V):马铃薯淀粉8. 5%,棉籽蛋白2.2%, CaCO3 O. 1%,K2HPO4 O. 05%, MgSO4 O. 05%,淀粉酶 O. 01%,马铃薯淀粉、棉籽蛋白、CaCO3、K2HPO4^MgSO4和淀粉酶含量的单位比例为W/V ; (C)发酵培养液的培养将步骤(B)所得二级种子培养液按5% (V/V)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160 L发酵培养液的容积为200 L的发酵罐中,其中所述的5%的单位比例为V/V,设置发酵参数为溶氧100%,消泡剂I. 6 L,搅拌速度为360 rpm,发酵温度为36 °C,发酵时间为72 h,pH 6. 8 7. 2,所述的发酵培养液的成分为(W/V):马铃薯淀粉8. 5%,棉籽蛋白2. 6%,K2HPO4 O. 05%, NaClO. 2%, MgSO4 O. 05%, CaCO3 O. 1%,ρΗ7· 2-7. 4,马铃薯淀粉、棉籽蛋白、K2HPO4、NaCl、MgSO4和CaCO3含量的单位比例为W/V ;所述的消泡剂为XP-100F系列发酵用有机硅消泡剂; (D) NF0919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 把步骤(C)所得发酵液在10000 rpm离心5 min得上清液,用浓盐酸调节pH至2. 0,出现沉淀,再次离心,收集沉淀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corchorusii)NF0919菌株(该菌种特性见专利ZL?201010236886.1)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辉,陈宏州,庄义庆,张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