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含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一端则延伸有舌片,另端则设有与舌片相互贯穿之导电端子容置槽;数个导电端子则可插设固定于端子容置槽中并外露于舌片上;一检测端子,该检测端子系设置于绝缘本体之舌片侧边,且该检测端子系包含有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之夹持部及自固定部另端延伸之焊接部;而绝缘本体外则包覆有一遮蔽壳体,且遮蔽壳体与舌片间形成一对接空间,供与对接连接器相互电性接触,并通过检测端子的夹持部检测对接连接器的插设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指ー种设有检测端子,使其得以检测对接连接器的插入状态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便捷使用需求日趋明显,进而引起各厂商的持续关注,由于各厂商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及扩充电子产品的功能,除了朝向轻薄短小的外型外,结构及传输速度亦需不断増加,借以提升使用者于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由于电连接器是用于连接电子产品间或电子产品内各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因此电连接器在电子产品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可言语,各厂商于设计时,如何将电连接器于制造 时易于组装,降低组装成本,同时又能兼顾电连接器结构的功效,已成为各厂商间相继竞争之处。目前现有的电连接器其主要结构包含有ー绝缘本体,并于绝缘本体外包覆有一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内则设有端子容置槽,并通过组装的方式将导电端子插设于端子容置槽中,达到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之效。虽然上述现有电连接器可以达到电信连接并传输信号的目的,但是现有电连接器于电子装置关机时则无法动作,在目前电子装置尤其是智慧型手机普遍的情况下,使用者无法通过电子装置进行充电。因此,如何让电子装置在关机的情况下仍然得以检测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同时提供电源供应,则为目前急需克服及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电连接器仍有诸多缺失,实非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本技术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现有电连接器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检测端子的设置,使其得以于电子装置于关机且持续供电的状态下,通过检测端子的夹持部检测对接连接器的插入状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系通过下述方式达成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含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检测端子容置槽;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检测端子,其包含有插设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检测端子容置槽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的夹持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焊接部;遮蔽売体,罩覆于绝缘本体上。优选的,该绝缘本体包含有基部,该基部的一端则延伸有舌片,该基部及该舌片上则设有相互连通的数个端子容置槽。优选的,该导电端子包含有固定于该端子容置槽内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ー侧延伸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固定部另ー侧则延伸有可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接部。优选的,该检测端子容置槽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舌片侧边,使得该检测端子插设后,该夹持部位于绝缘本体的舌片侧边。优选的,该基部的另一端两侧则分别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间则形成定位空间,而该定位空间内则组装固定定位体,该定位体设有与导电端子及检测端子的焊接部数量相同的定位槽,用于将导电端子及检测端子的焊接部定位。优选的,该舌片底部靠近该检测端子容置槽方向则设有定位凸柱,而该检测端子的固定部上延伸有朝绝缘本体舌片底部定位凸柱方向的定位部,该定位部上则设有与定位凸柱相对应的定位孔。优选的,该检测端子的该夹持部为具有两夹持凸部的夹持结构。优选的,该检测端子的该定位部、夹持部及固定部间略呈垂直角度设置。优选的,该绝缘本体的该端子容置槽为两排水平排列设置,且该端子容置槽外露于舌片上,而该导电端子相对呈两排设置,使其得以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端子容置槽中,该导电端子中的第一排端子为四支排列设置、第二排端子则为五支排列设置,使得第一排端子及第ニ排端子相互组合后,符合USB3. 0规格设置。优选的,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外露于舌片上,该焊接部则自该绝缘本体后方延伸井向下弯折,使其可供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该绝缘本体基部外缘则设有止挡部,该遮蔽売体后端相对于该绝缘本体的止挡部上则设有定位部,使得止挡部及定位部得以相互止挡定位。本技术与现有结构差异在于,本技术通过检测端子的夹持部设置于舌片ー侧,使得本技术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互插设连接后,对接连接器的铁壳被检测端子的夹持部相互夹持,达到检测的目的,同时通过电子装置提供对接连接器所需的电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定位体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前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绝缘本体11基部12舌片13固定部14端子容置槽15止挡部16定位空间17检测端子容置槽18定位凸柱2导电端子21固定部22接触部23焊接部24第一排端子25第二排端子3检测端子31固定部32夹持部33焊接部34定位部35定位孔4定位体41定位槽5遮蔽壳体51定位部6对接连接器61铁壳。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參阅图I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定位体分解示意图、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其包含有绝缘本体1,其包含有一基部11,基部11的一端则延伸有舌片12,基部的另一端两侧则分别设有一固定部13,固定部间则形成一定位空间16 ;基部11及舌片12上则设有数个端子容置槽14,使其得以容置导电端子2,于本实施例中,该端子容置槽14为两排水平排列设置,且端子容置槽14外露于舌片12上,绝缘本体I基部11外缘则设有止挡部15,可供绝缘本体I于组装时的定位用,该绝缘本体基部一侧则设有ー检测端子容置槽17,而舌片12底部靠近检测端子容置槽17方向则设有一定位凸柱18 ;数个导电端子2,其包含有固定于端子容置槽14内的固定部21、及自固定部21 —侧延伸的接触部22,固定部21另ー侧则延伸有焊接部23,当导电端子2组装后,接触部22则外露于舌片12上,焊接部23则自绝缘本体I后方延伸井向下弯折,使其可供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于此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2呈两排设置,使其得以设置于绝缘本体I的端子容置槽14中,其中第一排端子24为四支排列设置、第二排端子25则为五支排列设置,使得第ー排端子24及第ニ排端子25相互组合后,符合USB3. O规格设置;ー检测端子3,该检测端子3包含有可插设固定于绝缘本体I的检测端子容置槽17内的固定部31、自固定部31 —端延伸的夹持部32及自固定部31另一端延伸的焊接部33,使其插设后该夹持部32位于绝缘本体I的舌片12侧边,其中,该固定部31上再延伸有一朝绝缘本体I舌片12底部定位凸柱18方向的定位部34,该定位部34上则设有与定位凸柱18相对应的定位孔35 ;而该夹持部32则为具有两夹持凸部的夹持结构,具体而言,该定位部34、夹持部32及固定部31间略呈垂直角度设置;一定位体4,为矩形体结构,该定位体4设有与导电端子2及检测端子3的焊接部数量相同的定位槽41,且该定位体4卡扣固定于绝缘本体I的两固定部13间的定位空间16内,使其达到将导电端子2及检测端子3的焊接部定位之效;遮蔽壳体5,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所制成,该遮蔽壳体5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检测端子容置槽;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检测端子,其包含有插设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检测端子容置槽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的夹持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焊接部;遮蔽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乐尧,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前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